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錯誤抱姿讓寶寶大受傷害,詳圖教你正確抱好娃!

任誰都想抱一抱新生兒, 但又擔心會讓軟綿綿的身軀受傷, 學會正確的抱法, 適時給個抱抱, 傳遞父母對寶寶的愛, 更能讓他擁有最珍貴的安全感。

要點01

保護頭頸部

新生兒的身形特色是頭大身體小, 加上頸部肌肉仍未成熟, 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頭部重量。 林嘉琪護理長指出, 抱寶寶的時候, 務必以手掌到手腕托住頭頸、手前臂支撐身體, 另一手則托住臀部, 讓寶寶的前、後、中心處, 都被支撐住, 這樣比較穩固, 對媽媽而言也比較好使力。

要點02

不要直著抱

新生兒的頭部占身體比例約1:4, 若直著抱寶寶,

Advertisiment
頭部重量會全部壓在頸椎上。 尤其寶寶在1~2個月大時, 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 長時間直著抱寶寶, 可能影響日後的脊椎發育。 “抱新生兒應采橫抱方式, 且避免長期抱在懷中, 以免日後骨骼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要點03

動作要輕柔

無論是把寶寶抱起或是放下, 動作都要輕柔, 避免抱得太快太急, 而不小心摔傷了寶寶。 林嘉琪護理長提醒, 特別是在安撫哭泣的寶寶時, 要注意避免出現耐性用盡而大力搖晃寶寶的動作, 因為寶寶的頭頸部穩定性與腦內構造還未成熟, 無法承受加速與減速的巨大外力, 容易因此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Step1

媽媽以一手從寶寶的頭和脖子間的側邊滑入, 手掌姿勢應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 四指併攏,

Advertisiment
以支點分散托住頭、頸、後肩。

Step2

另一手由寶寶的屁股伸進以托住嬰兒下半身。 提醒媽媽, 應以彎腰姿勢抱起寶寶。

Step3

扶穩後, 手掌位置固定, 再順勢抬高寶寶身體。 此時, 寶寶尚與媽媽身體有些距離。

Step4

手臂慢慢地往上, 將寶寶托高, 直到媽媽胸前。

Step5

將寶寶緩緩地移往某一側的肩膀, 此時媽媽與寶寶仍存有距離。

Step6

將寶寶輕輕靠在肩膀上, 一手持續支持著後頸和頭部, 另一手從臀部穩穩托著, 即可穩穩地抱住。

慎防媽媽手

經常抱小孩或擠乳, 讓手部長時間維持在同一種姿勢, 時間一久, 容易發生俗稱“媽媽手”的“橈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主要症狀為大拇指外側靠近手腕處的兩條肌腱發炎, 導致拇指感到腫脹疼痛而無法用力,

Advertisiment
疼痛甚至可延伸至前臂, 這也是許多新手媽媽常見的“症頭”。 疼痛症狀可能是急性發作或漸進式, 當急性發作時, 可借由藥物或副木、護具治療, 立即改善症狀。 同時, 必須讓手能得到適當休息, 減少進一步的傷害。

提醒, 平常多注意可預防媽媽手的發生, 如:抱寶寶時, 儘量將五指併攏托住身體, 手掌、手腕成水準狀, 平均分攤寶寶的重量, 可避免寶寶的重量完全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 這樣就不容易讓大拇指受傷。

擠乳時, 不要過度使用拇指, 或是以同一姿勢持續太久時間。 若有需要, 不妨穿戴護具, 以起到舒解大拇指肌腱的作用。 感到手腕處有不適症狀時, 應及早就醫, 千萬不可勉強繼續撐著, 而讓情況變得嚴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