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蟬脫殼的成語故事

1 金蟬脫殼的故事

宋朝開禧年間, 金兵屢犯中原。 宋將畢再遇與金軍對壘, 打了幾次勝仗。 金兵又調集數萬精銳騎兵, 要與宋軍決戰。 此時, 宋軍只有幾千人馬, 如果與金軍決戰, 必敗無疑。 畢再遇為了保存實力, 準備暫時撤退。 金軍已經兵臨城下, 如果知道宋軍撤退, 肯定會追殺。 那樣, 宋軍損失一定慘重。 畢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 轉移部隊。 這對, 只聽帳外, 馬蹄聲響, 畢再遇受到啟發, 計上心來。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 當天半夜時分, 下令兵士擂響戰鼓, 金軍聽見鼓響, 以為宋軍趁夜劫營, 急忙集合部隊,

Advertisiment
準備迎戰。 哪知只聽見宋營戰鼓隆隆, 卻不見一個宋兵出城。 宋軍連續不斷地擊鼓, 攪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 金軍的頭領似有所悟:原來宋軍採用疲兵之計, 用戰鼓攪得我們不得安寧。 好吧, 你擂你的鼓, 我再也不會上你的當。 宋營的鼓聲連續響了兩天兩夜, 金兵根本不予理會。 到了第三天, 金兵發現, 宋營的鼓聲逐漸微弱, 金軍首領斷定宋軍已經疲憊, 就派軍分幾路包抄, 小心翼翼靠近宋營, 見宋營毫無反應。 金軍首領一聲令下, 金兵蜂踴而上, 沖進宋營, 這才發現宋軍已經全部安全撤離了。

原來畢再遇使了“金蟬脫殼”之計。 他命令兵士將數十隻羊的後腿捆好綁在樹上, 使倒懸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 又在羊腿下放了幾十面鼓,

Advertisiment
羊腿拼命蹬踢, 鼓聲隆隆不斷。 畢再遇用“懸羊擊鼓“的計策迷惑了敵軍, 利用兩天的時間安全轉移了。

2 金蟬脫殼的材料

【注音】jīn chán tuō qiào

【出處】元·馬致遠《任風子》:“唬得我玉魂銷;怎提防笑裡刀;……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

【解釋】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 比喻用計脫身, 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用法】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瞞天過海

【反義詞】作繭自縛、甕中捉鼈、老樹盤根

【年代】古代

【例句】楊六郎用了~之計, 才逃出虎口。

3 金蟬脫殼的點評

金蟬脫殼的故事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 本體脫離皮殼而走, 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 此計用於國戰中, 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 撤退或轉移, 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 穩住對方, 撤退或轉移, 決不是驚慌失措,

Advertisiment
消極逃跑, 而是保留形式, 抽走內容, 穩定對方, 使自己脫離險境, 達到己方戰略目標, 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轉移的機會出擊另一部分敵人。 國戰中不一定要硬拼硬, 當感覺自己實力不濟的時候, 適時的實施轉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 這個撤退也很講技巧和方法, 要不就成潰敗之勢, 一發而難以收拾。 要穩步撤退, 道士先撤, 變撤邊放技能, 異人中間補心加萬骨後撤, 高甲不必攻擊, 殿后即可, 當後撤到利於本方的環境和地形時再組織防守或反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