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陽節養生攻略

1 重陽節養生飲食:“少辛增酸”

老年人秋季飲食調養的總體原則是:適宜潤燥。 首先要按照《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 也就是說,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 以防秋燥傷陰。 比如吃些銀耳、甘蔗、梨、芝麻、燕窩、藕、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 以益胃生津。

秋季飲食要“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 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 這是因為肺屬金, 通氣於秋, 肺氣盛於秋。 少吃辛味, 是以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 金克木, 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 故在秋天要“增酸”, 以增加肝臟的功能, 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

Advertisiment
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 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比如蘋果、葡萄、山楂、鳳梨、柚子、檸檬等。

秋季燥邪易傷人, 除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 對於確有陰傷之象, 表現為口燥咽幹、乾咳痰少的人, 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 對於緩解老年人秋燥有良效。

秋季是一個進補的時節, 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 現在社會上各類養生與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 然而有些觀點並非適合所有老年人。 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食療。 在保健方面一定要與醫生多溝通, 不要自作主張, 盲目進補。 很多補品尤其是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 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Advertisiment
否則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2 重陽節養生情緒: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立秋後, 白天變短, 常會有陰雨天氣, 使人的情緒鬱悶, 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 更易傷感。 老人要防“悲秋”, 氣不順百病生。 有不少人看到落葉飛花就會心生傷感, 而不少老年人也是心思細膩, 看到一片飄零的場面, 更容易勾起種種回憶, 浮想聯翩, 想想現在孤老處境, 想想兒女遠在他鄉, 就會心情抑鬱。

為了防止“悲秋”心理, 老人可以通過參加社交活動和體育鍛煉, 保持心情舒暢。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秋季是收養的季節, 老年人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 運動量不宜太大, 不宜劇烈。 老年人要根據自身體質情況和身體狀態, 選擇適宜的鍛煉方式, 如:堅持體育鍛煉,

Advertisiment
提高耐寒能力。 可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體活動, 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等, 在散步走路活動時, 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 常去戶外舒展筋骨, 登高賞景也可使人心曠神怡。

作為子女, 也應該多關注老人精神需求, 經常打電話、登門探望, 多陪老人聊天。

3 重陽節登高注意事項

重陽節, 此時正是秋高氣爽, 菊花怒放的時刻, 如果條件允許, 帶著父母出去旅遊吧。 重陽節有登高望遠的習俗。 習俗流傳至今更加深入人心, 特別是年紀偏大的一些人, 他們認為爬山登高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 更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 但爬山畢竟是一項耗氧量很大的運動, 老年人一定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量力而行, 以免損害健康。 登高注意一下事項:

Advertisiment

選擇景區離父母不要太遠。 來回坐車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車程最好控制在半天之內。 選擇開發比較完善的景區。 開發完善的景區在交通、衛生、醫療方面比較成熟, 如有意外情況, 可以及時處理。

選擇山水景區, 山勢避免陡、險, 如有交通車, 索道儘量乘坐。 山區早晚溫差大, 應多帶衣服。 備齊老人常用藥和感冒藥。 帶好老人身份證件, 有些景區對老年人有優惠政策, 可以省一些費用。 照顧老人要像照顧小孩一樣細心, 老人健康快樂也是做兒女的一種福分。

爬山雖然是一項很好的健身活動, 但並非人人適宜。 老年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 身體狀況不佳時最好不要去爬山, 特別是患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盆血、肺結核、發熱、急性☆禁☆感染、結石活動期等病症的老年人一定不要去爬山。

Advertisiment
因為爬山體力消耗較大, 血液迴圈加快, 會加重心臟負荷, 容易誘發疾病。

所謂“足不運則不健”, 足部距離“第一心臟”最遠, 位置又最低, 容易出現“氣滯血淤”的情況, 所以有“未老腿先衰”、“人到老年須護足”等俗語。 古語說“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腳不僅承擔著身體的全部重量, 還説明我們四處奔波, 行走於世, 可謂勞苦功高。 登高勞累一天后, 應該知道要保養各位的腳哦!選擇一個專門的足浴做個SPA, 或是親手端盆水給爸媽洗腳, 還等什麼呢?!

4 重陽節養生小貼士

這些老人不宜秋凍

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後, 交感神經興奮, 全身毛細血管收縮, 血液迴圈外周阻力增大,血壓升高,易引發中風。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後,會使原本就有病變的心臟缺血、缺氧更加嚴重,從而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

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風寒濕邪,常會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症狀。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涼刺激後,常併發血管神經病變,表現為手足麻木、疼痛等,嚴重者可表現為壞疽。

生活“起居有常”

老年人在換季時一定要做到“起居有常”,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秋季老年人不宜過多洗澡,忌用鹼性肥皂,以免因皮膚乾燥引起皮膚瘙癢。秋季晝夜溫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狀。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老年人體質差,對睡眠環境也要求較高。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就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甚至發生口眼歪斜流涎;“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讓人不能充分休息,翌日全身酸痛,困乏無力。所以,老年人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臥。

有很多老年人習慣蒙著頭,緊緊裹著被子睡覺,實際上,秋季是連接冬夏的過渡季節,適度的“凍”一下,有利於老年人早日適應冬季的乾冷天氣。

不少老年人參加了一些旅遊活動後,身體出現了諸多不適。這是因為旅遊一方面讓老年人感到疲勞,而且往往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遊前後以及旅遊期間的生活作息突然改變了,而老年人的適應能力比較差,不像年輕人三兩天就可以自然地調整好,因此旅遊一趟回來後,不是血壓高了,就是心臟感覺又不舒服了,只好去醫院看醫生。

此外,老年人還要注意心態平和,不要過喜過憂,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情緒的波動不利於養生。

血液迴圈外周阻力增大,血壓升高,易引發中風。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後,會使原本就有病變的心臟缺血、缺氧更加嚴重,從而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

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風寒濕邪,常會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症狀。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涼刺激後,常併發血管神經病變,表現為手足麻木、疼痛等,嚴重者可表現為壞疽。

生活“起居有常”

老年人在換季時一定要做到“起居有常”,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秋季老年人不宜過多洗澡,忌用鹼性肥皂,以免因皮膚乾燥引起皮膚瘙癢。秋季晝夜溫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狀。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老年人體質差,對睡眠環境也要求較高。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就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甚至發生口眼歪斜流涎;“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讓人不能充分休息,翌日全身酸痛,困乏無力。所以,老年人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臥。

有很多老年人習慣蒙著頭,緊緊裹著被子睡覺,實際上,秋季是連接冬夏的過渡季節,適度的“凍”一下,有利於老年人早日適應冬季的乾冷天氣。

不少老年人參加了一些旅遊活動後,身體出現了諸多不適。這是因為旅遊一方面讓老年人感到疲勞,而且往往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遊前後以及旅遊期間的生活作息突然改變了,而老年人的適應能力比較差,不像年輕人三兩天就可以自然地調整好,因此旅遊一趟回來後,不是血壓高了,就是心臟感覺又不舒服了,只好去醫院看醫生。

此外,老年人還要注意心態平和,不要過喜過憂,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情緒的波動不利於養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