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生告訴您 寶寶發燒什麼時候吃退燒藥

發燒是體溫超過正常時的一種症狀, 發燒不是病, 只是一種症狀。 但6歲以內的孩子大腦本身不成熟, 體溫過高容易導致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對大腦本身沒有太多損害, 可是高熱驚厥引起的窒息、缺氧會導致大腦損傷, 而且在驚厥過程中, 孩子還有可能出現因嘔吐而造成窒息、把舌頭咬破等意外情況, 控制體溫就是防止出現這些意外。 所以, 孩子燒到39℃的時候就需要降溫, 因為39℃以上大腦被刺激而出現高熱驚厥的可能性比較大。

育兒知識專家指出:如果孩子的體溫升到39℃時, 即使馬上吃藥, 藥效也不會馬上起作用,

Advertisiment
體溫還會繼續升高。 所以, 在孩子體溫達到38.5℃時就要給他吃藥, 吃了藥後, 體溫會繼續上升。 當體溫上升到39℃時, 藥物也起作用了, 這樣就能避免孩子出現39℃以上的高熱。

有的媽媽說, 用了退燒藥退燒效果卻不好, 這有很多原因。 首先, 用藥要想見效, 體溫調定點就要下移, 下移以後, 體溫要想恢復到這個基數, 就要增加散熱。 但發燒時皮膚毛孔是收縮的, 要想增加散熱, 就要使環境溫度比軀體高, 這樣皮膚血管才會擴張, 才能使散熱增多。 如果皮膚血管收縮,皮膚就像銅牆鐵壁, 無法將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 所以我們不主張冷敷,不主張用冰袋。 冰袋會使局部血管收縮, 雖然皮膚表面的溫度低了, 但這個溫度並不代表體內的真實溫度,

Advertisiment
冷敷後, 肛溫和口溫才是孩子真實的體溫。

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孩子皮膚溫度36.5℃, 肛溫卻達到了39℃, 這種情況孩子出現高熱驚厥的機會更多。 所以, 要想使孩子退燒, 除了服用退燒藥, 還必須創造散熱的機會。 老人都說孩子發燒時要給他蓋大被子捂汗, 其實就是靠出汗來增加散熱, 道理是一樣的。 只不過孩子出太多汗很容易出現脫水, 所以現在不提倡用捂被子的方式來退燒。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室溫提高, 使孩子的皮膚血管擴張, 讓他出汗, 蒸發水分, 體溫下降就容易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