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都說趴很重要,但一趴就哭難道真的不是“虐待”嗎?

有位媽媽告訴我, “她的月嫂讓寶寶多趴, 結果老公認為是虐待孩子, 把月嫂趕跑了”。 沒想到, 很多媽媽都附和了, 都說遇到過類似情況, 每次讓寶寶趴, 家裡人都會心疼, 有時看著寶寶哭了, 自己也就猶豫了。 趴的時候寶寶哭, 到底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一次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趴的好處有哪些?

1、大運動發展的起始鍵

估計第一個好處是大家都很熟知的了, 但還是需要強調一下。 寶寶的運動發展是從上到小的, 也就是先能豎頭穩當(可以抬頭), 才能慢慢背部有力量(可以坐), 再逐步發展到下肢, 最終可以行走。

Advertisiment

豎頭就好像孩子大運動發展的開始鍵, 只有這個按鈕打開了, 孩子才有接下來發展的每一步。 如果我們剝奪了孩子趴的機會, 就是在隱性地拖孩子後腿, 影響孩子今後大運動的品質。

2、趴治新生兒“百病”

三個月內的寶寶常常容易出現一些找不出原因的“不舒服”, 比如總是使勁抻、臉漲通紅大哭等等。 這些大部分都是因為新生兒腸胃功能還不成熟, 非常容易出現脹氣的問題。 母乳媽媽飲食一不小心, 或者吃的奶粉不適應, 有時一個小小的屁就會讓他們非常不舒服而大哭。

針對這個階段孩子的脹氣問題, 我們每次換尿布時可以給寶寶進行一下腹部按摩。 但最有效方便的“排氣”運動, 就是趴。 趴的多的孩子更加不容易受脹氣困擾。

Advertisiment
當孩子趴著時, 他們嘗試扭動身體、轉頭抬頭, 這些主動的“排氣”運動遠遠要比我們被動按摩的效果好。

3、開發孩子認知能力

不讓趴的孩子總是處於仰臥的狀態, 這也許是我們以為孩子最舒服的狀態。 但如果有機會, 你可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一下, 一直躺在嬰兒床仰臥的寶寶, 每天看到的只有一片天花板, 如果她幸運一點, 可能眼前還有一個搖鈴。 即使大人總抱著, 也是常常讓他們橫躺在手臂上, 看到的仍然是天花板或者我們扭曲的臉龐。

孩子的認知發展是需要外界良性刺激的, 刺激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可以看到這個“花花世界”, 而不是只有天花板。 一個經常趴著的孩子, 不用多久, 她的肩頸力量就會提高,

Advertisiment
這時, 她就會主動轉頭抬頭, 這時她就擁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對於天生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來說, 這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躺著的孩子看到我們的臉都是這樣的:P

可是, 我家寶寶趴著時就是會大哭啊?

這個估計是很多人心疼寶寶趴的一個原因吧。 這是有兩種不同情況導致的(肌張力異常的寶寶不在今天討論範圍內)。

第一種是針對剛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 他們趴著時大哭, 大人一抱起來就好了, 這並不能說明”不喜歡趴”。 這個階段的寶寶是“一張白紙”, 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偏好, 很多情況只是因為當他們被抱時, 可以感受到大人的陪伴, 這讓他們有安全感。

因此, 針對這種情況的寶寶, 趴著不是不管,

Advertisiment
我知道很多媽媽讓孩子躺著時, 就是可以不管。 但趴著絕對不行, 父母需要也趴下來, 和孩子差不多的位置對孩子說說話, 唱唱歌, 讓孩子感受到, 父母還是陪伴著的。

這樣的視角看到的媽媽臉好多了吧:)

第二種一般是3個月以後還不會獨坐的寶寶。 他們之前一直被抱著, 已經明白了“舒服和享受”的概念, 突然開始要求他們趴, 就會出現“不樂意”而用哭來抗議。 這的確是說明“孩子不喜歡趴”, 但這個“不喜歡”不是孩子主動形成的, 而是我們大人的養育方式影響的。

針對這種情況的孩子, 我們就更加需要有意識地去調整養育方式, 淡化孩子的偏好。 如果你的寶寶是比較“粘人”的, 可以嘗試讓她趴在胸口。

如果你的寶寶對於玩具比較感興趣,

Advertisiment
可以選擇一些她最愛的玩具留在趴的時候玩。 小D當年最喜歡的“趴著玩具”就是帶聲響的布頭積木、小鏡子和按一下就會跳出動物的玩具。 當孩子發現, 自己趴著好玩的有那麼多時, 他們就不會懷念一直被抱著卻根本沒有自由的日子了。

趴的正確打開方式

1、調整觀念

不要把“趴”看成是“鍛煉”, 而是把“趴”看成就是寶寶很多種姿勢的一種, 寶寶可以抱著, 躺著, 那當然也可以趴著。 這個姿勢沒有任何不同, 就更加沒有“虐待“一說了。

2、有準備的環境

趴的地方最好是硬的, 這樣有助於寶寶抬起頭, 因此最好是在地板上, 退而求其次是硬板床, 但席夢思這樣的軟床不建議。 軟床孩子一用力就陷進去, 很難讓孩子真正抬起頭, 這時就會真的累,幾次以後孩子就會沮喪了。

3、合適的時機

小月齡寶寶的清醒時間本來就短,如果你在孩子很餓很困的時候讓她趴,她當然會不樂意。但當你發現孩子精神狀態不錯,你想和孩子互動一下時,這時就可以讓孩子趴著。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趴著,並排或者面對面,這時對著寶寶唱唱歌看看黑白卡,或者就是讓她看看你的臉,這樣的互動不僅有效而且有愛。

1歲內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很短,小月齡的寶寶就更短了。所以每次趴著不要指望孩子可以趴很久,基本上也許等你唱完一首歌,孩子就無聊煩躁了,那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寶寶換個姿勢,少量多次地將趴和互動結合在一起。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很好,但你給我的愛不是我想要的”,成人世界尚且有這麼多的“一廂情願”。面對這個完全無法溝通又不帶說明書的小生物,我們更要時刻記得提醒自己不要想當然了。

願這篇文章可以解答大家對於趴的疑問,多趴不僅不是“虐待”,恰恰這才是寶寶想要的愛的方式!

這時就會真的累,幾次以後孩子就會沮喪了。

3、合適的時機

小月齡寶寶的清醒時間本來就短,如果你在孩子很餓很困的時候讓她趴,她當然會不樂意。但當你發現孩子精神狀態不錯,你想和孩子互動一下時,這時就可以讓孩子趴著。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趴著,並排或者面對面,這時對著寶寶唱唱歌看看黑白卡,或者就是讓她看看你的臉,這樣的互動不僅有效而且有愛。

1歲內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很短,小月齡的寶寶就更短了。所以每次趴著不要指望孩子可以趴很久,基本上也許等你唱完一首歌,孩子就無聊煩躁了,那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寶寶換個姿勢,少量多次地將趴和互動結合在一起。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很好,但你給我的愛不是我想要的”,成人世界尚且有這麼多的“一廂情願”。面對這個完全無法溝通又不帶說明書的小生物,我們更要時刻記得提醒自己不要想當然了。

願這篇文章可以解答大家對於趴的疑問,多趴不僅不是“虐待”,恰恰這才是寶寶想要的愛的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