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大方自信的孩子,都是怎麼養成的?

繼演唱《新年好》圈粉無數之後, 特朗普5歲的外孫女又解鎖新技能了!這回她和弟弟演唱了中文歌曲《茉莉花》, 還背誦了《三字經》和唐詩。 有網友開玩笑說, “再有背景的小孩, 也躲不掉被大人叫出來給客人表演節目的命運!”

不過, 小編身為家長, 卻表示非常羡慕:瞧瞧人家!才5歲, 大方, 自信, 這麼大場面, 絲毫不怯場。

在這個越來越講求交流、溝通、合作的社會裡, 誰不希望寶寶成為社交小達人呢?畢竟, 那些落落大方的孩子, 真是討喜啊!

無奈的是, 自家寶寶似乎天生慢熱, 對同齡小夥伴也沒有那麼熱情;不少寶寶在家生龍活虎“作威作福”,

Advertisiment
一出門就蔫兒了。

“寶寶去遊樂中心, 總是自己一個人在角落默默地玩, 心疼又心急!”

“帶寶寶和我的好姐妹喝下午茶, 寶寶怎麼也不肯打招呼, 更別提讓對方抱抱了。 ”

“朋友帶著寶寶來我家玩, 兩個寶寶坐在圍欄裡, 各玩各的, 場面有點尷尬。 ”

難道, 寶寶是天生內向和害羞嗎?

哈哈!別擔心, 0-3歲寶寶這樣的表現完全正常!只要方法得當, 你家也能養育出一位社交小達人!

寶寶的社交能力需要慢慢習得!

對成年人來說, “社交”意味著社會交往能力, 往往和情商聯繫在一起。 人們普遍認為社交能力強的人, 能夠迅速融入任何環境, 談笑風生, 舉止大方自信。

很多家長會下意識地要求寶寶能夠迅速成為這樣的人,

Advertisiment
“上得了檯面”、“遇人能大方地打招呼”, 可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我家寶寶, 特別害羞!臉皮薄!”

“你這孩子, 怎麼不跟人打招呼?太沒禮貌了!”

別急別急!對寶寶來說, 社交是一項需要慢慢習得的本領。 從新生兒會對媽媽回報微笑, 逐漸會被爸爸逗樂、能注意到鏡子裡的自己、會揮動小手表示“拜拜”、會認生……都是社交能力習得的遞進過程。

如果家長急於求成, 一味指責, 而忽略了寶寶的發育特點, 就會對寶寶產生誤解, 甚至導致不好的影響。

不同年齡段寶寶的社交特點

1歲以內的寶寶社交主要集中在與家人的互動上。 一般來說:

1-3月齡

寶寶發現自己的微笑, 能夠吸引來更多關注;

寶寶喜歡人和TA說話, 會做出回應。

4-7月齡

喜歡和人一起玩;

Advertisiment

對鏡子裡的形象感興趣。

8月齡-1歲

開始認生, 對陌生人害羞與不安;

開始黏人, 尤其是媽媽離開時, 寶寶會哭。

●●●

1歲+的寶寶, 隨著室外活動機會的增加, 會與其他小朋友發生更多的接觸。

不過, 這個階段的寶寶, 喜歡靜靜地觀察別的寶寶, 會模仿他們, 或者像對待洋娃娃一樣對待他們。

這一點小編深有體會, 朋友帶著寶寶mia來玩, 21月齡的女兒還不知道怎麼和mia玩, 竟然一個勁兒給mia喂水喂餅乾!

同時, 1歲+的寶寶還常以自我為中心, 不懂什麼是“為別人考慮”, 他們也不懂得分享的真正含義, 會對自己的玩具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欲, 所以相處一旦涉及到“分享”, 多半以不愉快結束。

有時帶著自家寶寶和同事朋友家的寶寶一起玩, 遇到這種情況,

Advertisiment
好像只有責備自家寶寶“自私”才能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 一些家長甚至會強行讓寶寶分享, 其實對這個階段的寶寶很不公平呢!

●●●

2歲+寶寶在心智上還沒有發展出分享和交流的意願, 他們大多數都獨來獨往, 除了爭搶玩具之外, 不會主動與其他同伴有所接觸。 所以, 當寶寶自娛自樂, 我行我素, 家長們大可放心, 因為這太正常了!

寶寶一個人玩得投入, 並不是性格孤僻, 而是他的確對玩的東西感興趣;很多寶寶一起玩, 也不一定就是融入集體了, 而是這個遊戲讓大家都感興趣而已。

看到這裡, 可能一些家長會覺得疑惑:既然寶寶都兩歲了, 還是以自我為中心, 那麼我們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是在培養什麼呢?

別急!社交能力是需要鍛煉機會的,

Advertisiment
儘管2歲+寶寶一些行為不利於和人交往, 但是家長還是應該積極地創造機會讓他和別的小朋友玩, 引導寶寶正確地與人交往。 一般3歲時, 寶寶就已經很會交朋友了。

社交達人, 需要家長助力!

第一步:幫助寶寶學會和人打招呼

一般來說, 內向的家長很難養育出外向的寶寶, 這是因為寶寶並沒有從家長的言行中學會如何向他人呈現出熱情的一面, 以及如何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如果家長本身是那種遠遠地見了熟人, 裝作沒看見躲開的內向靦腆型, 寶寶自然就沒法兒知道打招呼是怎麼回事兒。 想讓寶寶大方得體, 光靠把寶寶推到人面前, 逼迫寶寶“叫叔叔”, 顯然是行不通的。

都說為人父母是是一場修行, 小編升級做媽媽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變親和了!因為需要時時給寶寶做出與人為善的表率,所以不得不逼迫自己先做出改變。

帶寶寶去超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和營業員多聊幾句;

碰見鄰居遛狗,不妨主動帶著寶寶打招呼,“寶寶,喜歡張奶奶家的小狗嗎?”

在遊樂場遇見其他家長,不妨聊一聊彼此的養育心得……

長期以往,寶寶通過觀察,就知道了打招呼可以從何說起,聊些什麼。儘管寶寶一開始只是在一旁默默觀察,家長也不要著急,更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

當對方問寶寶,“寶貝,你媽媽要帶你去哪裡玩呀?”

如果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者扭扭捏捏,媽媽可以代為回答,“告訴阿姨,我們要去動物園,是不是啊?”寶寶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點點頭或者說“是。”

第二步:幫助寶寶擴大朋友圈

寶寶身邊絕大多數時候都圍繞著家人,也就是成年人,所以,寶寶缺少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

當家長帶著寶寶出門遊玩的時候,不妨多帶一些小零食,遇見寶寶的同齡人,可以用零食表示友好,為寶寶提供更多和其他小夥伴“破冰”的機會。

如果家長身邊朋友的寶寶年齡相仿,也可以在週末時多創造一些見面的機會,儘管小傢伙們一開始可能並不熟絡,但見面次數多了,也就摸索出了自己的相處方式。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創造機會、引導和等待。

寶寶們有自己的相處方式,無論是爭搶玩具的一方,還是被“欺負”的一方,家長都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計較得失,畢竟,這些經歷對寶寶來說,都是寶貴的體驗。讓寶寶適當地體會一下挫敗感,對寶寶的心理健康也有好處。有時家長甚至會發現,即使寶寶是“被欺負了”,竟也絲毫不以為意。

第三步:家長放寬心態

研究表明,家長越急切,寶寶在社交上的表現越差。

如果寶寶在生人面前表現得很緊張,不要強迫寶寶。尤其在過節時,被熱情的親戚所包圍的寶寶,往往手足無措。家長先別急著讓寶寶一一問好,可以試著把大家的關注點從寶寶身上轉移,等寶寶看到家長與親戚談笑風生,寶寶也漸漸對周圍的環境熟悉了,對身邊人放鬆警惕了,再嘗試問好也不遲。

當然,家長們也要注意不要對寶寶過度保護。有些家長因為寶寶靦腆害羞,索性護著寶寶,剝奪了寶寶的社交鍛煉機會,長期會讓寶寶形成對家長依賴,對社交退避的心理。

有很多內向的寶寶,不論家長如何鼓勵,就是沒有社交意願,寧願一個人待著。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著急。這樣的寶寶天生更敏感,內心情感豐富,做事認真仔細,善於發現細節……況且,無論寶寶眼下表現得怎麼樣,都不代表寶寶長大後一定會是這樣的人。

儘管寶寶天生性格各異,但不同性格本身真的沒有絕對優缺點。家長們不要隨意為寶寶貼上“害羞”的標籤,因為的確有很多寶寶是慢熱型的,而且有些寶寶表達友好的方式可能比較含蓄。沒關係,一切都在尊重寶寶自己的節奏前提下再引導吧!

小編說

我們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最終是為了讓寶寶成為一個自信、豁達、落落大方的人。

家長任何急功近利、強迫、命令、指責都只會適得其反。

千萬別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對寶寶強行施壓。

小編升級做媽媽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變親和了!因為需要時時給寶寶做出與人為善的表率,所以不得不逼迫自己先做出改變。

帶寶寶去超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和營業員多聊幾句;

碰見鄰居遛狗,不妨主動帶著寶寶打招呼,“寶寶,喜歡張奶奶家的小狗嗎?”

在遊樂場遇見其他家長,不妨聊一聊彼此的養育心得……

長期以往,寶寶通過觀察,就知道了打招呼可以從何說起,聊些什麼。儘管寶寶一開始只是在一旁默默觀察,家長也不要著急,更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

當對方問寶寶,“寶貝,你媽媽要帶你去哪裡玩呀?”

如果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者扭扭捏捏,媽媽可以代為回答,“告訴阿姨,我們要去動物園,是不是啊?”寶寶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點點頭或者說“是。”

第二步:幫助寶寶擴大朋友圈

寶寶身邊絕大多數時候都圍繞著家人,也就是成年人,所以,寶寶缺少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

當家長帶著寶寶出門遊玩的時候,不妨多帶一些小零食,遇見寶寶的同齡人,可以用零食表示友好,為寶寶提供更多和其他小夥伴“破冰”的機會。

如果家長身邊朋友的寶寶年齡相仿,也可以在週末時多創造一些見面的機會,儘管小傢伙們一開始可能並不熟絡,但見面次數多了,也就摸索出了自己的相處方式。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創造機會、引導和等待。

寶寶們有自己的相處方式,無論是爭搶玩具的一方,還是被“欺負”的一方,家長都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計較得失,畢竟,這些經歷對寶寶來說,都是寶貴的體驗。讓寶寶適當地體會一下挫敗感,對寶寶的心理健康也有好處。有時家長甚至會發現,即使寶寶是“被欺負了”,竟也絲毫不以為意。

第三步:家長放寬心態

研究表明,家長越急切,寶寶在社交上的表現越差。

如果寶寶在生人面前表現得很緊張,不要強迫寶寶。尤其在過節時,被熱情的親戚所包圍的寶寶,往往手足無措。家長先別急著讓寶寶一一問好,可以試著把大家的關注點從寶寶身上轉移,等寶寶看到家長與親戚談笑風生,寶寶也漸漸對周圍的環境熟悉了,對身邊人放鬆警惕了,再嘗試問好也不遲。

當然,家長們也要注意不要對寶寶過度保護。有些家長因為寶寶靦腆害羞,索性護著寶寶,剝奪了寶寶的社交鍛煉機會,長期會讓寶寶形成對家長依賴,對社交退避的心理。

有很多內向的寶寶,不論家長如何鼓勵,就是沒有社交意願,寧願一個人待著。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著急。這樣的寶寶天生更敏感,內心情感豐富,做事認真仔細,善於發現細節……況且,無論寶寶眼下表現得怎麼樣,都不代表寶寶長大後一定會是這樣的人。

儘管寶寶天生性格各異,但不同性格本身真的沒有絕對優缺點。家長們不要隨意為寶寶貼上“害羞”的標籤,因為的確有很多寶寶是慢熱型的,而且有些寶寶表達友好的方式可能比較含蓄。沒關係,一切都在尊重寶寶自己的節奏前提下再引導吧!

小編說

我們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最終是為了讓寶寶成為一個自信、豁達、落落大方的人。

家長任何急功近利、強迫、命令、指責都只會適得其反。

千萬別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對寶寶強行施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