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還在盲目孕檢?小心“打擾”腹中胎兒

懷孕後很多媽媽處☆禁☆女座附身, 生怕胎兒發育不健康, 隔三差五就去醫院要求產檢, 其實頻繁的產檢不僅沒必要, 而且也容易打擾到胎兒的生長壞境。

那麼孕期產檢要注意些什麼呢?超聲波檢查做幾次為宜呢?下面和小編一起學習~

懷孕兩月B超3次

第一次是擔心胚胎不在子宮裡, 第二次是想知道有沒有胎心, 第三次是想確定胎兒是不是正常發育。

“其實我自己也很糾結。 ”准媽頗為無奈地說, 即使沒有任何不適症狀, 也很緊張胎兒的健康狀況。

從第 8 周聽到胎心起, 差不多每隔幾天就到醫院聽胎心,

Advertisiment
否則整天惴惴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會經常看到類似於這種產前過分焦慮的孕婦, 一般醫生會告知孕婦懷孕 3 個月才需要做孕檢。

盲目檢查會打擾胎兒

准媽媽由於擔心自己腹中的孩子健康, 又沒有什麼經驗, 很容易過度緊張, 這樣對孩子的發育不利。

小編提醒下各位准媽媽們, 孕檢也應適時適度, 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安排, 盲目、頻繁地做B超檢查, 有可能對胎兒造成不必要的打擾。

孕後28周左右的胎兒, 聽覺已經發育得很完善了。 所以, 孕媽應儘量不要到人聲過於嘈雜的地方, 或者車輛鳴笛聲特別刺耳的街道上。 在家裡做家務時動作幅度應儘量小一點, 鍋、碗、瓢、盆不要弄得叮噹亂響。

專家表示, 很多准媽媽熱衷音樂胎教,

Advertisiment
每天戴著耳機聽一些輕音樂, 隔三差五給肚子裡的寶寶唱歌。

但凡事過猶不及。 胎教音樂刺激的時間過長, 樂音也會變成雜訊, 外加上有些孕媽咪沒有掌握正確的音樂胎教的方式。

這樣下來, 就導致了胎兒需要安靜的生長發育環境, 雜訊環境只會影響他們的健康發育。

除了定期的產檢以外, 還應該多參加一些胎教課程、孕婦沙龍這些活動, 瞭解正確的胎教以及孕產知識, 這也為正確胎教和健康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

孕期產檢注意事項

1.建卡要早

各家醫院都有一個最後期限, 比如28周之前必須確定。 正常情況下, 只要第一次檢查的結果符合要求, 醫院就會允許建病歷。

如果從其他的醫院轉過來, 雖然可以帶著原來醫院的化驗單,

Advertisiment
但不全的專案, 必須要在新醫院重新補做, 合格後才可以建。

千萬不要忽略建卡的手續辦理, 如果萬一不小心在醫院的期限之外還沒有辦理, 孕晚期出現意外的時候, 醫院不一定正好有病床什麼的留給你。

在孕期的檢查中, 最好能夠固定看一位專家或者大夫, 這樣大夫對你個人的情況會比較瞭解, 即便孕期中出現突發事件, 也能積極應對。

2.產檢大項目

B超:孕20周左右, 排除胎兒畸形;孕34周做一次, 輔助骨盆測定的結果, 判斷胎兒大小;孕末期40周做一次, 檢驗是否可順產。

孕期必須做一次心電圖、糖尿病篩查、尿碘篩查。

37周以後每週一次胎心監護。

3.超聲波檢查

孕6~8周:確定胚胎是否著床在子宮裡, 尤其是曾經子宮外孕、習慣性流產。

Advertisiment
另外, 可以排除多胞胎、連體嬰、萎縮性胚囊等之可能性。

懷孕11~13周:測量胎兒頸後透明帶厚度以做為篩檢唐氏症之參考依據。

懷孕16~18周:羊膜穿刺時也須借助超聲波的幫忙, 以免傷害胎兒。

懷孕20~22周:這時胎兒發育較成熟, 超聲波能做更完整評估, 包括胎兒大小、脊椎、頭腦、內臟、腹壁、四肢、性別、胎盤位置、羊水量等。

懷孕28~32周:觀察胎兒發育是否正常, 對於高危險妊娠, 例如: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盤、產前出血。

或本身合併內科疾病而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遲緩、胎兒體重過重等情形, 醫生會依據臨床狀況調整超聲波檢查次數。

懷孕36周~足月:評估胎兒大小、胎位等, 做為生產時機及生產方式的參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