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早產兒發育不良的幾大對策

早產兒馬上就要出院回家了, 新媽媽會滿心雀躍, 但是也會為隨之而來的問題不知所措, 那麼早產兒要如何給與照顧呢?寶寶的健康是爸媽最關注的, 早產兒比正常寶寶更容易出現發育不良, 所以要想寶寶健康成長, 爸媽應該付出更多的關心與愛護來育兒。

1.耐心餵養

餵養是生長發育的基礎。 由於瘦小的嬰兒生後即經歷了痛苦的磨難, 各方面能力較正常嬰兒差, 表現為吃奶的力氣不足。 由於孩子嘴小, 應選用適宜的乳☆禁☆頭;由於吸吮力氣不足, 應耐心餵養。 一般出院初期, 一次餵奶多需要30~40分鐘。

Advertisiment
而且, 餵奶期間孩子經常會睡著。 可以撫摩耳部弄醒孩子, 完成餵養。 由於控制胃部入口處的賁門肌肉發育不成熟, 很容易出現餵養後的嘔吐現象。 遇到這種現象時, 應將孩子置於側臥位。 這時, 一側嘴角處於低處, 口腔記憶體留的嘔吐物易於流出口腔。

編輯提示:千萬不要豎著抱孩子, 這樣存留口腔內的嘔吐物會嗆入氣道, 引起吸入性肺炎。

2. 預防接種

當孩子體重達到2000克時, 可以考慮實施預防接種。 由於孩子出生體重不同, 經歷的疾病過程也不同, 達到2000克的早晚差異較大。 今後的預防接種程式只能因人而異, 由醫生為您的孩子制訂特殊的預防接種時間表。 家長應該根據這特殊的時間表到當地保健部門為孩子進行接種。

Advertisiment

3.家庭用藥

由於早產兒出生時發育不成熟, 生後孵育治療過程會促進器官功能逐漸成熟起來, 可仍然會存留一些問題。 比如:貧血、骨發育不良(如早產兒佝僂病)、慢性肺功能異常(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視力發育異常(如早產兒視網膜病等。 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 孩子出院回家後會服用或吸入一些藥物。 給小嬰兒喂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醫生的許可下, 可以將一些藥物隨奶同時喂入, 這樣可以保證藥物的服用。

編輯提示:對於吸入藥物, 應在餵奶前完成, 以避免嘔吐。

4. 發育評估

一、生長發育

由於早產兒出生體重差異很大, 如何評價他的生長發育以前是一件較難的事情。 現在有早產兒生長發育曲線圖, 可以幫助我們作出正確評估。

Advertisiment
曲線圖的橫坐標是出生時的實際孕周。 當孩子生長達到媽媽的預產期——40孕周時, 可以改用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曲線圖。 使用正常嬰兒生長發育曲線圖時, 應注意採用矯正月齡進行評估。

矯正月齡=出生後月齡-(40-出生時孕周)/4。 例如:孕周只有32周的小寶寶, 現已出生3個月, 他的矯正月齡=3-(40-32)/4=1個月。 這時可將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與正常嬰兒生長曲線表中1月齡進行比較。 矯正月齡使用到孩子滿24個月(2歲)時。

二、視聽發育

在孩子出院前, 醫院應對早產兒進行了第一次聽力篩查。 家長一定要向醫生詢問結果。 如果篩查沒有通過, 應根據醫生的安排進行複查。 若已通過篩查, 家長也應注意孩子對聲音的反應。 存在任何疑慮,

Advertisiment
都應進行再次聽力篩查或診斷性評估。 再次篩查或診斷性評估應在耳鼻喉科進行。

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發育往往不成熟, 這種情況稱為早產兒視網膜病。 現已有明確規定, 對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的早產兒, 於生後4~6周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 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可避免或減輕今後孩子視力異常的出現或程度。

三、呼吸功能

對於存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嬰兒, 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呼吸治療。 只有堅持治療, 才能改善孩子今後的狀況。

四、行為發育

早產兒生後腦發育過程中也會存在各種異常情況。 定期請具有指導孩子生長發育經驗的醫生檢查, 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及時進行早期干預和糾正。 只要孩子在出生後1個月內不存在腦出血、不存在先天性腦發育異常等遺傳或嚴重損傷性腦病,

Advertisiment
定期接受醫生的指導後, 孩子的行為發育與正常兒童間不應有明顯差異。

五、社交能力

由於孩子是早產, 家長對他會倍加愛護。 不願接觸其他孩子或成人, 以避免呼吸道感染等。 這樣往往影響了他社交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社交培養非常利於嬰兒大腦的發育。

早產兒剛一到人世就經歷了生死磨難, 在他今後的生長過程中理應得到包括家長、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 實施科學的循序漸進的早期干預。 在大家的關注下, 早產兒今後也能像健康兒童一樣成長發育, 走向社會, 長大成人。

早產兒出生後的體重一般較正常嬰兒會輕一些, 早產兒出生時的發育狀況較正常嬰兒稍柔弱,所以想要改善寶寶的健康狀況需要足夠的關心和愛護,直到早產兒發育成熟後才可以有所鬆懈。

早產兒出生時的發育狀況較正常嬰兒稍柔弱,所以想要改善寶寶的健康狀況需要足夠的關心和愛護,直到早產兒發育成熟後才可以有所鬆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