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遺傳病與環境保護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環境污染與日俱增。 大量廢水、廢氣、廢渣正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 並已造成一定危害, 因為環境污染不僅會直接引起一些嚴重的疾病(如砷、鉛和汞中毒及其它職業病), 而且會造成人類的遺傳物質的損害而影響下一代, 造成嚴重後果。

遺傳病環境保護 環境污染對人類遺傳的危害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 1.誘發基因突變 能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稱誘變因素或誘變劑(mutagen)。 除了電離輻射有強烈的誘變作用以外, 食品工業中用以熏肉、熏魚的著色劑、亞硝酸鹽以及用於生產洗衣粉的乙烯亞胺類物質、農藥中的除草劑,

Advertisiment
殺蟲的砷製劑等都是一些誘變劑。

2.誘發染色體畸變 可誘發染色體畸變的物質稱染色體斷裂劑(clastogen)。

如上述的乙烯亞胺;藥物中的烷化劑如氮芥、環磷醯胺等, 核酸類化合物如阿糖胞苷、5-氟脲嘧啶等;抗葉酸劑如氨甲蝶呤;抗生素如絲裂黴素C、放線菌素D、柔毛黴素;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如氯丙嗪、眠爾通等;食品中的佐劑如咖啡因、可哥堿等都是染色體斷裂劑。 一些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染色體畸變, 應該特別注意的是電離輻射除有誘變作用以外, 也是強烈的誘發染色體畸變的因素。

3.誘發先天畸形 作用於發育中個體體細胞能產生畸形的物質稱為致畸因數或致畸劑(teratogen)。 致畸因數雖已提出過很多,

Advertisiment
但有足夠證據而公認的致畸因數並不多, 現列於表11-1。 一般在胚胎發育的第20-60天是對致畸因數的高度敏感期, 此期應特別注意避免與上述因數接觸。

綜上所述, 環境污染造成的公害影響是嚴重而深遠的。 因此, 做好“三廢”的妥善處理, 避免超劑量接觸電離輻射、誘變劑和致畸劑, 宣傳戒煙戒灑(已證明酒精和尼古丁對生殖細胞有損傷作用), 對各種新化學產品在出廠前進行嚴格的誘變作用檢測, 並對其使用進行必要的限制, 這種綜合的“環境保護”措施, 對防止可能造成造成的遺傳損傷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