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遊戲讓被動的孩子變主動

孩子如果已經在心理上形成了對失敗的恐懼感, 他將處處顯得非常被動。 因為, 這種孩子由於心中只想如何避免失敗, 而對任何事物都喪失了好奇心和嘗試的興趣, 沒有一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進取精神。


當父母發覺自己的孩子已有這種心態時, 千萬要警惕, 想辦法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否則的話, 你的孩子將來走上社會, 也會是一個一事無成的無用之人。


那麼, 如何訓練被動的孩子, 使他變得積極主動呢?重要的一點是, 父母要充分瞭解孩子的能力, 説明他樹立適當的目標, 使之與他的能力相配合,

Advertisiment
促進孩子的進取欲望。


有些家長總有“目標越高越好”的觀念, 認為目標設得越高, 越能產生激勵孩子上進的作用。 更有些“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 不顧自己孩子的實力而讓他學這學那, 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間變成個神童。 而有些孩子確實因能力不足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這時, 他便會產生絕望的想法, 因而失去努力進取的願望。


這就好比賽跑, 如果讓一個小學生去和高中生比賽, 孩子認為肯定會失敗, 就不會產生認真盡力的意願, 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當然, 父母也不要因為低估了孩子的實力而為他立下過低的目標。 目標過低, 使得孩子不用費力就能達到, 不會激起孩子積極進取的鬥志。 就如同讓一個中學生與幼稚園的孩子賽跑,

Advertisiment
他會因為對手實力太弱而沒有比賽的熱情。 如果安排同年齡、同程度的孩子賽跑, 由於雙方實力相當, 勢均力敵, 誰都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壓倒對方, 就會激起他們的鬥志, 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 達到征服對手的目的。 因此, 就會出現積極主動的態度, 努力認真地比賽。


在國外, 已經研究了一些讓被動的孩子變為積極主動的訓練方法, 通常都是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例如, 讓孩子做投擲圓圈既定目標的遊戲。 主動的孩子, 不但態度認真, 而且自己會調整到適當的位置, 專心致志地去投, 而被動的孩子卻漫不經心地隨便亂投, 並且不會調整自己的位置, 不是站得太近, 就是站得太遠。 與目標距離太近時,
Advertisiment
不需瞄準即可放入目標中, 而距離太遠, 則不太可能投入, 於是就隨便亂扔。 無論是站得太近或太遠, 都無法嘗到“努力後終於投入”的快樂感。 因此就激發不起興趣, 也就不會認真地練習了。


指導這種被動的孩子時, 只需拉他站到適合他的距離, 使他全神貫注就能投入, 那麼, 他一旦投中, 心裡就會產生興趣, 萬一投不中, 由於偏差不大, 只要更加謹慎, 就可以投中目標, 於是, 他就會研究投入的技巧。 當他技術逐漸進步時, 就會熱衷於這種圓圈的遊戲了。


由此可知, 只有將目標設立在“只要努力, 即可達到”的水準上, 孩子就會主動自覺地努力爭取。 如果目標是如何努力也無法達到的, 孩子心中難免產生望洋興嘆的乏力感, 就不會認真地嘗試。

Advertisiment
而目標過低, 又無法引起孩子面臨挑戰的積極心理, 激發不起他的上進心。


對於那些有被動心理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樹立與他能力相適合的目標, 當這個目標達到後, 再激勵他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例如, 對於一個在班裡學習成績中等的孩子, 不能一開始就要求他“考試一定要進入前三名”, 或是要他“只要不是最後一名就可以了”。 因為這兩種情況, 都不符合孩子的能力。 如果告訴他, “你目前的情況, 進入前三名還不可能, 但只要你更加努力, 到第十名左右還是有希望的。 ”這個目標比較符合孩子的能力, 他將會竭盡全力地去努力, 一旦目標達到, 他將會衷心地感到高興, 由此激發“下次要更進一步”的願望。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