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樣的家長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給所有父母上了一課

每次過年好多親戚湊到一塊的時候, 聽的最多的話就是:“這孩子和他爸爸真像, 不光長得像, 連性格、脾氣也是一模一樣。 ”、“這孩子真隨他媽, 長大了肯定會過日子。 ”

等諸如此類的話, 有些孩子像媽媽, 有些孩子像爸爸, 真的都只是遺傳嗎?

家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孩子就會成長為怎樣的人。

這句話早就被無數的事例所驗證,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遠大於校園教育的,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 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家長的行為和教育最終決定了孩子能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Advertisiment

家長的行為會映射在孩子身上。 家長和別人交流時“出口成髒”, 那麼孩子必然也會說髒話, 如果家長總是亂發脾氣, 那孩子也會變得脾氣不好。 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孩子天生會打洞”也是這個道理。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孩子的心理。 每個人對待社會的態度都不同, 有些人積極陽光, 有些人則消極悲觀, 甚至也有些人心理陰暗, 仇富情緒、妒忌別人。

前幾天在新聞上看到一個人燒了二十多輛豪車, 就因為看不得別人有錢。 僅僅是因為財富的分配不均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嗎?更多的還是他的家長沒有給他傳遞一個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家長總是在有意無意間傳遞給孩子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 每天回家不去談論一天有意義的經歷,

Advertisiment
而是在不停的抱怨疲憊, 在家庭中發洩自己對工作或者領導的不滿態度。

在日常生活當中抱怨大於誇讚, 美味的飯菜不去讚揚, 卻總是挑剔偶爾不佳的口味;不去讓孩子感受白天陽光的溫暖, 卻總是抱怨夜晚雨水的冰涼。

家長隨口而出的負能量, 以及對待生活的消極態度, 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尚未成熟的心靈。 大部分時間, 家長都是孩子的眼睛, 分享給孩子經驗和美景, 孩子最初的世界觀的形成, 都離不開家長的教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 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擁有一個成熟積極的心態、正確的三觀以及獨立的意識, 從而能夠獨自生活。 獨立主要包括人格的獨立和經濟的獨立,

Advertisiment
大部分家長都忽視了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很多家長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 希望孩子能成龍成鳳, 出人頭地, 自己一年讀不完一本書, 卻希望孩子每天都讀書, 自己朝九晚五做一份沒有提升空間的工作, 卻希望孩子事業有成。

期望本沒有錯, 但你只是一個普通的公雞, 卻想讓自己的孩子飛上枝頭做鳳凰, 你所給予孩子的教育, 對他的幫助微乎其微, 最終, 你的孩子只能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想改變孩子, 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 首先要改變自己。 每天讀一些書, 充實一下自己, 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不斷去朝目標努力。 你的努力, 孩子能夠看得見, 家長都那麼努力, 孩子憑什麼不努力。

Advertisiment

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去報英語班, 老師對他說:“老人家, 您都八十了, 學兩年英語都八十二了, 還有什麼用呢?”

老人反問:“我不學英語, 過兩年就不是八十二嗎?”什麼時候努力都不會晚, 只要你有一顆不斷進取的心。 嚴格要求孩子, 先嚴格要求自己。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幸福快樂的普通人。 馬雲說:“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創建了阿裡巴巴”, 這句話被很多人理解成:一個成功者的自謙或者炫耀。

其實不然, 多少成功者的心酸和無奈在裡面, 那麼大的企業需要付出多大的心血, 每天在刀尖上行走, 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辛勞。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成龍成鳳, 大部分人終歸會是這個世界上的普通人。 能夠幸福健康的度過一生,

Advertisiment
就算是成功的一生。

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拼命的向前跑, 家長就不要再把重重的擔子壓在他們肩上了。 通往未來的路有上萬條, 沒必要非要順著你指的路跑下去。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 家庭教育就像是家長拿著筆在紙上寫寫畫畫, 沒有橡皮擦, 也沒有修改液, 每一筆都要小心翼翼。 當孩子終有能力自己在上面作畫, 請把筆還給孩子, 他的人生終究還是他來書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