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本魔法書,據說強催眠!(真的有用嗎?)

天黑了, 孩子們該上床睡覺了。

在這之前, 先來聽個睡前故事吧!

然而, 任憑家長捧著繪本

口乾舌燥、昏昏欲睡,

孩子們卻目光炯炯,

一點也不像要睡覺的樣子。

來本“催眠魔法書”怎麼樣?

有家長說:

我家4歲的寶寶只聽了3頁就睡著了。

更有父母感激涕零地表示:

有了這本書, 以前不肯自己睡小床的孩子, 能乖乖地早早地在自己小床上酣睡一整晚了。

催眠魔法書真的有用嗎?

這究竟是本什麼樣的書, 竟有如此神奇的哄睡效果?

原來, 所謂的“催眠魔法書”, 說的是瑞典心理學家卡爾-約翰·佛森·厄林創作的睡前故事《好想睡覺的小兔子》。

Advertisiment
這本書目前有大約40個國家的十多種譯本, 被譽為催眠核武器之首。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具有實戰催眠經驗的心理學家, 他用一種基於心理學技巧的特定語言模式寫作, 在遣詞用句中加入了催眠用語。

特點一例如, 文章當中對一些短語進行了加粗標注, 以在閱讀當中起到強調作用。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當兔子想到自己要玩的遊戲以及那會讓自己變得有多累時, 它開始覺得更累了。 ”

特點二讀者還會被要求把自己孩子的名字插入到文章當中, 以增強代入感。

在講述的過程當中, 家長還會被要求時不時打個哈欠。 因此通過各種催眠技巧, 可以幫助孩子甚至是成人可以得到放鬆狀態,

Advertisiment
從而進入睡眠。

然而, 並非所有人都認為這樣的睡前故事對孩子有好處:

催眠魔法書有“強力催眠”之嫌

①書中的字很多, 耐心不足的家長可能沒讀完第一頁就已經有些煩躁了。

②這本書重複、冗長、暗示, 對大人來說催眠效果也很明顯。

③英國童書評論者伊摩根·拉塞爾·威廉姆斯認為, 睡前故事“不應該用欺騙的手段來直接催眠孩子”。 這本書的確散發出某種難以言傳的詭異氣息, 當然也許只是長久以來人們對“催眠”形成的刻板印象。

什麼樣的睡前故事最適合孩子?

也許你不想選擇這樣一本催眠魔法書, 但每天又急需讓興奮的寶寶早點睡著, 那麼, 就來看看, 擁有什麼樣魔法的睡前故事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01重複的情節, 舒緩孩子的心情

情節較為簡單、內容較為雷同或重複的故事,

Advertisiment
比較適合在睡前講給寶寶聽。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重複”, 他們從“重複”中掌握了更多的語言, 學到了知識。

反復的、可預測的和無意義故事, 通常故事情節也不太複雜, 只是趣味性地描述一個過程、一個事物, 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02情節設計暗合孩子的心理

3歲左右的孩子會逐步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識, 對外界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認知, 他們需要情節更加豐富的睡前故事書, 尤其是那些故事內容暗合孩子心理的書更具有吸引力, 能消除他們對睡覺的抵觸。

★03給孩子安全感, 避免恐怖故事

一些孩子睡不著, 可能是出於怕黑, 缺乏安全感。 因此, 家長切勿講述帶有恐怖氛圍的故事,

Advertisiment
應適當地挑選一些平緩的故事。

一些心理專家甚至將《灰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眾所熟知的童話故事都列為不適宜睡前講的故事, 他們認為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 這些故事過於現實、過於黑暗, 不但無法幫助入睡, 還會給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

★04恰當的色彩搭配催人入睡

一般來說, 藍色能使人的身體得到放鬆, 綠色能使人從心理上得到放鬆, 因而比較具有催眠作用。

藍色可以消除緊張感, 起到鎮定安眠的作用。 藍色為主, 搭配白色和灰色, 甚至可以是紫色, 這樣的色彩搭配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身體的緊張感, 促使人入睡。

如何講故事才具魔法效果?可以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光, 也就那麼幾年。
Advertisiment
讓故事伴著孩子安然入睡, 孩子在夢裡幻想和故事中人物遊戲的情景, 是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睡前禮物。 01營造溫馨的氛圍

每次聽故事前, 孩子都洗漱得乾乾淨淨, 把燈光調得溫馨, 躺在舒服的被窩裡, 然後配合媽媽輕柔的聲音, 那麼, 孩子就會心意滿足, 充滿安全感。

02在幽暗的環境中進行

相比視覺刺激, 聽覺刺激更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如果媽媽關上燈或只開一盞小檯燈, 在幽暗的環境中講故事, 孩子會根據媽媽說的每一句話, 結合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和體驗, 在腦海中完成一幅屬於自己的畫面, 這其實比識字或被一幅別人創作的圖畫束縛住更重要、更有意義。

03多次重複講更助眠

輔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就是重複性故事, 一個故事起碼要重複5~6遍,甚至可以一周都講一個故事。講述時最好能展現一種安寧的氛圍,在重複中,孩子的呼吸和心跳會舒緩下來,也更容易入睡。

04不要說穿故事的意義

不要告訴孩子故事在講什麼道理,也不要告訴孩子故事的意義是什麼,講給孩子聽,讓孩子自己從故事裡汲取養分。這些意義是深深地植入了他們的心靈,會在他們一生當中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領。

05適度改編故事情節

家長可根據寶寶的年紀與心智適當改編故事情節。比如不少外國故事的角色姓名較為複雜,如若改成鄰家小孩的姓名的話,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親切感。

一個故事起碼要重複5~6遍,甚至可以一周都講一個故事。講述時最好能展現一種安寧的氛圍,在重複中,孩子的呼吸和心跳會舒緩下來,也更容易入睡。

04不要說穿故事的意義

不要告訴孩子故事在講什麼道理,也不要告訴孩子故事的意義是什麼,講給孩子聽,讓孩子自己從故事裡汲取養分。這些意義是深深地植入了他們的心靈,會在他們一生當中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領。

05適度改編故事情節

家長可根據寶寶的年紀與心智適當改編故事情節。比如不少外國故事的角色姓名較為複雜,如若改成鄰家小孩的姓名的話,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親切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