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影響寶寶智力的事別落下,比上早教班還管用

孩子的早教班有必要上嗎?不管孩子早教班有沒有必要上, 但是這些影響寶寶智力的事情可千萬別落下。

有媽媽非常著急的問, 早教班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其實我個人認為, 比起到底要不要上, 讓自己擁有早教的意識, 掌握早教的理念, 是比要不要去上更重要的事。

懂得了這些理念, 選擇去上的, 才能在家庭養育中延伸出早教課最大價值, 選擇不去的, 在家給寶寶啟蒙也不會差到哪去。

早教中,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寶寶的感官刺激會影響他的智力發育。

世界育兒之父斯波克博士寫過,

所謂的早期智力開發,

Advertisiment
是指在寶寶尚未具備某種能力之前的一段適當的時期內, 給寶寶提供適當的感官刺激。

使寶寶的智慧增加反應的敏感性, 加速先天潛力變為實際的能力, 以此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

而不是商家們宣傳的, 能真的培養出什麼超出寶寶潛力之外的能力。

早教課中很多活動最終的指向意義, 也是幫孩子做適度的感官刺激。

所以, 早教班可以不上, 但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感官訓練這件事一定要做。

怎麼對寶寶進行感官訓練?

有兩個很重要的方面, 一是感官刺激要足夠具體;二是要足夠豐富。

何為足夠具體?

看到小鳥在天上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進入澡盆接觸熱水是何種觸感?

香蕉吃到嘴裡是什麼味道?

Advertisiment

廚房裡突然響起嗚嗚嗚的又是什麼聲音?

你可能從來不曾去細細的體驗過, 因為成人的世界裡, 這些太習以為常, 我們會自動忽略。

但對於寶寶來說, 所有的這些, 都是他人生中一種全新的體驗。

感知這些, 是每個寶寶都具有的先天潛力。

如果我們能把寶寶正在經歷的這些體驗, 用一些描述性的語言, 幫他描述出來, 就能幫助他更好的體會這些感官感受。

比如:

視覺:花是紅色的, 草是綠色的, 你看到了小鳥在天上飛。

觸覺:洗澡水是暖暖的, 毛絨玩具是軟軟的, 爸爸的鬍子有點紮。

味覺:香蕉是甜的, 橘子有點酸。

嗅覺:花很香, 你的便便很臭。

看到這些訓練方式, 你可能會覺得, 就這樣?

但這就是上面提到的, 增加寶寶反應的敏感性和重複性,

Advertisiment
才能加快寶寶先天潛力變為實際能力的速度。

最終一定要讓這些感覺成為寶寶自己的東西, 讓她有“哦, 原來這就是(冷\熱、甜\苦、香\臭)”的感覺。

所以, 感官訓練聽上去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但只要有心, 其實操作起來很簡單, 甚至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何為足夠豐富?

如題, 就是甭管啥樣的, 放馬過來就是了。

視覺和聽覺

在增強寶寶的感官刺激時, 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是最基本的, 並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的進行。

當你打開電視機、熱水壺響了、門鈴或電話響了, 都可以用親切而清晰的聲音告訴寶寶, 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並同時將相應的物體指給寶寶看。

當寶寶見到生人、看到繪本圖案、看到小狗跑過,

Advertisiment
你也可以給他描述:這個是李阿姨, 這頁是小獅子, 剛才跑過我們身邊的, 是一條小狗。

這樣做不僅會讓寶寶對事物及聲音的反應更加敏銳, 重複告訴他那些東西的名稱, 也有助於寶寶認識和記憶更多的詞彙。

觸覺

皮膚、嘴、手、腳是觸覺器官, 而嘴和手是最靈敏的部位。

觸覺發育是寶寶最重要的感官發育, 也是安全感的主要來源地。

如果寶寶觸覺敏銳, 對自我概念建立良好, 那麼對他進一步的探索環境、操作玩具及動作的發育、學習都會有正面影響。

反之, 觸覺安定感不足、情緒不穩定, 不但會妨礙他的學習, 而且對他以後的人際關係發展也會有不良影響。

很多寶寶長大以後依然喜歡吸吮手指, 咬被角, 玩弄生☆禁☆殖☆禁☆器,

Advertisiment
或者討厭洗臉、理髮、洗澡等日常活動, 就有可能是小時候觸覺發育不夠好。

所以, 要盡可能的讓孩子去撫摸、接觸、甚至啃咬各種質地的東西,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證這些物品相對的乾淨就行。

我們也給CC準備過很多:

木質積木、塑膠製品、金屬製品、水晶球、砂紙、羽毛、各種質地的布料(絲綢、棉麻、針織、絨毛…), 讓她認識和感受各種事物的涼熱, 軟硬, 性狀等等。

等寶寶再大一些可以玩水、玩沙、玩麵團、玩彩泥…

感受光滑與粗糙、細膩與粘稠…

某一個階段寶寶可能愛吃手, 這是他學習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 也是情感發展的需要, 如果順利渡過, 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千萬不要強行制止, 適得其反哦。

味覺

味覺發育的好不好,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娃今後挑不挑食,能不能好好吃飯。

味覺刺激從添加輔食之後就可以開始了,原則只有一條,就是盡可能的給娃提供各種味道的食材。

1歲之前不需要加任何調料,鹽或醬油都屬於過度刺激了,對於還“沒見過世面”的寶寶來說,每種食物天然的味道就已經夠豐富刺激了,完全沒必要畫蛇添足。

對於一些味道明顯的食物,可以幫寶寶描述出來,比如,苦瓜是苦的,橘子是酸的,辣椒是辣的…

大部分媽媽都會對苦、辣敬而遠之,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哦。

CC一歲8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準確描述出酸甜苦辣鹹,而且能準確識別出蔥、薑、蒜、花椒、麻椒、八角、辣椒。

作為親媽當時我也是驚到了,因為我有時候都花椒麻椒傻傻分不清楚。

當時跟我們一起吃大人餐,從來不挑食。

奶奶做飯用的輔料比較多,她卻已經會把薑、辣椒或是花椒單獨撿出來,吃飯根本不需要大人費很多心思。

現在3歲多,在跟我們吃辣的路上也越走越遠了。

嗅覺

寶寶從出生就擁有分辨不同味道的能力,並將這種氣味感受傳輸給大腦,這就是為什麼出生幾天的嬰兒僅靠味道就能分辨出媽媽。

而且大腦中處理嗅覺的區域也負責控制記憶力,寶寶會把某些特殊氣味和與之相連的體驗緊密的聯繫起來。

你會發現媽媽不在身邊時,有媽媽味道的衣服或物品,也能代替媽媽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多接受嗅覺刺激,可以提高腦部對氣味的辨識度和靈敏度,從而刺激大腦發育哦。

感官訓練,很不起眼,但對於寶寶們來說,卻非常重要。

寶寶最初學習認知世界的途徑就是他們的感官,即便不會說不會走,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這五大感官,也能為他們提供大量來自外界的資訊。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影響早期智力的關鍵環節哦。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娃今後挑不挑食,能不能好好吃飯。

味覺刺激從添加輔食之後就可以開始了,原則只有一條,就是盡可能的給娃提供各種味道的食材。

1歲之前不需要加任何調料,鹽或醬油都屬於過度刺激了,對於還“沒見過世面”的寶寶來說,每種食物天然的味道就已經夠豐富刺激了,完全沒必要畫蛇添足。

對於一些味道明顯的食物,可以幫寶寶描述出來,比如,苦瓜是苦的,橘子是酸的,辣椒是辣的…

大部分媽媽都會對苦、辣敬而遠之,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哦。

CC一歲8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準確描述出酸甜苦辣鹹,而且能準確識別出蔥、薑、蒜、花椒、麻椒、八角、辣椒。

作為親媽當時我也是驚到了,因為我有時候都花椒麻椒傻傻分不清楚。

當時跟我們一起吃大人餐,從來不挑食。

奶奶做飯用的輔料比較多,她卻已經會把薑、辣椒或是花椒單獨撿出來,吃飯根本不需要大人費很多心思。

現在3歲多,在跟我們吃辣的路上也越走越遠了。

嗅覺

寶寶從出生就擁有分辨不同味道的能力,並將這種氣味感受傳輸給大腦,這就是為什麼出生幾天的嬰兒僅靠味道就能分辨出媽媽。

而且大腦中處理嗅覺的區域也負責控制記憶力,寶寶會把某些特殊氣味和與之相連的體驗緊密的聯繫起來。

你會發現媽媽不在身邊時,有媽媽味道的衣服或物品,也能代替媽媽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多接受嗅覺刺激,可以提高腦部對氣味的辨識度和靈敏度,從而刺激大腦發育哦。

感官訓練,很不起眼,但對於寶寶們來說,卻非常重要。

寶寶最初學習認知世界的途徑就是他們的感官,即便不會說不會走,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這五大感官,也能為他們提供大量來自外界的資訊。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影響早期智力的關鍵環節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