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身體小病不吃藥,行為過錯慎批評

得了小病不吃藥

在坎培拉的一家幼稚園, 一般孩子發燒不超過38℃不用吃藥, 父母也不會因為孩子感冒發燒就不送他上幼稚園。 在澳大利亞, 不少人都認為, 小孩不能太嬌氣, 應當比大人少穿些衣服。 冬天, 幼稚園或小學的一些孩子雖衣著單薄、流著鼻涕, 卻仍在戶外活動;雨天裡, 被淋得濕漉漉的孩子們在操場上踢球, 而父母和老師卻撐著傘在場邊觀看助威的情景就更常見了。

人格尊重很重要

澳大利亞人對孩子的“寬容”在不同層面被賦予了多重含義。 “寬容”首先是人格的尊重。 澳大利亞的老師如果在校園裡迎面見到父母領著孩子走過來,

Advertisiment
一定會先注視孩子與他互致問候, 而後再與父母寒暄。 即使學生犯了錯, 老師的提醒也會彬彬有禮, 要求改正時還會委婉地加上個“請”字。 學生改正了錯誤, 老師還會贊許地道聲“謝謝”。

培養自信慎批評

“寬容”也體現在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上。 孩子每做一件好事, 老師就會把一個代表著榮譽的貼紙貼在孩子胸前。 有時, 校長還會親自給孩子頒發“校長獎章”貼紙。 每個星期都會有學生獲得獎狀, 一個學期下來,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獲得獎勵。 老師給出的評語裡看不到“差”這個字, 而多是用“有待學會”、“還需練習”等婉轉用語提醒孩子及父母。

學習氛圍很寬鬆的澳大利亞小學一個班只有20名左右的學生。

Advertisiment
孩子們分坐在幾個小圓桌旁, 聚在一起寫寫畫畫。 聽老師講課也是在地毯上或坐或倚, 不強求遵循規範。 教室同家裡差不多, 學習跟玩差不多。 澳大利亞小學沒有統一的課本。 課堂上, 老師自選主題組織學生討論或是朗讀文學作品, 但不強求學生都聽懂, 其目的只在於調動學生去理解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