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路易媽媽育兒經:自主省心的寶寶是如何培養的

很多人問我這麼自主省心的寶寶, 是適應環境茁壯成長, 我們只是提供了一個家庭環境順應了寶寶的個性和需求, 儘量不去干擾破壞寶寶。 我想, 挖掘一下路易更早的成長經歷是很有意義的, 於是我找來了之前的記錄, 希望從中找到些蛛絲馬跡。

“提供環境”最關鍵的, 是年輕父母自己的獨立性, 是否斷了奶, 是否承擔育兒的主要責任。 孩子是父母的,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祖輩只是來幫忙的, 父母對祖輩的幫助是感激之情, 但不能依賴, 記住, 不能依賴。 不依賴更關鍵是一種心態, 不是說你就得放著可用的祖輩資源不用,

Advertisiment
而是怎麼用的問題, 不逃避推脫自己應負的責任。

一個非常理想的方式, 是從生產中基本恢復後, 父母獨立帶娃。 我們從路易一個多月開始, 獨立帶娃帶了3個多月。

很多人可能覺得, 自己帶娃是不是很累, 可累也該自己帶啊, 難道工作累就可以不工作了麼。 何況, 自己帶娃真的可以不累, 不僅娃生活規律自主, 娃媽睡眠充足, 還能兼顧學習、鍛煉、放鬆、娛樂。 下面分享一下我們是如何安排生活以及時間管理的。

我們安排生活的思路是智慧化、網路化、奧卡姆剃刀, 用各種機器工具來簡化家務, 除了生鮮水果全部網購, 帶寶寶方面一切從簡。

把要做什麼事、什麼頻率、做到什麼程度等梳理出來, 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Advertisiment

1.觀察生活, 列出所有花費時間做的事情。 細化到每一個原子步驟, 比如開窗、喝水都被我單獨列出來。 總說忙忙忙, 看看你每天到底忙了些什麼。

2.分類。 我按照寶寶日常照顧、大人個人勤務、家務、做吃的、買東西、近期大事來劃分, 把具體的事情進行分類。 1、2步是一起進行的。

3.奧卡姆剃刀。 把可以不做或少做的事情去掉, 只做最重要的事。 比如, 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每天洗衣服拖地。

4.利用工具。 比如用食物垃圾處理器和洗碗機, 用過的餐具用水一沖放進洗碗機即可。 比如用寶寶專用洗衣機洗寶寶的各種東西。 用掃地機和拖地機維護家裡的基本清潔。 做吃的也是利用各種電器, 輕輕鬆松也能吃得營養。 照顧寶寶方面也是,

Advertisiment
以前覺得寶寶的東西賣得太貴, 後來真心感激發明生產這些工具的人, 解放了手忙腳亂的年輕父母。

5.利用網路。 網購對我們來說好處不僅是省事, 快遞還能送貨到家(爬六樓啊)。 週末去菜場買菜和水果, 隔幾周去趟超市買肉, 社區小賣部也有菜和水果可以隨時補充。

6.把最終成果列在家裡明顯的位置, 方便隨時看。 我們本來考慮要不要買塊黑板, 後來被奧卡姆剃刀剃掉了, 利用廚房的玻璃門記錄, 該門位於家裡最活躍區域, 非常方便。 比如喝水、運動就被我突出列出來, 隨時提醒自己。

7.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總結優化。 比如我們發現晚上人最多事情最多, 很容易干擾路易睡覺, 等我們大吃一頓收拾完, 他已經累過頭了。 於是我們就按照寶寶的節奏,

Advertisiment
簡化晚飯, 中午和週末再吃點好的。

要做的事情都一目了然展示在眼前, 是一件很有控制感的事情, 感覺是你在主導生活, 而不是生活主導了你, 這給了你一個從容的心態, 輕鬆地去做最重要的事。

下一步, 是如何安排做這些事情的時間, 如何更高效地時間管理。 我們的思路是這樣:人在一天不同時間段精力是不同的, 上午精力最好, 下午差一點, 晚上基本就是垃圾時間。 用最黃金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最垃圾的時間處理雜事。 這個思路也可以用於工作中。

8.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需要的精力來安排時間。 上午用來學習、思考、做規劃、運動、陪寶寶玩、做喜歡的事、做最重要的事;下午可以看書、看電影、網購、按摩;下午5點以後集中處理日常雜事,

Advertisiment
洗衣服、準備晚飯、拖地、收拾家、洗漱等, 目標就是儘早處理完睡覺。 這樣的安排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我是個急性子, 忍不住一早起來就想把雜事做完, 這樣是浪費了最寶貴的精力, 規定好下午5點以後才能做雜事, 讓我能舒舒服服地享受白天的生活。 另外, 和娃爸的說話討論時間, 也從晚上移到了早上, 效果還更好。

9.有些事情可以結合起來做。 比如路易很喜歡看大人運動、做家務, 我們就把運動、做家務和哄寶寶結合起來了。

有人看到這可能會覺得, 你這是在帶寶寶麼, 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做這些跟寶寶無關的事。 如果我告訴你, 路易每天白天睡4、5個小時, 還自己玩3、4個小時, 你說我有沒有時間做這些事。 這就是我下面要說的,一個人帶寶寶的好處。

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少,對寶寶的干擾最小,寶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生活規律。我們發現,路易是個非常自律的寶寶。比如白天睡醒了就自己玩一個多小時,然後就要吃奶,吃奶後20分鐘必有一泡尿,然後就要哄睡覺。比如連續幾天晚上醒來的時間可以一分鐘不差,還是整點。比如哪怕拉肚子,晚8點到早8點時間段絕對不會拉粑粑。比如習慣了用紙尿褲,沒有紙尿褲就忍著不尿。

這就是環境的作用,環境不能改造寶寶,但可以讓寶寶原本的面貌得以展現出來,讓寶寶自身的力量得以發揮作用,這就足夠了。

自己帶寶寶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利於樹立育兒權威。父母是最瞭解寶寶的人,是和寶寶最親密的人,是最知道該怎麼對待寶寶的人。樹立了這樣的權威,非常有助於讓參與育兒的其他人信任你的方法,按你說的去做,這樣父母才能保持育兒的主導地位。

“尊重並順應寶寶的需求”方面,其實我們也是走過彎路的。

路易2個多月之前,白天睡眠一直是很大的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整個白天都不睡覺,一直哭,怎麼哄都沒用。我們一直以為路易發脾氣是極度疲勞、想睡覺不願意睡、或是入睡困難,後來才發現他是不滿意我們哄他睡覺的方式。

回顧一下小路易的悲慘經歷,一旦他被認定是困了,就要被強迫餵奶哄睡,這常常引起路易更大的抗爭,打挺尖叫,有時候鬧得壓根喂不成奶,不過最終總能被強行喂上奶,迷糊一陣20分鐘,就醒了,就被認定為“睡不死覺”,然後玩不一會兒,又累得不行開始鬧,開始下一個輪回。

我們一直對路易保持著“睡眠困難”的偏見,強迫用他不喜歡的方式哄睡,無視他的抗爭,只因為強迫最終能讓他迷糊一會而堅持強迫,不敢嘗試其他方法,怕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是多麼地愚蠢。

後來才開始尊重和傾聽寶寶,寶寶表達不滿,就是告訴你這個方法不行,你得嘗試點別的。慢慢嘗試其他方法,比如早一點觀察寶寶累了的跡象,陪他一起睡,摸著他的手睡,拍拍屁股摸摸背安撫。

最管用的方法,是在他哭鬧的時候最溫柔地抱著他、輕搖著他,用最輕柔的聲音給他唱安眠曲,我們錄過一個視頻,我唱安眠曲2遍,路易從哭鬧到睡著。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媽媽的本能,是藝術作品裡媽媽哄寶寶的典型形象,可新手爸媽在天昏地暗的忙亂中,常常忽視忘記了去感覺自己的本能。

漸漸地路易白天能睡長覺了,睡前的哭鬧時間越來越短了,自發形成了規律的白天3小覺,只要從哭鬧轉變為安靜的狀態,小路易有時還能自己入睡。慢慢地,睡覺對路易來說,越來越是件輕鬆的事情,再也不是個“睡眠困難”寶寶啦。

這件事情讓我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自以為是,也讓我認識到不能給寶寶貼標籤,更讓我認識到寶寶的問題其實是大人的問題。

誰也不是天生的完美父母,寶寶會教我們要怎樣對待他,寶寶會訓練我們成為更合格的父母,寶寶讓我們成長。

回到最開始的論題,總結一下,自主省心的寶寶是如何培養出來的:父母自己獨立主導育兒,創造少干擾寶寶的環境,瞭解順應寶寶的個性和需求。

(寫于路易15個月)

這就是我下面要說的,一個人帶寶寶的好處。

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少,對寶寶的干擾最小,寶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生活規律。我們發現,路易是個非常自律的寶寶。比如白天睡醒了就自己玩一個多小時,然後就要吃奶,吃奶後20分鐘必有一泡尿,然後就要哄睡覺。比如連續幾天晚上醒來的時間可以一分鐘不差,還是整點。比如哪怕拉肚子,晚8點到早8點時間段絕對不會拉粑粑。比如習慣了用紙尿褲,沒有紙尿褲就忍著不尿。

這就是環境的作用,環境不能改造寶寶,但可以讓寶寶原本的面貌得以展現出來,讓寶寶自身的力量得以發揮作用,這就足夠了。

自己帶寶寶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利於樹立育兒權威。父母是最瞭解寶寶的人,是和寶寶最親密的人,是最知道該怎麼對待寶寶的人。樹立了這樣的權威,非常有助於讓參與育兒的其他人信任你的方法,按你說的去做,這樣父母才能保持育兒的主導地位。

“尊重並順應寶寶的需求”方面,其實我們也是走過彎路的。

路易2個多月之前,白天睡眠一直是很大的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整個白天都不睡覺,一直哭,怎麼哄都沒用。我們一直以為路易發脾氣是極度疲勞、想睡覺不願意睡、或是入睡困難,後來才發現他是不滿意我們哄他睡覺的方式。

回顧一下小路易的悲慘經歷,一旦他被認定是困了,就要被強迫餵奶哄睡,這常常引起路易更大的抗爭,打挺尖叫,有時候鬧得壓根喂不成奶,不過最終總能被強行喂上奶,迷糊一陣20分鐘,就醒了,就被認定為“睡不死覺”,然後玩不一會兒,又累得不行開始鬧,開始下一個輪回。

我們一直對路易保持著“睡眠困難”的偏見,強迫用他不喜歡的方式哄睡,無視他的抗爭,只因為強迫最終能讓他迷糊一會而堅持強迫,不敢嘗試其他方法,怕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是多麼地愚蠢。

後來才開始尊重和傾聽寶寶,寶寶表達不滿,就是告訴你這個方法不行,你得嘗試點別的。慢慢嘗試其他方法,比如早一點觀察寶寶累了的跡象,陪他一起睡,摸著他的手睡,拍拍屁股摸摸背安撫。

最管用的方法,是在他哭鬧的時候最溫柔地抱著他、輕搖著他,用最輕柔的聲音給他唱安眠曲,我們錄過一個視頻,我唱安眠曲2遍,路易從哭鬧到睡著。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媽媽的本能,是藝術作品裡媽媽哄寶寶的典型形象,可新手爸媽在天昏地暗的忙亂中,常常忽視忘記了去感覺自己的本能。

漸漸地路易白天能睡長覺了,睡前的哭鬧時間越來越短了,自發形成了規律的白天3小覺,只要從哭鬧轉變為安靜的狀態,小路易有時還能自己入睡。慢慢地,睡覺對路易來說,越來越是件輕鬆的事情,再也不是個“睡眠困難”寶寶啦。

這件事情讓我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自以為是,也讓我認識到不能給寶寶貼標籤,更讓我認識到寶寶的問題其實是大人的問題。

誰也不是天生的完美父母,寶寶會教我們要怎樣對待他,寶寶會訓練我們成為更合格的父母,寶寶讓我們成長。

回到最開始的論題,總結一下,自主省心的寶寶是如何培養出來的:父母自己獨立主導育兒,創造少干擾寶寶的環境,瞭解順應寶寶的個性和需求。

(寫于路易15個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