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臨盆待產>正文

趣談剖宮產的歷史演變過程


早在公元700年, 古羅馬就有施行剖宮產的法律規定, 那時人們將妊娠末期死去的孕婦剖宮取出胎兒, 然后才準安葬,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剖宮產手術的記錄。

直到1610年, 國外才第一次在活人身上行剖宮產術, 受醫療器械和技術條件的限制, 當時的醫生只知道切開腹壁和子宮, 竟然不懂縫合子宮切口, 所以大多數產婦在行剖宮產手術后, 不是死于出血就是死于感染, 存活不足一半。

到了1876年, 醫生在取出胎兒后, 為防止孕婦子宮大出血和感染, 索性將子宮切除, 使產婦存活率大大提高了。 但是做過這樣剖宮產的女人,

Advertisiment
將永遠地失去懷孕的可能。

1882年, 醫生把孕婦的子宮前壁縱行切開, 取出胎兒, 然后將子宮的切口縫合起來, 使得她們以后仍可再次妊娠、分娩, 這是剖宮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

從1970年開始, 醫生開始在子宮下段行橫切口取出胎兒, 它的優點是出血少、易縫合, 手術后不易發生粘連、子宮切口的愈合也比較牢固, 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手術方法。 (文/陸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