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深老師告訴你:這兩個好習慣,專治孩子上課走神!

好多媽媽問我, 孩子上課走神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治一治?孩子上課走神, 屬於注意力不集中, 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比如說孩子的性格、已經養成的習慣、孩子的身體狀況、情緒狀況, 以及孩子是否睡眠充足等, 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要說立竿見影的, 專治上課走神的辦法, 那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兩個好習慣了:

1、上課舉手
五年前的暑假, 我女兒小曦即將成為小學生, 班主任老師來家訪的時候, 重點問孩子平時愛不愛舉手, 我說她舉手不太積極。

老師特別叮囑:一定要養成舉手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舉手能讓孩子跟老師形成良好互動, 孩子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 膽量也會變大, 口才變好, 也更自信等等。

那麼, 上課舉手, 對於防止孩子走神有什麼幫助呢? 如果我們對孩子舉手有要求, 或者孩子養成了上課舉手的好習慣, 他聽課的時候, 就必須時刻緊跟老師的節奏, 專心聽講。 他首先要明白老師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然後要快速思考, 判斷這個問題我能不能回答得出來, 再做出要不要舉手的決定。 如果孩子舉手了, 不管有沒有被老師叫起來回答, 在等待被叫的過程中, 他的情緒肯定都是比較緊張的, 這能大大緩解聽課帶來的“聽覺疲勞”。

如果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了更不用說, 孩子能大半節課都不走神。


2、上課做筆記

小曦這學期的學習明顯比以前緊張了許多,

Advertisiment
回家作業比以前多了不少, 老師對各項學習習慣抓得也比較緊。

開學初, 英語老師就讓每個孩子準備一本筆記本, 專門用於記錄課堂筆記。 上個週末還佈置了一項作業:整理課堂筆記, 並於週一上交給老師檢查。 老師說, 學會做筆記, 至關重要。 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我們都知道, 做課堂筆記, 能記錄下疑點、難點、記錄老師補充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老師總結的方法等等, 方便複習幫助理解。

“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這句話, 相信大家都聽過。

那麼, 做筆記對於防止孩子上課走神, 有什麼作用呢?

上課的時候, 孩子接收資訊主要是靠聽和看, 也就是聽覺和視覺。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Advertisiment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 神經有一個”最佳興奮水準”, 簡單說就是效率最高, 效果最好的水準。 如果某一種活動形式, 它持續的時間太長了, 就會讓人的神經“興奮水準”下降。 比如說讓孩子聽老師講話, 如果老師只講幾句話, 孩子肯定都能專心聽, 並記住老師講的內容, 神經的興奮水準最高。 如果老師講的時間長了, 內容多了, 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來越難以集中, 也就是神經的興奮水準會下降。 有的老師上課的方式豐富多彩, 一會兒讓孩子跟著朗讀, 一會兒在黑板上版書, 讓孩子們跟著抄寫, 一會兒講一個例子, 一會兒說一個笑話, 一會兒點名讓孩子回答問題。 聲音抑揚頓挫, 還可能在講臺上走來走去, 甚至走到孩子們中間來,
Advertisiment
全身的動作和表情都比較豐富。 朗讀, 是動用了孩子的嘴巴(發聲系統), 讓孩子抄寫, 就是動手, 講笑話是調節情緒讓孩子放鬆, 點名回答問題是讓孩子情緒緊張, 聲音抑揚頓挫, 可以避免孩子的聽覺疲勞。 老師的走來走去, 可以緩解孩子們的視覺疲勞。 這樣的老師上課, 孩子們一般都比較專心聽講, 走神的幾率小很多。

相反, 如果老師上課的聲音起伏很小, 講課的方式很單調, 孩子們走神的幾率就大得多。

作為學生和學生家長, 我們不能選擇老師, 也沒法指導老師怎麼上課。 我們只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想辦法自己調節神經的興奮水準。 上課做筆記, 就是一個這樣的好辦法。 孩子通過寫字的手部動作, 可以調節神經, 緩解聽覺疲勞,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的思維更長時間地保持在“聽課”這個任務上。

同時, 因為上課時間緊, 孩子不可能記錄下老師講的全部內容, 他必須對內容有選擇地記錄, 那麼就要在大腦裡對聽到的資訊, 進行加工和分析, 挑選疑點難點, 判斷是否必要記錄下來等等。 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 都有助於防止孩子上課走神。

當然, 年齡小的孩子, 寫字速度慢無法做筆記, 那麼可以讓他在書上圈劃出重點, 效果也是一樣的。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孩子的學習習慣, 決定了他的學習成績, 要防止孩子上課走神, 請從上課舉手和做筆記開始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