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人語遲?不是智商低就是自閉症!

沒錯, 小編又標題黨了。 但這不是唬你, 而是想引起家長對孩子說話晚這一現象的關注(為了提高閱讀量, 小編也是蠻拼的)。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就出現了, 2歲左右就會出現“語言爆發”, 能表達比較複雜的句子。 看著同齡的孩子都能嘰嘰喳喳的跟大人簡單交流了, 自己的寶寶還只是哼哼哈哈, 連平常的叫喊稱呼都成問題, 家長不免擔心又著急。 這時, 一些長輩就會安慰“貴人語遲, 孩子長大後一定大富大貴”。

“貴人語遲”是真的嗎?別傻了!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 一旦發現寶寶違背了這個規律,

Advertisiment
明顯比同齡的孩子說話晚, 家長應該儘快帶寶寶就醫, 以免錯過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

資料顯示, 寶寶的語言發展大體如下:

1-3個月:啼哭, 輕輕發聲, 咿呀發聲, 尖叫, 發笑。

3-6個月:以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感受, 對大人的講話以發音作為回答, 發出輔音與母音的組合音。

6-9個月:模仿講話, 與媽媽有意識地對話。

9-12個月:準確地運用媽媽、奶奶, 爺爺等詞, 模仿新的聲音, 近似準確。

12-18個月:開始會說簡單句, 發音逐漸清晰。

18-24個月:開始說複合句或者理解成人的複合句。

本文為獨家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並連結回www.mama.cn, 違者必究!

孩子為什麼說話晚?

1、可能是智力低下

文章的標題也並非完全是危言聳聽(終於有機會澄清了~)。 引起語言發育遲緩最常見的原因是智力低下。

Advertisiment
智力與語言有極密切的關係, 語言較其他方面更能反映小兒的智力水準。 智力低下的小兒不能注意別人對他說些什麼, 精神不能集中, 模仿別人語言的能力也差, 不能表達和理解詞的意義。 智力低下的小兒開始說話的年齡晚, 而且不能用詞來表達其意。 再大點的孩子則表現為說話不切題, 模仿語言, 把別人間他的話重複一遍作為答覆, 而且常常有重複語言, 一句話翻來覆去地的說。 智力低下的小孩開始說話時, 有時雖然也能說清楚某個詞, 但不久往往又忘掉了, 以致幾個月內又聽不到這個詞了。

2、聽力有缺陷

聽力缺陷也會影響語言的發育, 嚴重聽力喪失的小兒無法學習說話,

Advertisiment
若聽力喪失不太嚴重, 還可以看著別人口唇動作學著發音, 口形變化明顯的容易學, 如“撥、夫、嗚”等音, 但對一些依靠舌頭運動發出的聲音, 如“哥、勒、了”等, 由於看不見舌頭的運動, 學起來就困難了。 若在會說話以後出現聽力障礙, 一般不影響說話, 但若在小兒早期, 即使是輕微的聽力障礙也會影響說話。

3、可能是自閉症

語言障礙、交流障礙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 據專家介紹, 目前大多數自閉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正是語言障礙, 他們通常語言發育落後, 在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 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 部分患兒具備語言能力甚至語言過多, 但是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表現為無意義語言、重複刻板語言, 或是自言自語,

Advertisiment
模仿言語和“鸚鵡語言”很常見, 不能正確運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

4、家庭的遺傳因素

家族因素與說話早晚也有關係。 有些孩子智力發育正常, 又沒有聽力障礙, 也沒有找到其他疾病, 僅僅是說話晚。 這種小孩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 孩子的父母說話可能也晚。

5、父母教育的方式和態度

父母的教育文化水準、對子女的關心程度都影響著孩子的語言發育。 有的家長整天不停地批評孩子的說話方式或語調、模仿譏笑孩子不正確的發音, 或很少與孩子說話, 這都會影響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不利於語言發育。 此外, 對孩子照顧過多, 在孩子沒提出要求以前就把東西準備齊全了, 這樣也是會影響他學說話。

教孩子說話有妙招

Advertisiment

孩子說話晚怎麼辦?首先應先到專業的醫療機構, 查明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是否屬於病理性的原因。 如果是, 則應該積極配合治療, 以免錯過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 如果並非病理性的因素引起, 家長可以按照小編介紹的幾個妙招, 積極培育孩子的語言能力。

1、 創造交流環境要趁早

與寶寶“對話”不要等他會說話了才開始, 而應該從寶寶降生就開始了。 不要以為寶寶小, 聽不懂大人說話, 其實他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 經常聽親近的人說話, 他慢慢的就能聽懂, 並且以自己獨有的方式(例如不同的哭聲、表情、動作)與你交流。 這時, 家長如果模仿一下寶寶的動作, 用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回應他, 他會得到心靈的滿足感, 並且會在你的這種“鼓勵”下更加勇敢的去表達自己。

2、使用“媽媽語”

和孩子說話時,語言要簡潔、語速放慢、重點突出,配合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並且不厭其煩的多重複幾次地與孩子互動,必要時還可以用上實物、圖片等來引導孩子說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媽媽語”(注意,媽媽語不同于盲目採用疊字的“兒語”)。孩子可喜歡這種語言了,因為他們感受到最容易理解、與自己最為接近的語言,同時也更樂意模仿這種語言。

3、隨時隨地抓住機會訓練

當孩子注視一種物品或參加某個活動時,或者在遊戲中、在音樂中、在馬路上、在公園裡……所有的場景和物品都可以成為訓練孩子說話的機會。家長隨時隨地的對孩子講他面對的物品和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讓他瞭解這個“陌生的世界”,另一方面對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促進他的社會化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4、消極暗示滾粗!只要鼓勵+引導

永遠不要對孩子做消極的暗示,例如當著陌生人說“我寶寶不愛說話”“我寶寶很害羞”等等,那樣只會讓孩子朝著他所聽到的方向發展。平時多尊重孩子,多表揚、讚美孩子,及時孩子有缺點和錯誤,也不要當著陌生人指出或過度責備,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孩子才會更有信心表達自己。此外,讓孩子多接觸年齡相近的小夥伴,相比起“大人”這種龐然大物,小孩顯得比較沒有威脅感,孩子會更大膽,也會更願意與小夥伴交流。

5、 很簡單,也很難:堅持閱讀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例如睡前十分鐘),跟孩子一起閱讀,堅持下去,你一定會發現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讓人驚喜的發展。孩子小的時候,可以一邊給他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的語言會在他的大腦裡形成印象,並慢慢的理解書裡反復出現的一些詞語和句子。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可以採用精神或物質獎勵的辦法鼓勵孩子複述書裡的故事,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這種方法的重點是堅持,一定要堅持。

關注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or即可。

並且會在你的這種“鼓勵”下更加勇敢的去表達自己。

2、使用“媽媽語”

和孩子說話時,語言要簡潔、語速放慢、重點突出,配合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並且不厭其煩的多重複幾次地與孩子互動,必要時還可以用上實物、圖片等來引導孩子說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媽媽語”(注意,媽媽語不同于盲目採用疊字的“兒語”)。孩子可喜歡這種語言了,因為他們感受到最容易理解、與自己最為接近的語言,同時也更樂意模仿這種語言。

3、隨時隨地抓住機會訓練

當孩子注視一種物品或參加某個活動時,或者在遊戲中、在音樂中、在馬路上、在公園裡……所有的場景和物品都可以成為訓練孩子說話的機會。家長隨時隨地的對孩子講他面對的物品和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讓他瞭解這個“陌生的世界”,另一方面對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促進他的社會化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4、消極暗示滾粗!只要鼓勵+引導

永遠不要對孩子做消極的暗示,例如當著陌生人說“我寶寶不愛說話”“我寶寶很害羞”等等,那樣只會讓孩子朝著他所聽到的方向發展。平時多尊重孩子,多表揚、讚美孩子,及時孩子有缺點和錯誤,也不要當著陌生人指出或過度責備,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孩子才會更有信心表達自己。此外,讓孩子多接觸年齡相近的小夥伴,相比起“大人”這種龐然大物,小孩顯得比較沒有威脅感,孩子會更大膽,也會更願意與小夥伴交流。

5、 很簡單,也很難:堅持閱讀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例如睡前十分鐘),跟孩子一起閱讀,堅持下去,你一定會發現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讓人驚喜的發展。孩子小的時候,可以一邊給他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的語言會在他的大腦裡形成印象,並慢慢的理解書裡反復出現的一些詞語和句子。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可以採用精神或物質獎勵的辦法鼓勵孩子複述書裡的故事,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這種方法的重點是堅持,一定要堅持。

關注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or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