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貓抓病

什麼是貓抓病 貓抓病, 是由漢塞巴爾通體引起的一種感染, 它是一種多形性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 通過顯微鏡可觀察到細菌。 患者發病時, 可出現淋巴結腫大及發熱症狀, 貓抓病在全球每年都有流行, 發病人數超過4萬例, 以青少年和兒童居多, 男女無差別, 溫暖季節較寒冷季節多見。

貓抓病的症狀有哪些
全身表現
典型原發損傷為一紅斑性,有痂丘疹(少見膿性), 直徑2至6mm。 2周內產生局部淋巴腺病, 常為單側性, 為抓傷側(影響腋窩、上滑車、下頜下、頸或腹股溝淋巴結)。 淋巴結起初結實而柔軟, 後來變得有波動感,
Advertisiment
可有液體流出並形成瘺管。 患者發熱、乏力、頭痛、厭食的症狀與淋巴腺病可同時出現。
眼部病變
Leber視神經視網膜炎
Leber於1916年首先描述這類眼部病變, 表現為視力下降、視訊光碟水腫和黃斑部星芒狀滲出, 並將其命名為視神經視網膜炎。
Parinaud眼腺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單側濾泡性結膜炎、同側耳前或頜下淋巴結腫大和低熱三聯症。 主要症狀有結膜紅腫、充血和有分泌物。 此綜合征可由多種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 其中貓抓病是最常見的病因。
葡萄膜炎
中間部葡萄膜炎患者, 眼部表現為眼底中周邊部的視網膜血管周圍滲出並蔓延至睫狀體扁平部、玻璃體出現細胞, 視訊光碟和黃斑部均無異常。
視網膜病變
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血管炎性病變,
Advertisiment
眼底表現為單灶多灶性視網膜血管炎症, 可伴發或不伴發於視神經視網膜炎症。 還可出現視網膜下灰白色的限局性浸潤性病灶, 伴有散在性點狀出血。 其他少見表現還有視網膜結節、漿液性視網膜脫離、視網膜分支動脈(或靜脈)阻塞等。
其他症狀
歸因於貓抓還有部分病人出現一些不常見的症狀:如眼腺綜合征(結膜炎伴可觸及的耳前淋巴結)、神經症狀(腦病變、急性發作、神經視網膜炎、髓炎、下身麻痹、腦動脈炎及肝、脾肉芽腫病。 其他少見症狀包括紅斑性結節、骨髓溶解損傷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貓抓病的治療
1、一般治療: 有發熱者應臥床休息, 補充營養和水分。 有急性腦病表現者按神經科有關常規處理。
Advertisiment

2、抗菌治療: 選用阿米卡星或慶大黴素或妥布黴素等抗菌藥物, 靜脈或肌內注射, 療程5—7天。
3、局部傷口: 作消毒處理。
4、護理:(1)按一般內科護理常規, 患者不必隔離。 (2)高熱或淋巴結腫痛較重者應臥床休息, 減少活動, 補充高熱量, 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飲食, 多飲水。 (3)抓傷處保持清潔乾燥。
如何預防貓爪病
1、要特別注意寵物衛生。 不要和寵物過分親密接觸, 尤其在春季等動物發情季節, 要特別注意與流浪貓狗保持距離。
2、需避免被動物咬、抓傷, 尤其在春季動物發情時, 儘量少刺激動物,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萬一不幸被咬、抓傷後, 可局部塗抹碘酒及酒精, 並及時上醫院注射狂犬疫苗。
3、年輕的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玩貓、狗等寵物。
Advertisiment

4、有幼兒的家庭最好不要養寵物, 以免孩子染上貓抓病及體癬等寵物病。
貓抓病通過哪些途徑傳染
傳染源:主要是帶菌的貓。 病原體存在於貓的口咽部, 貓受染後可形成菌血症, 並可通過貓身上的跳蚤在貓群中傳播, 故貓的帶菌率相當高, 有報導寵物貓的感染率達40%。
傳播途徑:人通常是在被貓抓傷、咬傷或與貓密切接觸後而感染。
易感人群:養寵物者以青少年和兒童居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