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快樂入園,父母的“必修課“上好了嗎?

‍‍‍‍‍‍‍‍‍‍‍‍‍‍

9月份開始, 很多適齡寶寶都陸續上幼稚園了。 第一次離開家人開始集體生活, 對寶寶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寶寶上幼稚園前的準備要做些什麼呢?寶寶不願意上幼稚園、寶寶上幼稚園哭怎麼辦?父母該如何幫助寶寶儘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呢?一起來看看星寶寶媽媽家的家長們是如何做的。

‍‍

‍‍

‍‍

父母需要和寶寶一起做好準備

星媽—小然媽:

剛入園這段時間我們大人也會有焦慮, 擔心孩子哭, 擔心孩子不適應, 各種擔心吧, 但是, 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寶貝都是最棒的, 他們可以很快融入到他們的集體,

Advertisiment
甚至她們的適應能力超過我們的想像, 所以, 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加油。

如果孩子不想去幼稚園, 我們需要堅持送去, 中間一旦你們心疼孩子而不送幼稚園, 再送就更加難了, 有的小朋友可能反應比較大一點, 你可以多和他的老師溝通看是什麼原因, 家長和老師也要配合好。

找到寶寶抵觸上幼稚園的根源很重要

星媽—家寶媽媽:

每個寶寶都不同, 有得適應快, 有得慢, 不要著急一下子把他推開, 不見得好, 個人覺得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他不想上幼稚園。

我覺得孩子還是得于共情, 或許她只是需要你一個擁抱呢。 或者她是看到你焦慮, 感到去幼稚園不安呢, 都有很多因素, 或許他不能理解為什麼得上幼稚園,

Advertisiment
可以帶她到你們工作的地方參觀, 讓她知道爸爸媽媽和他一樣都要上班上學的, 我一朋友的把寶寶送去幼稚園哭了兩三季一直都在哭。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覺得很多時候還是有原因的, 有些寶寶的安全感低, 有的太小還沒到3歲還沒適應和父母分離等等。 都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面對分離焦慮,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做好一切準備?

星媽—恢恢媽媽:

幾年前大寶剛幼稚園的時候, 斷斷續續也有不到一個月的淚眼朦朦, 除去前三天興高采烈地去幼稚園, 接下來就是說:媽媽我不想去幼稚園, 每次到了幼稚園見到老師就開始哭, 典型的分離焦慮。

‍‍

‍‍

‍‍

第一次離開家人開始系統性的生活, 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所以更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做好一切準備和心態:

Advertisiment

1.我們一直跟孩子灌輸幼稚園正面積極及美好的一面, 所以孩子一直很期待上幼稚園, 每經過一個幼稚園都會跟她講, 這是她將來要上學的地方。 比如幼稚園有滑滑梯、小房子……大寶非常喜歡坐滑滑梯, 所以很多地方都留下她的身影, 這也是我日後一直引導她去幼稚園的因素之一。 不過那時關於分離的這種模式, 要呆多久媽媽才會來接她講的比較少, 這點可以用在小寶身上, 模擬幼稚園的生活情景, 給寶貝留出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來玩耍。

‍‍

‍‍

‍‍

2.還有父母自己的心態要調整好, 積極應對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事件。 面對寶寶一來就哭, 幼稚園老師也有給我們打預防針, 孩子哭是正常,

Advertisiment
同時讓我告訴他的小名, 便於加近親密感。 把孩子交給老師跟寶寶說了再見出了校門才敢摸眼淚。 聽老師說寶寶一般哭一點時間, 接下來就會高興和小朋友一起玩或玩遊戲。 當我們來接她的時候高興的不得了呢。 所以結交一些好朋友也是好方法之一, 當時有一個小男孩子也是同一個班級的, 下了課以後還可以膩在一起玩, 自然到了幼稚園也就不陌生了。

‍‍

‍‍

‍‍

3.在寶寶入園的二三個月前進行“自理訓練課”也是很有必要的。

a.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獨立入睡。

b.吃飯訓練:坐在固定的地方自己吃飯, 不偏食不挑食。

c.如廁訓練:能脫褲子尿尿, 能提前告知媽媽、老師。

d.認識自己的衣物, 自已穿脫衣服、鞋子。

e.大聲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Advertisiment

f.好的習慣:多喝開水、飯前便後自己洗手(幼稚園老師也會講的)。

‍‍

‍‍

‍‍

4.家長應多“正面暗示”, 積極引導。

比如前幾天看到一幕:兩個3歲左右的孩子, 一個孩子在騎扭扭車, 騎的一般快, 從斜側面又一個小男孩子拿了一把玩具劍也跑了過來, 兩個人撞一起, 拿玩具劍的小朋友趕緊爬(應該不是特別痛的);小孩子都沒什麼想法還準備一起玩, 拿玩具劍的家長上來就是一頓呵斥:怎麼如此不小心騎車。 如此引導孩子的話, 肯定是不利益幼稚園的集體生活的。 小朋友也極會察言觀色:如有的小女孩, 其它小朋友輕輕的碰一下, 就哭得不得了, 說別人打她, 父母立馬激動的不行, 這可能是她平時慣用的伎倆。 見到寶寶我通常會問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發生?然後她講講講的很有勁頭呢。 還有什麼呢?一般不會去說:有沒有小朋友打你這樣?真的有不開心就善意疏導,多問她有什麼方法解決,讓她多跟老師講。

‍‍‍‍‍‍‍‍‍‍‍‍‍‍ 還有什麼呢?一般不會去說:有沒有小朋友打你這樣?真的有不開心就善意疏導,多問她有什麼方法解決,讓她多跟老師講。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