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有位媽媽向我諮詢, 如何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壞習慣。 她告訴我她兒子幾乎每天去幼稚園都遲到。 即使她比平時早半個小時叫他起床, 結果照樣會遲到。 她擔心長此以往, 孩子會養成非常不好的拖延習慣。 幼稚園階段還好辦, 學校和老師一般不會太計較孩子上學遲到這件事。 但是孩子以後上小學了, 該怎麼辦?

我大概問問她孩子的日常作息, 發現她兒子其實每天的起床時間跟伊伊差不多, 都在7點半左右。 穿衣服需要10分鐘左右, 刷牙洗臉一般需要20分鐘左右。 接下來吃飯, 這是令這位家長最頭疼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因為需要的時間永遠無法預計, 短則20分鐘, 長可達1小時以上。 一旦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 孩子就會拒絕吃飯, 然後家長就必須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一通道理, 直到孩子高興了才會吃飯、上學。 個別時候, 甚至還會採用“翹課”的方式來對抗。 因此, 對於他來說, 遲到就成為家常便飯。 久而久之, 幼稚園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習以為常了。

做事拖延, 沒有時間管理意識, 即使在成人世界中, 也是一個殺傷力很強的壞習慣。 善於管理時間的人, 總能高效地完成任務並取得良好成果。 反之, 則會引發一連串的不良後果, 尤其是當人們的“拖延”行為影響到自己的情緒時, 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 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

Advertisiment
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時, 就已經患上了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稱之為“拖延症”。

孩子性格塑造的最佳期是在幼兒早期, 所以家長要重視幼兒時期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我告訴這位媽媽, 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首先是家長的問題。 我們要知道, 孩子愛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缺乏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 其實, 從幼稚園中班開始, 孩子就對時間慢慢有了感覺。 這個時候, 我們就需要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習慣, 培養他們自己管理時間的規則意識。

我們是在女兒兩歲多的時候, 開始注重培養她時間觀念的。 比如每天晚飯後到社區裡面玩耍, 出門前我們都會指著手錶, 告訴她, 比如當短針到哪裡, 長針到哪裡,

Advertisiment
我們就得回家。 如果是我單獨帶她出去玩, 半個小時後, 或是她媽媽, 或是外婆就會出來找我們回家。 後來伊伊還總結出來, 如果是外婆叫她回家, 她可以比媽媽叫她多玩一小會兒, 因為雖然都是半個小時, 可是外婆沒有媽媽走得快。 等她大了點, 我們還特意給她買了一隻鐘錶模型, 掛在她的房間, 臨出門前, 我們就會幫助她把時間確定好。 有時候到時間了, 她會氣喘吁吁地跑回家, 想看看是她贏了, 還是時間贏了(她把自己提前回來當成是自己贏了)。 絕大多數時候, 伊伊都能按時回去, 偶爾她耍賴, 我就會讓她選擇如果遵守約定, 明天還可以出來玩;否則就不能出來玩了。 我常常看到社區裡有很多家長, 無論使用什麼招數,
Advertisiment
都很難把孩子按時叫回去。 究其原因, 要麼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哀求, 衝破了家長的心理底線;要麼是家長一次又一次的退讓, 毀掉了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 這樣做, 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與規則意識, 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就拿小學來說吧, 學校和老師對於紀律和秩序都會比較重視。 所以, 為了孩子今後能夠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 在幼稚園階段, 我們就需要逐步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管理能力。

首先, 對於幼稚園小班的小朋友, 因為還不會看鐘錶時間, 所以孩子們一般是沒有太多時間觀念的, 這個時候, 應該讓孩子對時間有個基本認識, 瞭解過去的時間是不能回來的, 並對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時間概念有個大致理解。

Advertisiment

其次, 可以逐步教孩子認識時鐘, 讓他們對每天的時間有個大概的認識。 同時, 還可以告訴他們每天什麼時候該吃飯、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起床和上學等。 這樣, 他們就會對人們每天的作息規律有初步的瞭解。

最後, 家長在跟孩子一起做遊戲或玩耍的時候, 可以一次約定一個時間段。 這樣可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1分鐘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10分鐘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1個小時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久而久之, 孩子們就逐漸學會珍惜時間, 並意識到失去的時間是不能重現的。

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後, 我們就可以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規則意識。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經常和孩子約定做一件事的時間, 比如玩電子遊戲,可以約定從什麼時間開始、玩到什麼時間結束。在約定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當裁判,親自下令開始和結束。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決定看多長時間,然後讓他自己監督自己,如果超過時間家長再督促。

有一次,我和伊伊約好玩半個小時的遊戲,伊伊爽快地答應了。在遊戲過程中,她會主動關注過去了多少時間;當半個小時到了,她也會主動結束遊戲。這令我感到其實孩子是很願意遵守時間和規則的,只要家長稍加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得很好。

另外,很多時候,孩子喜歡拖延,也和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密切相關的。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做好父母要求的事情,達到父母制定的目標時,他們才有可能被愛。這個時候,拖延就會成為一種工具,孩子通過把事情完成的時間拉長,來享受父母在完成過程中對他的體貼、照顧,使自己那些被允許的部分得以維持,儘量讓結果來得更晚一點。

所以,對待已經開始拖延的孩子來說,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的愛,這個是基礎。只有孩子內心不存在恐懼,才能正視不完美的結果,而不懼怕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們要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不把我們的選擇強加于孩子,我們需要尊重他的選擇,但是如果他進行了自主的選擇,就一定要完成。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才是這件事情的主人,他必須對此負責,不能有所依靠,父母沒有辦法幫助他完成。孩子一旦成為時間的主人,做事效率就會很高,也就不會養成拖遝的壞習慣了。

比如玩電子遊戲,可以約定從什麼時間開始、玩到什麼時間結束。在約定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當裁判,親自下令開始和結束。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決定看多長時間,然後讓他自己監督自己,如果超過時間家長再督促。

有一次,我和伊伊約好玩半個小時的遊戲,伊伊爽快地答應了。在遊戲過程中,她會主動關注過去了多少時間;當半個小時到了,她也會主動結束遊戲。這令我感到其實孩子是很願意遵守時間和規則的,只要家長稍加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得很好。

另外,很多時候,孩子喜歡拖延,也和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密切相關的。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做好父母要求的事情,達到父母制定的目標時,他們才有可能被愛。這個時候,拖延就會成為一種工具,孩子通過把事情完成的時間拉長,來享受父母在完成過程中對他的體貼、照顧,使自己那些被允許的部分得以維持,儘量讓結果來得更晚一點。

所以,對待已經開始拖延的孩子來說,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的愛,這個是基礎。只有孩子內心不存在恐懼,才能正視不完美的結果,而不懼怕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們要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不把我們的選擇強加于孩子,我們需要尊重他的選擇,但是如果他進行了自主的選擇,就一定要完成。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才是這件事情的主人,他必須對此負責,不能有所依靠,父母沒有辦法幫助他完成。孩子一旦成為時間的主人,做事效率就會很高,也就不會養成拖遝的壞習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