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寬以待人

故事一:寬容就是卸下心中的石頭

一次, 老師問小朋友:“你們有討厭的人嗎?”小朋友們有的不吱聲, 有的點點頭。 接著, 老師發給班級每個孩子一個紙袋, 告訴他們:“今天, 我們來玩一個遊戲, 請你們把你所討厭的人的名字寫在一個紙條上, 也可以用符號代替。 每天放學之後, 請大家到路邊找一些石頭, 回去把這些寫著名字的紙條貼到石頭上。 把你非常討厭的人的名字, 貼在大一點的石頭上;一般討厭的, 貼在小一點的石頭上。 每天, 你都把‘討厭的人’放進這個袋子裡, 帶到學校裡來。 ”

小朋友們聽了, 感到很有趣,

Advertisiment
放學後, 他們都搶著到處去找石頭。 第二天一早, 孩子們都帶著裝了石頭的袋子來到學校, 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討論……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有些小朋友袋子裡的石頭越裝越多, 他們自己幾乎都快提不動了。

“老師, 拎著這些石頭來學校好累啊!我都快累死了!”小朋友們開始有一些抱怨。 老師笑了笑, 對孩子們說:“那就放下這些石頭吧, 以後也不要往裡面放石頭了!”

小朋友們都很詫異, 為什麼不搜集了呢?

“孩子們, 討厭一個人, 就等於在你的心頭加了一塊石頭。 你討厭的人越多, 你也就越累。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恕別人, 不要把小事兒記在心上……”。

相信多年以後, 這些孩子都能記得那個故事, 都能記得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Advertisiment

相信孩子曾對你說過, 自己不喜歡誰之類的抱怨, 對此你是怎樣對孩子說的?

寬容是一帖健康的良藥, 寬容是一種美德。 告訴孩子, 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誤, 只有大方地看待別人的錯誤, 才能原諒別人。 如果一直保持生氣的狀態, 對自己的心理也是個負擔。

故事二:我再不喜歡她了

蘇珊·特蘿芬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 名叫南茜。 雖然她們倆都只有9歲, 可她們從認識到現在已經七年了, 自從南茜搬到達而特福郡之後, 她們就整天在一起玩, 幾乎是形影不離。

可是有一天, 蘇珊回到家, 突然大聲地對家人宣佈:“我再也不喜歡南茜了, 我不想和她玩。 ”媽媽開始以為她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本來嘛, 小孩子在一起吵吵鬧鬧就是很平常的事。

Advertisiment
可一連幾天, 蘇珊媽媽都沒見到蘇珊跟南茜玩, 也沒有聽到蘇珊提到南茜。 媽媽感到事情有些嚴重, 有一天趁休息時, 媽媽問蘇珊:“南茜呢?你和她怎麼了?”

蘇珊很生氣地講了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 原來, 學校舉辦繪畫比賽, 老師建議大家將自己的作品交上來在學校裡展出。 蘇珊和南茜都想參加這次比賽, 她們一起畫了畫, 說好第二天一起交上去。 可到了第二天, 南茜卻將自己的作品先交給了老師, 沒有通知蘇珊一起交。 於是, 蘇珊就生氣了, 認為南茜說話不算數, 不想和她做朋友了。

媽媽聽完之後就樂了, 她還以為蘇珊和南茜之間發生了多麼大的衝突呢!不就是南茜沒有按約定, 與蘇珊一起將畫交上去,

Advertisiment
自己卻先交給老師這麼一點兒事嗎?可蘇珊卻將此看作非常嚴重的錯誤!

媽媽問蘇珊:“你有沒有問

一問南茜, 為什麼她自己先交了呢?”

蘇珊說:“她沒跟我說, 我也沒問她, 總之她就是先交了!”

媽媽又接著問蘇珊:“會不會有什麼特殊的事情或原因呢?比如老師看到了南茜的畫, 讓她現在就交上來, 或者同學們催促她交畫?”

蘇珊說:“我沒想過。 再怎樣, 她也應該先告訴我!”

媽媽又問:“你們誰先到的學校?你不在, 她怎麼告訴你呀?”

蘇珊這回不吱聲了。

媽媽接著問道:“在你的心目中, 南茜是一個說話不守信用的人嗎?以前有這種事情發生嗎?”

蘇珊回答說:“沒有。 ”

於是, 媽媽說:“那你為什麼不問問她到底是怎麼回事?即使這次是南茜做錯了,

Advertisiment
作為好朋友, 你為什麼不可以原諒她一次呢?”

幾天以後, 南茜和蘇珊又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了。

孩子們在與別人交往時, 由於判斷分析能力有限, 他們很容易覺得自己總是對的, 別人總是錯的。 當別人有一點點錯誤時, 他們便不願意相互原諒。

作為孩子的父母和第一任導師, 父母應想方設法地幫助孩子學會待人處事的正確方法。 告訴孩子, 多給別人一點寬容, 也就等於多給了自己一點歡笑。

故事三:有兩個結尾的故事

小斯坦因在學校和其他小朋友打架, 老師讓斯坦因的媽媽提前把他接回家。 原來午休時, 隔壁的小巴特把腿翹得高高的, 一不小心踢到了斯坦因, 斯坦因被吵醒了, 心裡很不高興, 便踢了巴特幾腳。 兩個小傢伙就這樣你踢來,我踢去,終於釀成了一場“戰爭”,斯坦因還受了點小傷。

回到家,媽媽給斯坦因處理好傷口後,像往常一樣給斯坦因講故事。她並沒有特別地去提這件事,畢竟這對於斯坦因來說是不高興的事,她不想打擾斯坦因原本就低落的情緒。

今天,媽媽講的是“兩隻老貓”的故事。

故事裡說,有兩隻老貓是鄰居,平時非常友好。但有一天,其中那只白貓抓老鼠的時候,不小心把另一隻老貓也就是黑貓家的窗戶給抓壞了。

講到這裡,媽媽停下來告訴斯坦因,這個故事有兩個結局:“一個是,黑貓怒不可遏,找到白貓打了起來,最後,兩隻老貓都成了禿毛老貓,兩敗俱傷。”

“第二個結局呢?”斯坦因問。

“第二個結局是,當黑貓發現自己家的窗戶破了並沒有發脾氣,她想,白貓可能是不小心吧,說不定,窗戶被白貓抓破了,她的手掌也受傷了。白貓卻想,真對不起,把黑貓家的窗戶給弄壞了。兩隻老貓互相關心,它們一起合作,抓到了很多老鼠,生活得十分幸福。”

故事講完了,媽媽對斯坦因說:“你看,同樣一件事,卻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斯坦因點了點頭……

孩子在交往中,很容易和別的小朋友發生摩擦,因為在家庭中,所有的人幾乎都是讓著孩子的。所以,孩子很少有機會感受自己也要“讓著”別人。

磕磕碰碰不可避免,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避免衝突,和他人進行正確的交往呢?一條重要

的法則就是應該讓孩子學會寬容他人,不要去計較,要學會“容人之過”。

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機會,給孩子滲透寬容的思想,也可以像斯坦因的媽媽一樣,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

父母自我提高卡

1、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你會:

A、當即狠狠批評;

B、用嚴肅的態度請他正視問題,但不批評;

C、思考原因後,再作出合理的批評。

2、假如你的先生(妻子)犯了一點錯誤,你會:

A、大喊起來,並想和他(她)大吵一架;

B、嚷嚷幾句,雖然你不想吵架,但總是想讓他(她)明白“你也太弱智了吧!”;

C、玩笑式地化解問題,反正事情已發生了。

相信你知道遇到問題時,自己應該如何處理了。遇到別人犯錯誤時,知道採取怎樣的態度。

兩個小傢伙就這樣你踢來,我踢去,終於釀成了一場“戰爭”,斯坦因還受了點小傷。

回到家,媽媽給斯坦因處理好傷口後,像往常一樣給斯坦因講故事。她並沒有特別地去提這件事,畢竟這對於斯坦因來說是不高興的事,她不想打擾斯坦因原本就低落的情緒。

今天,媽媽講的是“兩隻老貓”的故事。

故事裡說,有兩隻老貓是鄰居,平時非常友好。但有一天,其中那只白貓抓老鼠的時候,不小心把另一隻老貓也就是黑貓家的窗戶給抓壞了。

講到這裡,媽媽停下來告訴斯坦因,這個故事有兩個結局:“一個是,黑貓怒不可遏,找到白貓打了起來,最後,兩隻老貓都成了禿毛老貓,兩敗俱傷。”

“第二個結局呢?”斯坦因問。

“第二個結局是,當黑貓發現自己家的窗戶破了並沒有發脾氣,她想,白貓可能是不小心吧,說不定,窗戶被白貓抓破了,她的手掌也受傷了。白貓卻想,真對不起,把黑貓家的窗戶給弄壞了。兩隻老貓互相關心,它們一起合作,抓到了很多老鼠,生活得十分幸福。”

故事講完了,媽媽對斯坦因說:“你看,同樣一件事,卻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斯坦因點了點頭……

孩子在交往中,很容易和別的小朋友發生摩擦,因為在家庭中,所有的人幾乎都是讓著孩子的。所以,孩子很少有機會感受自己也要“讓著”別人。

磕磕碰碰不可避免,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避免衝突,和他人進行正確的交往呢?一條重要

的法則就是應該讓孩子學會寬容他人,不要去計較,要學會“容人之過”。

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機會,給孩子滲透寬容的思想,也可以像斯坦因的媽媽一樣,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

父母自我提高卡

1、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你會:

A、當即狠狠批評;

B、用嚴肅的態度請他正視問題,但不批評;

C、思考原因後,再作出合理的批評。

2、假如你的先生(妻子)犯了一點錯誤,你會:

A、大喊起來,並想和他(她)大吵一架;

B、嚷嚷幾句,雖然你不想吵架,但總是想讓他(她)明白“你也太弱智了吧!”;

C、玩笑式地化解問題,反正事情已發生了。

相信你知道遇到問題時,自己應該如何處理了。遇到別人犯錯誤時,知道採取怎樣的態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