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健康的“憤怒”

憤怒總是令我們感到不舒服, 不管是看到別人發火還是自己感覺氣憤都會不舒服。 而看到自己孩子生氣則更加令我們難以忍受。 為了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別哭”或者說“沒什麼好哭的”之類的話。 正是這些時候, 孩子心中開始種下了不良的宣洩憤怒的種子。

這些要求孩子“別哭”的家長是在傳授他們父母的教育方式, 而他們父母又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同樣的教育, 這種教育方式還可往上追溯。

事實上讓你的孩子“別哭”本身是對孩子的一種冷暴力, 孩子可能以後仍然需要人説明解決抑鬱、成癮以及其他心理問題。

Advertisiment
但是當我們讓孩子和我們自己都學會良性的發怒方式, 就能阻斷這種惡性循環。

要瞭解強行壓制情緒為什麼不健康, 你可以把情緒想像成是身體上的傷口。 當你切到自己的手指, 你的身體會立即反應, 收縮血管, 釋放白細胞。 為了讓受傷的手指復原, 你得讓身體的自然機制進行工作。

與身體一樣, 心理也知道如何治癒情緒創傷。 要讓心靈痊癒, 你也需要讓自己經歷一段修復過程。 如果你不經歷這一過程, 當生活中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這些舊情緒又會重新出現, 帶來痛苦。 如果你不學會怎麼檢查自己的情緒, 讀取其中的資訊然後再發洩掉, 這些情緒就會像永不閉合的傷口一樣永遠存在。

Advertisiment

當我們發覺自己的憤怒太強烈, 無法自我修復並發洩出來時, 那時我們也會成為孩子學習的範本。 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見過他/她的父母表達憤怒, 那父母實際上就在教育孩子也決不能表達憤怒。 或者, 如果有家長總是以大聲、有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 又或是父母之間存在暴力行為, 那麼他們的孩子往往會覺得發怒十分可怕。

要讓孩子形成良性的憤怒情緒, 你自己應該率先實踐。 在生氣時嘗試正念法讓自己覺得更舒服。 對憤怒的抗拒往往只會加劇我們的怒氣。 一旦你能更好地體驗憤怒並且以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沒有消極抵抗或者大發雷霆——那麼你就為你的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憤怒的榜樣。

Advertisiment

有些孩子處理憤怒情緒時會創造一個“虛假自我”:

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 如果長大後, 你還用這種方式應對憤怒的話, 結果將會是毀滅性的。 因為在虛假自我中, 你會把自己真正的情緒剝離開來。 當你永遠無法坦率地表達憤怒情緒時, 隱藏在心中的“真你”就不得不處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 那些建立了虛假自我的人往往表現出消極抵抗的狀態, 並且顯得比較膚淺, 因為他們將所有能拓寬深度和塑造品格的情緒都隱藏起來了。

阻止孩子表達憤怒也會導致孩子產生羞恥感。 當你覺得自己做了錯事, 你會感到內疚, 而當你相信自己有錯時, 你會感到羞恥。 孩子還不能把個人情緒與自我形象分割開來,

Advertisiment
因此當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卻被告知這“沒什麼好哭的”, 他們會認定自己是壞孩子。

那麼我們怎麼能防止孩子建立虛假自我或是為自己的情緒感到羞恥呢?我們應該在撫養過程中為他們創造一個可以大膽表達情緒的環境。

當你自己能適應自己的憤怒情緒時, 你就能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憤怒是一種有益的情緒。 當你的孩子表達憤怒時, 幫助他們檢查憤怒的原因。 為什麼他們對此感到憤怒?該原因是怎麼讓他們生氣的?然後, 你再告訴他們情緒沒有對錯之分, 它們的產生總是有原因的, 我們可以控制情緒的表達。

父母讓孩子壓制憤怒情緒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長大成人後因為這些被壓抑的情緒而爆發。

Advertisiment
害怕自己憤怒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傾聽憤怒所要傳遞的資訊。 與其告訴我們的孩子憤怒是不對的, “幸福的家庭”從不會發火, 或者怒火最終將導致暴力與恐懼, 不如教育我們的孩子憤怒沒有錯。 憤怒是自然的, 是普通的, 並且我們能以健康的方式體驗它、表現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