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先來後到”真實含義

先來後到, 是最基本的秩序規則, 不過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能太守這樣的規矩, 將來沒有競爭力, 這種看法很片面, 家有寶寶育兒網認為, 先來後到要排隊, 更多的含義需要家長深思。

排隊, 是一種非常實際且簡單的教育方式, 它能夠讓孩子逐漸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逐漸明白:“世界不是圍著我一個人轉,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不是圍著我一個人轉的, 我也需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如此, 孩子在排隊的等待與分享中, 獲得道德發展和社會性成長, 懂得排隊同時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雛形。
Advertisiment

>>延伸閱讀:如何在孩子成長期建立他們的自控力
在家裡, 爸爸媽媽總是“孩子第一”, 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 飯先給孩子吃, 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 但是, 家長這樣的一味謙讓, 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 覺得“爸爸媽媽都要讓著我, 我是最大的!”,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長大後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 要從家長們做起。 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 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 比如吃飯的時候, 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 如果孩子總是不來, 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後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這樣慢慢地, 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

 

媽媽該多讓孩子置身于生活中的排隊場景,
Advertisiment
在親身感受裡學習等待與分享。 比如帶孩子去看童話劇或電影時, 和孩子一同在售票口排隊等待購票, 一同在門外排隊等待入場, 讓孩子明白在耐心的等待之後, 才能觀看精彩的節目, 而這些精彩, 也不只屬於他自己, 是和別人一同分享。
再者, 也可以讓孩子體驗餐廳中的排隊, 讓孩子明白他想要的美食, 不是“召之即來”的, 需要在排隊等待後才能獲得, 並且和家人一同食用, 而不是他一人“獨佔”。
當然, 教會孩子等待與分享, 絕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甚至說需要時時提醒, 但這是孩子逐步形成認知和習慣必經的過程, 爸爸媽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恒心。
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
Advertisiment
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 必須學會等待, 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所以, 教會孩子“排隊”並不是真正地體現在排隊這件事情上, 更重要的事情是孩子做事情一定要有耐心, 學會等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