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兒童在競爭中長大

5、6歲的孩子總在和同伴比, 也總希望自己能勝人一籌, 從換牙到踢球, 到家裡的玩具, 無論什麼, 他們都渴望自己能夠占上風。 那麼, 父母該不該對孩子們這些沒完沒了的競爭叫停呢?

“我換了7顆牙, 你只換了5顆!”“我昨天踢球一下就踢了10米, 你能嗎?”生活中, 面對5、6歲孩子這種接二連三的競爭問題, 父母常常是左右為難, 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 這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競爭, 不能用簡單的‘好’或‘壞’來定義, 但它卻能夠造成正面和負面的結果。

父母會因為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誇大其辭而感到有些尷尬, 同時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認為是一個傲慢自大或者無知卻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Advertisiment
但是, 另一方面, 令父母感到矛盾的是,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 在這種大環境中, 孩子們不得不因為要進入一個好學校, 參加某個球隊或者一些學校的活動而和其他同伴展開激烈的競爭。 父母認為如果干預孩子的競爭意識, 就會導致自己孩子競爭意識的淡化, 從而使他處於劣勢, 那麼孩子將來就無法在這個競爭的社會生存下來。 但是, 父母的努力往往造成了一種不良結果, 帶來的負面效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正是因為父母內心存在這種矛盾, 所以導致自己給予孩子的資訊不明確, 是模棱兩可的。 父母們既想讓自己的孩子感覺輕鬆,

Advertisiment
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不必因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擔心, 又想使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努力而最終獲得成功。 由於這種矛盾心理在作怪, 父母們就無法清楚地判斷出, 自己孩子競爭意識的程度和他的年齡比起來是不是恰當的。 即使孩子的競爭行為有些過火, 競爭意識過強了, 恐怕父母們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實際上, 競爭, 不能用簡單的‘好’或者‘壞’來定義, 但是, 它卻能夠造成正面和負面的結果。 因此, 擺在父母面前最大的任務就是指導孩子用正當的方式來競爭。

5、6歲孩子更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是最棒的。

孩子長到5、6歲的時候, 身體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進步, 這與他們的競爭勇氣和日益增強的競爭意識有著直接的關係,

Advertisiment
他們開始喜歡和其他同伴做比較。 就拿5、6歲孩子突飛猛進的行為能力來說吧, 有一天他突然就學會自己系鞋帶了, 還可以把小軲轆卸了騎兩個軲轆的自行車了, 這些能力都會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所以他總是樂此不疲地向別人炫耀。 而且, 無論他掌握了哪種新技能, 無論掌握的程度有多深, 他都會非常引以為榮, 還把這些能力當成和其他人做比較的資本。

3歲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 他們生活在一個活生生的幻想世界裡, 然而5、6歲的孩子則沉浸在現實的生活當中。 3歲的孩子想要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飛人, 他們只是把自己想像成為那樣的人, 而5歲的孩子卻不是簡單地做做白日夢而已,

Advertisiment
因為他正在向周圍的人證明他才是跑得最快的人。 也就是說, 5、6歲孩子的思維方式產生變化了, 他們更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是最棒的。

最好不要給5、6歲的孩子製造激烈競爭的機會和場合。

很多專家認為, 為了避免刺激5、6歲孩子強烈的競爭欲望, 最好不要製造激烈競爭的機會和場合。 雖然他們在玩遊戲的時候願意遵守規則, 但是他們畢竟還很小, 還不能忍受自己被淘汰的現實。 比如, 當孩子們正在一起玩搶椅子遊戲的時候, 他們會很高興。 雖然已經向他們講明瞭遊戲的規則, 但是他們並不明白淘汰制意味著什麼, 也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被淘汰出局。 一旦是他自己沒有搶到座位, 他會非常難過, 不會象成年人那樣欣然接受這個遊戲結果。

Advertisiment
但是, 當5、6歲的孩子在教練的組織下參與一些體育比賽的時候, 比如足球比賽, 孩子們卻不在乎球賽的結果是贏還是輸, 比賽以後的美食款待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恐怕只有教練才會關注他的球隊是不是能贏得這場球賽了。

當然, 與其他同伴相比, 有些孩子的好勝心更為突出和強烈。 從性情方面來說, 這是與生俱來的;從性別方面來看, 男孩比女孩更喜愛與他人競爭。 但是, 如果你的孩子在遊戲中只有他贏他才愛玩, 或者因為怕輸而不參與任何活動, 就是因為家庭裡存在問題造成的了。 5歲的鬧鬧非常愛爭強好勝, 他的媽媽抱怨說:“鬧鬧無論玩什麼都得他贏才行。 有一次, 他翻出來跳棋, 纏著我教他, 和他一起玩。我看他很感興趣就同意了。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就先給他打了預防針:不僅向他講明瞭遊戲規則,還演示了一遍,而且還警告他不許耍賴,他高興地答應著。誰知沒幾分鐘他的態度就全變了。雖然他還沒輸,但是看到他的棋子落後了,他就忍受不了了,無論我怎麼說,他都不服氣,最後竟然把棋盤弄得亂七八糟。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我們以前都太讓著他了,常常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認為與其讓他又哭又鬧,還不如讓他贏呢。結果導致他現在不能承受任何的挫敗了。孩子總是輸不起,確實讓我們父母很頭疼。”

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你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都具有不同的能力,無論他是贏還是輸,你都依然非常地愛他。

對好勝的孩子來說,他在班裡個頭最矮,或者還不會翻跟頭,都會讓他擔心自己會被甩在所有小朋友的後面。當孩子向你吐露他內心的不安時,你最好不要用表揚他各種才能的方式來安慰他,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你很聰明”,“你跑得很快”,或者“你是一個很棒的小畫家”等等這些詞語來應付了事。當孩子認為他不善於做某件事的時候,往往是因為父母的潛臺詞使他意識到自己不行。而且,父母也不能通過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做比較的方式來安慰他,不能對他說:“樂樂比你跑得快,但是你游泳比他好啊。”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你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都具有不同的能力,並且讓你的孩子知道無論他是贏還是輸,你都依然非常地愛他,這就足夠了。

生活中,孩子把自己和他的朋友不經意地做個比較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你不必要因為孩子輕視他人的言論而懲罰他,但是你也絕對不能鼓勵他。你應該讓孩子明白自我炫耀和誇獎會對其他小朋友造成傷害。另外,生活中父母能夠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父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當自己談論那些成就的時候,是不是有些洋洋得意,誇大其辭呢?自己是不是總愛和別人對比呢?甚至曾經做過不恰當的比較呢?總之,父母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他所獲得的成就上,而不是非常在意自己有沒有超過其他人。

好勝的孩子大致有三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他們不能忍受自己被擊敗,如果他們落後了,他們就會把自己的挫敗感發洩在其他同伴的身上;

第二種:常常在家占山為王的孩子也要在其他場合裡佔有統治地位,說一不二;

第三種: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注意力,孩子們認為他必須表現突出,比其他人強。

和他一起玩。我看他很感興趣就同意了。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就先給他打了預防針:不僅向他講明瞭遊戲規則,還演示了一遍,而且還警告他不許耍賴,他高興地答應著。誰知沒幾分鐘他的態度就全變了。雖然他還沒輸,但是看到他的棋子落後了,他就忍受不了了,無論我怎麼說,他都不服氣,最後竟然把棋盤弄得亂七八糟。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我們以前都太讓著他了,常常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認為與其讓他又哭又鬧,還不如讓他贏呢。結果導致他現在不能承受任何的挫敗了。孩子總是輸不起,確實讓我們父母很頭疼。”

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你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都具有不同的能力,無論他是贏還是輸,你都依然非常地愛他。

對好勝的孩子來說,他在班裡個頭最矮,或者還不會翻跟頭,都會讓他擔心自己會被甩在所有小朋友的後面。當孩子向你吐露他內心的不安時,你最好不要用表揚他各種才能的方式來安慰他,不能只是簡單地說“你很聰明”,“你跑得很快”,或者“你是一個很棒的小畫家”等等這些詞語來應付了事。當孩子認為他不善於做某件事的時候,往往是因為父母的潛臺詞使他意識到自己不行。而且,父母也不能通過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做比較的方式來安慰他,不能對他說:“樂樂比你跑得快,但是你游泳比他好啊。”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你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都具有不同的能力,並且讓你的孩子知道無論他是贏還是輸,你都依然非常地愛他,這就足夠了。

生活中,孩子把自己和他的朋友不經意地做個比較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你不必要因為孩子輕視他人的言論而懲罰他,但是你也絕對不能鼓勵他。你應該讓孩子明白自我炫耀和誇獎會對其他小朋友造成傷害。另外,生活中父母能夠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父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當自己談論那些成就的時候,是不是有些洋洋得意,誇大其辭呢?自己是不是總愛和別人對比呢?甚至曾經做過不恰當的比較呢?總之,父母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他所獲得的成就上,而不是非常在意自己有沒有超過其他人。

好勝的孩子大致有三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他們不能忍受自己被擊敗,如果他們落後了,他們就會把自己的挫敗感發洩在其他同伴的身上;

第二種:常常在家占山為王的孩子也要在其他場合裡佔有統治地位,說一不二;

第三種: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注意力,孩子們認為他必須表現突出,比其他人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