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警惕寶寶感冒引發中耳炎

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 對於冬春等寒冷季節的孩子可謂家常便飯。 其實, 本身並不可怕, 因為由病毒所致, 大多持續7~10天的自然療程即可痊癒。 可怕的是感冒的併發症, 不僅延長了病情, 而且殃及其他器官, 父母務必小心才是。

併發症1 中耳炎

中耳炎這個病名家喻戶曉, 可單獨發病, 但多數是感冒引起的併發症, 成為上呼吸道感染這根藤上的一個大毒瓜。 該病的“奧妙”在於孩子的咽部與耳之間有一條“暗道”, 謂之耳咽管, 與成人相比較, 孩子的耳咽管呈水準狀, 且較寬、直、短, 一旦與感冒結緣, 咽部的病毒或細菌很容易通過平且短的“暗道”侵入中耳作祟,

Advertisiment
醫學上稱為急性中耳炎。 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很可能發展為慢性中耳炎, 株連孩子的聽力, 甚至造成耳聾。 因此, 當孩子攀上感冒後, 既要進行抗感冒治療, 還要留意他的耳朵, 若有異常出現(大孩子可主動訴說耳痛, 幼兒則表現為拒絕洗臉、哭鬧、搖頭或用手揉耳等), 要及時請耳科大夫檢查治療, 防止可能存在的中耳炎危及孩子的聽力。 醫學研究資料顯示, 只要耳內炎症持續3個月, 孩子就可能喪失部分聽力, 故要及早就醫, 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服用、注射或滴耳。

應對策略

1.積極預防感冒, 堵塞病菌的耳咽侵入途徑, 確保耳朵一方平安。

2.母親要注意餵奶姿勢, 避免孩子仰臥吃奶,

Advertisiment
防止奶水誤入耳咽管, 進而將病菌帶入中耳而引發炎症。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母親取坐位, 將孩子抱起呈斜位, 頭部豎直, 然後開始餵奶。

3.教會孩子擤鼻涕。 方法是: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 用力向外呼氣, 先讓對側鼻孔的鼻涕擤出來, 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出另外一側鼻孔裡的鼻涕。 如果鼻子不通氣, 鼻涕不易擤出來, 可向鼻孔裡滴入一兩滴低濃度的麻黃素滴鼻液, 待鼻子腫脹減輕後再將鼻涕擤出。 絕對不可用手絹或紙巾捏著孩子的雙鼻孔擤鼻涕, 這樣會造成鼻涕倒流進鼻竇, 患上鼻竇炎, 或者將鼻涕逼入耳咽管, 誘發中耳炎。

4.孩子游泳時要護好耳朵, 並避免將水咽入口中, 以免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Advertisiment

5.若遇外傷引起耳道內的鼓膜穿孔, 不要滴入任何水樣液體, 以免影響創口癒合, 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 阻止感染向中耳蔓延。

併發症2 喉炎

喉炎指的是孩子喉部黏膜發生的炎症, 往往是在感冒後病毒或細菌從鼻、咽等部位向喉部蔓延所致。 加上孩子的喉部又較乾燥, 血管脆弱, 抵抗力低下, 一旦病菌侵入, 即可引起發炎, 成為上呼吸道感染這根藤上的又一個大毒瓜。

切莫小看喉炎, 往往來勢兇猛, 變化迅速。 道理很簡單, 喉部是人體呼吸的必經之路, 位於咽部和氣管之間, 管腔本來就很狹窄, 一旦黏膜因發炎而腫脹, 管腔會進一步狹窄, 以致在短時間內造成喉部痙攣或阻塞, 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從而將孩子的生命置於險境之中。

Advertisiment
因此, 當孩子遭受感冒偷襲後, 大人務必仔細觀察病孩的呼吸情況, 一旦出現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憋氣或者喉鳴(孩子鼻孔裡發出哨子一般的尖利聲音)等任何一種信號, 須馬上送醫院急救, 絕不可以為發燒不高或深更半夜而延誤, 務必風雨無阻爭分奪秒。 特別要記住的是:不能隨便服用鎮咳藥, 有些鎮咳藥(如含嗎啡成分的鎮咳藥)可引起排痰困難, 從而加重呼吸道阻塞, 增加誘發窒息的危險。

應對策略

1.喉炎多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 故注重感冒防治是預防喉炎的最佳方法。

2.糾正孩子錯誤的發聲方法, 如尖聲喊叫等, 以免損傷喉部以及聲帶。

3.教孩子保持口腔衛生, 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4.適當多吃梨、話梅等水果或乾果, 有利於咽喉的保養, 增強咽喉部的抗病力。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