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謹防精神病毒侵蝕孩子心靈

“精神病毒”, 是指某些“角色”的惡劣形象給人們帶來的不良影響, 嚴重的可以被看作是殘害少兒靈魂的“精神病毒”。 當然, 它不是生物意義上的病毒, 它像破壞電腦硬體、軟體的電腦病毒一樣, 是侵犯人的大腦、毀壞孩童心靈的病毒。 “角色病毒”通過黃色網路、恐怖影視片、淫穢書刊報, 把一些特殊角色的形象塑入未成年人頭腦中, 佔領他們的精神世界, 致使許多少兒幻想某些“角色”, 甚至扮演某些異常乃至犯罪的“角色”。

精神病毒為什麼嗜噬少兒?

這一點倒有點像生物病毒, 因為兒童沒有抵抗力。 就像麻疹、水痘、灰質炎等病毒一樣,

Advertisiment
專門攻擊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的嬰幼兒;同理, 處於尚不健全的腦功能, 特別是正待發育完善的少兒心理十分脆弱, 最易遭致侵害。

即使進入小學, 他們的認知能力及思維能力仍未發育完善, 分不清自我與環境以及事物的真偽。 他們富於幻想, 經常把幻想、欲望與現實摻和在一起, 對於進入他們視聽中的離奇古怪的人物角色更是分不清真假善惡。 往往把虛幻的角色當成偶像, 頂禮膜拜。

精神病毒的危害是干擾心理發育, 導致兒童心理障礙疾病越來越突出, 導致孩子撒謊、翹課、離家出走、吸毒、酗酒;神經症、妄想症、精神分裂症襲擾著未成年人;青少年自殺、兇殺、破壞公物、傷害動物的惡性事件屢屢發生。

Advertisiment

面對精神病毒的策略

不能回避如今發達的傳播媒介和多元文化氾濫, 精神垃圾污染是回避不了的。 你想把孩子管制隔離起來, 不接觸“傳染源”根本做不到!就像我們無法回避麻疹、流感病毒一樣。 唯一的辦法就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它、抵制感染、消除污染, 使孩子真正出污泥而不染。

增強“免疫”影視節目中、文學作品中以及現實生活中都離不開“角色”, 即使是丑角、反面角色都不可缺少, 我們無法拒絕角色的存在, 也無法改變他們吸引、誘惑、唆使未成年人的形象。 現代資訊網路的發達, 你更無法切斷角色與少兒的聯繫。 傳播途徑是切不斷的, 那麼防範角色病毒氾濫的唯一方法就是強化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了。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到生活中, 到“角色”中間去接受刺激, 經受磨礪, 當然必須跟上教育。

對稍大一些的孩子, 更應該讓他知道真實與虛幻的區別, 文學藝術與虛構、影視片的製作與加工, 尤其是那些特別鏡頭離奇玄妙的實質, 不可信以為真。

為孩子築“防毒牆”防範電腦病毒可以安裝殺毒軟體, 那就是抵制、消除各種病毒的程式。 我們防範角色病毒, 也可以借鑒這一殺毒手段, 早一點給孩子無知的頭腦中輸入一些健康的、能識別好壞、真假的認知程式, 為他們天真的心理世界築起一道“防毒牆”?你就可以用自己的切身體驗, 編制成故事程式, 輸入孩子頭腦。 你還應該隨時汲取身邊周圍發生的, 特別是那些震動社會的“傷熊”、“自殺恐怖”等事件中的“角色資料”,

Advertisiment
用來教育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