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講故事可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一位研究兒童心理的美國專家發現, 想要讓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好的訓練, 家長就要多和孩子多交流、多說話, 尤其要常給孩子講故事, 從小聽的故事多的孩子, 長大後成績自然也不會差。 那麼, 家長怎麼講故事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呢?

每個故事的內容家長要多複述幾遍, 複述後給孩子簡單的分析故事的人物情節, 在家長的不斷啟發和幫助下讓孩子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最後到讓孩子能夠重複整個故事情節。 家長可採用輪流講戰略, 大人先講一個, 孩子後講, 兩人相互比賽看誰講的更生動, 家長一定要記住,

Advertisiment
當孩子講得很流利生動時, 家長要多給予孩子鼓勵, 這樣能使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或是採用接敘的方式, 剛開始由家長先講故事中的一段, 然後讓孩子把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情節繼續講下去, 大人可先假設故事不同的幾個結局, 這樣可打開孩子們的思路, 給予他們想像的空間。 為了提高孩子是非判斷的能力, 每當孩子講完一個故事後, 准爸媽要讓孩子根據故事中的情節, 對其中人物的品質、行為好壞等做出評判, 達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多設問:在講故事過程中, 如遇到問題, 可設一個特定的條件, 讓孩子想辦法解決:如上學時下雨了, 沒帶雨傘怎麼辦, 皮球掉進溝裡如何撈起來, 大人不在家突然起火時你該如何辦等等,

Advertisiment
這些有助於調動孩子豐富的想像, 鍛煉其擴展性思維。 常表演:孩子最具有表現欲, 總希望自己的行為、話語受到大人的讚揚。 大人要常引導孩子一起通過對話、動作和表情來再現故事。 鼓勵常表演, 在遊戲中學習, 孩子開心, 收效也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