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相信孩子的能力是無限的

“任何孩子都可以成才, 關鍵要看你的教育方法。 ”這是世界小提琴幼稚教育大師——鈴木鎮一先生的名言。 孩子的能力、性格, 絕不是天生就有的, 鈴木先生堅信這一點, 並把它應用於小提琴的幼稚教育中, 結果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家。 “鈴木兒童教育法”也因此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大部分日本人把小孩子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鈴木先生卻認為:每個孩子都可以將原本很難的日語運用自如, 而且是很輕鬆的就掌握了。 這正是孩子具有驚人才能的表現。

想來孩子在出生後幾年之內,

Advertisiment
就可以將日語運用自如。 而大人學習英語卻要那麼費盡心思, 這的確不能否認孩子所具有的驚人才能。

那麼為什麼日本的孩子能夠將日語運用自如呢?鈴木老師的結論是:因為從孩子出生之日起, 就不斷地、反復地讓他聽日語。

就是說, 日語也好, 英語也罷, 抑或小提琴或者繪畫, 只要在孩子的記憶意識還未形成以前, 進行早期教育, 通過反復教授, 孩子會自然而然地的具備這種能力。 這已被鈴木先生的小提琴教育所證實。 在給全世界的人們一個巨大震動的同時, 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教育是什麼?才能是什麼?

“從小抓起, 重複式教育”, 孩子就可具備任何才能, 這種鈴木教育法已被全世界承認。 鈴木先生將這種教育法則稱為“能力法則”。

Advertisiment
一件事情, 無論重複做多少遍, 孩子都不會感到厭煩。 鈴木先生正是看到了孩子的這一特性, 在教授小提琴時, 一支曲子, 往往讓孩子反復練習很多遍。

在學習另一首新曲子之前, 總要讓孩子把前面一首曲子練習一遍;在學習下一首新曲子之前, 則要從第一首曲子開始再演奏一遍。 因此, 當孩子學習第十首曲子的時候, 第一首曲子已經練習了上千遍, 這就產生了別人眼中的音樂天才。

當然, 這裡講的“能力法則”未必都能使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在早期就對孩子反復進行一些消極的刺激, 孩子自然會形成一些不好的性格。 如果母親整天訓斥孩子:這也不能做, 那也不能做, 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

Advertisiment

在母親整日的訓斥聲中, 孩子不知不覺地具備了反抗的“能力”, 但當母親的卻不知道是自己所致, 而一味地歸罪於“有其父必有其子”了。

有一個整日歇斯底里訓斥孩子的母親, 孩子必然被磨練出反抗的能力。 對孩子來講, 再沒有比這更不幸的事情了。 我在這裡衷心希望我們的母親能夠利用“能力法則”, 使自己的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的成才要靠教育方法”, 孩子的好壞, 取決於母親的教育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