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別再和孩子說“多吃點,要不然長不高”了!

毛頭吃飯一直都挺省心, 不到四歲就完全不用管了, 現在用大人的筷子夾菜吃飯毫無壓力。 具體吃什麼吃多少, 我基本不關心, 也刻意不去關心。

因為這小子實在太倔了, 我一切企圖控制他的行為都是徒勞的, 小爺說不吃, 你連個多一顆飯粒都塞不進去, 關心他吃飯我必須是得焦慮症的節奏。

可自打奶奶來了之後, 就和他為吃飯的問題耗上了。

總覺得他吃得太少, 天天勸他多吃點, 一看到他這頓吃得多就使勁表揚, 吃得少就不甘心, 各種理由非要他多吃幾口。

最常用的一句說辭就是:“多吃點, 吃得少長不高沒力氣!”

Advertisiment

說實話這個理由一開始挺有效的, 毛頭聽到之後多多少少會再吃一些。

可是用了一陣子, 就出現了問題, 本來餐桌禮儀還不錯的毛頭, 吃飯的時候開始坐立不安哼哼唧唧, 反而吃的比以前更少了。

如果勸他為了長高長壯多吃幾口, 他就會突然生氣發怒, 尖叫數次之後, 洩憤一樣故意往嘴裡塞一大口飯, 噎得自己直翻白眼, 可以算是消極反抗。

然後我就一直思考, 為什麼孩子會這麼抵觸, “多吃點長得壯”這個說法雖然看起來非常正確, 但是我一直隱隱覺得不對勁, 卻一時說不出來哪裡不對勁兒。

直到前兩天, 我發了一個朋友圈, 是毛頭玩滑板車很開心的小視頻, 沒過多久, 毛頭姥姥就在下麵回復:“這個運動非常好,

Advertisiment
體魄、自信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非常積極正面肯定的一句話, 卻並沒有讓我有任何愉悅, 反而突然萌生出那種似曾相識的彆扭感覺。

回想一下, 我娘的回復我朋友圈還真都是這個風格。

看到毛頭玩攀岩, 就說:“這個運動好, 鍛煉四肢的力量, 還鍛煉膽量”。

看到毛頭用水彩顏料亂塗, 就說:“你做的對, 讓孩子塗鴉會激發他們無限的想像力”。

看到兄妹倆過家家, 就說:“生兩個孩子是對的, 確實會讓孩子比獨生子女更懂得相處和協作”。

她說的有多正確, 我就有多鬱悶……

我讓毛頭玩攀岩, 只是因為他喜歡爬高, 尤其喜歡有挑戰的爬高。

我讓毛頭畫水彩, 只是因為他喜歡塗鴉, 而且這是個雨天室內殺時間的好活動。

而我生兩個娃,

Advertisiment
只是純粹的喜歡孩子而已。

總而言之, 我媽說的那些, 我基本都沒有想過

我滿腦子想的是, 做這件事會不會很有趣?

而我媽滿腦子想的是, 做這件事有沒有好處?

這應該是我們想法的本質區別!

乍看起來做的還是那些事, 但是做事的動因不同, 就會造成做事的積極性不同, 內部原因的驅動, 總是要比外部原因驅動的要強很多。

就像你吃飯的時候, 絕大多數情況應該是因為“好吃”而不是別的什麼, 如果你一邊吃飯, 一邊有個營養專家在旁邊叨逼叨:

“吃芹菜好, 膳食纖維豐富, 不會便秘”

“吃豆腐好, 蛋白質豐富, 還含鈣”

“吃肉好, 補鐵補血啊!”

估計你過不多時就味同嚼蠟了吧。

毛頭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問題, 當他想到“不吃飯就長不高”這句話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享受食物的味道”就突然變成了“你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任務”這兩個字, 還真是讓人倒胃口, 不怪這孩子不痛快。

國人總是有個起高調的毛病, 做個什麼事都得提煉一下重大意義和中心思想, 要不然就好像不入流一樣。

就像孝順老人是為了報“養育之恩”, 養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 努力工作是為了“掙大錢”, 運動鍛煉是為了“身強體健”……

這些說法看似在理, 但是完全忽略掉了重點, 那些真正讓一個人把一件事做下來的動力, 僅僅因為這些高大上的理由是遠遠不夠的, 一定是因為更強大的內部原因。

運動鍛煉難道不是為了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享受揮灑汗水的愉悅?

努力工作難道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和事業心?

Advertisiment

孝順老人養育孩子, 難道不是因為內心對他們強烈的愛嗎?

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好吧!?

如果你只把外部原因當做做事的真正原因, 反而會讓過程變得無比痛苦, 削弱內部驅動力。

想到這裡, 我自己也深有感觸, 小時候我媽總覺得我身體不好, 於是天天告訴我為了自己的體魄強健, 你應該多出去鍛煉, 然後天天轟我出去玩, 甚至把我鎖在門外。

結果呢, 這種歸因導致我認為出去玩是為了執行“鍛煉身體的任務”, 而不是為了“開心”。

所以我逐漸對“出去玩”這件事極度反感, 從此種下了死宅的種子。

我小時候還學過一陣子電子琴, 至於為什麼要學, 我媽的說法是, 我腦子笨, 需要多活動手指會讓我變的聰明。

可我當時甚至從來沒聽過古典音樂,也從來不曾懂得關於音樂的美,只是每天枯燥的練習那些指法,苦苦的背誦那些和絃,盡力練習技巧將曲子彈得不錯。

這樣的心態下,小時候的我也恨透了彈琴,稍微大一些自然就難以為繼。

明白這個道理,

你還會用“多吃飯才會長高”鼓勵孩子吃飯嗎?

你還會用“多讀書才能掙大錢”鼓勵孩子學習嗎?

你還會用“多鍛煉才能身強體壯”鼓勵孩子運動嗎?

吃飯,學習,運動……很多事情本身就有其樂趣所在。

為什麼一上來就正襟危坐,申明意義,佈置任務,下達指標,把香甜的咀嚼和品嘗,對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遊戲與競技的美妙,全都碾得粉粉碎,只剩下那些“正確無比的目的”。

這些破意義,除了喊出口號來比較響亮,對於改變一個人真是全無用處。

綜上,如果你想引導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接觸一個新事物,乃至培養一個愛好,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告訴他,做這件事有多少多少好處,那真的會毀掉所有的體驗。

用盡全身解數,讓孩子發現這件事的樂趣所在,才是正解。當然,有了興趣未必能做好,但是如果體會不到絲毫樂趣,那是一定是做不好。

作為80後,我們多半從小被各種“意義”綁架到大,失去了許多成長的樂趣,不要再慣性的把一個充滿各種“任務”的童年傳遞給我們的孩子了。

想要讓他多吃飯,就讓他知道食物有多好吃

想要讓他愛學習,就讓他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想要讓他愛運動,就帶他出去瘋跑,去遊戲

孩子們已經有那麼多不喜歡做卻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別把孩子本來會喜歡的事情也變得無聊枯燥了吧,那實在是太殘忍了!

可我當時甚至從來沒聽過古典音樂,也從來不曾懂得關於音樂的美,只是每天枯燥的練習那些指法,苦苦的背誦那些和絃,盡力練習技巧將曲子彈得不錯。

這樣的心態下,小時候的我也恨透了彈琴,稍微大一些自然就難以為繼。

明白這個道理,

你還會用“多吃飯才會長高”鼓勵孩子吃飯嗎?

你還會用“多讀書才能掙大錢”鼓勵孩子學習嗎?

你還會用“多鍛煉才能身強體壯”鼓勵孩子運動嗎?

吃飯,學習,運動……很多事情本身就有其樂趣所在。

為什麼一上來就正襟危坐,申明意義,佈置任務,下達指標,把香甜的咀嚼和品嘗,對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遊戲與競技的美妙,全都碾得粉粉碎,只剩下那些“正確無比的目的”。

這些破意義,除了喊出口號來比較響亮,對於改變一個人真是全無用處。

綜上,如果你想引導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接觸一個新事物,乃至培養一個愛好,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告訴他,做這件事有多少多少好處,那真的會毀掉所有的體驗。

用盡全身解數,讓孩子發現這件事的樂趣所在,才是正解。當然,有了興趣未必能做好,但是如果體會不到絲毫樂趣,那是一定是做不好。

作為80後,我們多半從小被各種“意義”綁架到大,失去了許多成長的樂趣,不要再慣性的把一個充滿各種“任務”的童年傳遞給我們的孩子了。

想要讓他多吃飯,就讓他知道食物有多好吃

想要讓他愛學習,就讓他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想要讓他愛運動,就帶他出去瘋跑,去遊戲

孩子們已經有那麼多不喜歡做卻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別把孩子本來會喜歡的事情也變得無聊枯燥了吧,那實在是太殘忍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