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調整問的方式,讓孩子不需要撒謊

孩子撒謊是很可悲的事。 如果很無聊的話, 還可以當做兩人的智力遊戲:“刷牙了?”“刷了。 …‘那麼吹口氣。 …‘哈——…‘不行, 重刷!”。 通過兩人之間的過招, 孩子明白即使撒謊, 該幹的事最終也還是不得不幹, 就不會再特意撒謊了。

傷害別人、損害自己信用的謊言, 不是一個能回避的問題。 即使只是為了孩子幸福地自立, 也要告誡孩子不要撒這種謊。

其實孩子撒謊最受傷的還是我們父母。 覺得自己“被騙”的那種憤怒和失望, 使得父母有時不由自主就會想責備孩子。

“明天的東西準備好了吧?”——如果將浩二換做是你, 突然被媽媽以責問的口氣這樣問道,

Advertisiment
就算是明天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也會覺得有點兒不安和抵觸吧!更別說沒準備好了, 怎麼也沒法坦白說出“還沒準備好”這種話。 這個時候你就會想著“騙過去”而撒謊了吧?

人一受到責備就會反射性地想要保護自己。 謊言和藉口都是針對對方的“責備”(進攻)而保護自己的“盾牌”, 但絕不是為了“欺騙”而撒謊的。

即使責備撒謊的孩子“你怎麼能欺騙大人”, 孩子也不會一下就明白的。 豈止如此, 也許他們為了保護自己還會越描越黑, 這可真是本末倒置了。 離被“盾牌”遮住的真相的真相也是越來越遠。

那我們就調整“問的方式”, 讓孩子不需要撒謊吧!

比如一開始就用IMessage直抒胸臆:“聽說你今天沒去學習班, 媽媽有點兒失望”,

Advertisiment
之後就是靜待孩子說出真相。 放棄了“責備”(進攻)的方式, 孩子也就卸下了盾牌。 別抱著胳膊, 放鬆表情, 聲音儘量柔和。 也許一邊在心裡唱著哄寶寶睡覺的歌一邊等孩子說出來, 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父母平復想要責備孩子的心情是需要耐性的, 但其實撒謊對孩子來說也不好受。 如果知道了不用保護自己也行, 孩子就會很誠實地把自己的過錯或失敗告訴迫切想聽的父母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