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把她變成了一個焦慮的妻子

一旦發現自己做的事沒有達到丈夫的標準, 她就頭暈目眩、胸悶心慌。 為什麼她會如此焦慮?

結婚10年, 愛成了一條條標準

王軍一進諮詢室, 就顯得有些不耐煩, 催促妻子劉梅說:“咱們來這兒是花了錢的, 快點兒把你那毛病好好和老師說說!”

劉梅瞥了丈夫一眼, 說:“我沒毛病!精神科醫生說了, 我沒得焦慮症, 只是有點兒愛著急!”

原來, 3個月前, 王軍出差了幾天。 一天傍晚, 劉梅突然接到丈夫的電話, 說提前回來了, 馬上就到家。 劉梅看著被兒子弄得一片狼藉的屋子, 連拖鞋都來不及穿, 跳下沙發就是一通收拾。

Advertisiment
收拾了幾處, 劉梅突然覺得胸悶氣短, 手抖得聯手機都滑不開。 王軍到家後, 將她送進醫院, 可檢查結果是, 劉梅什麼病也沒有。

半個月前, 類似的症狀又出現了。 粗心大意的劉梅, 開門後忘記把鑰匙拔下來。 王軍進門就是一頓疾言厲色的訓斥:“你是搞財會的, 居然連自己的鑰匙都看不住!就這麼掛在門外面3個多小時, 別人拿走配了一副新的再插上, 時間都綽綽有餘……”劉梅頓時覺得頭暈目眩、胸悶心慌, 又進了醫院, 這次連精神科都看了。

我問劉梅:“當時, 你最強烈的感覺是什麼?”

劉梅遲疑地說:“很害怕, 我也說不清楚, 很多東西一下沖到腦子裡, 我頓時蒙了……”

我又問:“沒收拾好屋子、忘記拔掉鑰匙, 最可怕的後果是什麼呢?”

劉梅低著頭擺弄手裡的鑰匙,

Advertisiment
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最怕王軍發火, 我沒達到他的標準!”

王軍一聽妻子這麼說, 忽然正襟危坐:“怎麼扯到我身上來了?你發神經和我有什麼關係?”

劉梅略帶悲傷地說:“你到現在還不知道, 你給了我多少壓力!就算我不得病, 兒子早晚也會得病!結婚10年了, 我不記得你愛不愛我, 只記住你那一條條的標準……”

他把工作時的刻板方式延伸到家裡

王軍不高興地問:“我怎麼給你壓力了?”

“你給我的那些壓力都是無形的!每次你回來, 我都感覺家裡的天花板直直地壓下來, 空氣馬上就不夠用了!”劉梅痛苦地對我說, “他人是好人, 就是太教條了!

“結婚這麼多年, 我都快被訓練成機器人了!中午12點, 他必須準時吃飯, 差一分鐘都不行;無論什麼季節,

Advertisiment
每週永遠是二、四、六洗澡;我們家的每件東西, 都要在固定的位置, 不同的東西要有固定的間隔……要不怎麼他出差突擊回來, 我那麼著急呢……”劉梅委屈地說。

“如果打亂他的這些秩序, 會怎樣呢?”我問。

劉梅回答得很乾脆:“他會發火!我有時也不想打亂, 因為他看起來是真的難受!坐立不安地在屋裡晃悠, 不把屋子恢復成原樣, 就連飯都吃不下去!”

我轉向王軍, 問:“你看, 你的妻子很在意你的感覺, 所以很珍視你的那些標準。 能和我們說說, 你在工作上是什麼樣子的嗎?”

“我是一個部門經理, 通過勤奮工作獲得了成功, 有什麼不對嗎?”王軍雖然有些防備, 但還是仔細地介紹了自己的工作表現。 對於工作, 王軍會實施更精確地控制,

Advertisiment
幾點打第一個電話、如何接第一個訂單、一天查幾次郵件甚至是喝幾杯咖啡, 都是固定的。 而且, 他不允許自己有超過3分鐘的空閒。 如果自己臨時被上司叫去開會, 他的助理會第一時間代替他做同樣的事……

通過這種嚴格而刻板的工作方式, 王軍成為部門經理。 他從中獲得了益處, 於是將這種行為方式, 延伸到家庭之中。 遺憾的是, 過高的成就動機通常會讓一個人忽略情感互動的能力。 我希望通過妻子的回饋, 讓他意識到這一點。

我問劉梅:“作為他的妻子, 你最強烈的感覺是什麼?”

劉梅說:“他總是按照嚴格的標準來要求我!我最大的感覺, 我不是我自己了。 而且, 他就像一個機器人, 只會看事情有沒有用……”

劉梅和娘家人感情很親密。

Advertisiment
王軍卻拒絕走親戚, 說:“這有什麼用?”連親戚結婚, 都是劉梅獨自參加, 這讓她非常尷尬。 王軍的姐姐是搞教育的, 他認為和姐姐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 比和妻子說更“有用”。 從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起, 他就不讓劉梅管孩子, 這讓她很傷心。 劉梅的母親突發性腦溢血去世, 劉梅哭著給王軍打電話, 王軍的答覆令她心寒:“我現在開會呢, 等我完事兒了過去!”提起這些傷心的往事, 劉梅仍然耿耿於懷:“他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 還來得那麼晚, 我弟弟們都對他有意見……他, 從來沒考慮過我的感受……”

一旁的王軍搓著手, 顯得有些緊張:“我真沒想到, 我給你留下的是這種印象!從小, 我凡事就希望做到最好。 這種較真兒的個性, 你也是知道的!我那麼一絲不苟地生活、工作,只是希望我們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啊!”劉梅抬頭看著丈夫,搖了搖頭,說:“我可能等不到更好的日子了!”

本來是要治療妻子的焦慮,現在,丈夫的問題卻逐漸暴露出來。王軍追求完美、刻板、冷漠的個性,對於工作,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可婚姻是一種親密關係,無法用任何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和束縛,只按照一個人的標準來,肯定不行。

劉梅的焦慮是一種信號,回應著丈夫的性格特質和行為方式。如果能夠幫助這段婚姻擺脫王軍的刻板行為,劉梅的焦慮自然會緩解。

繪製家庭餐桌,還原心靈地圖

按照劉梅的話說,認識王軍時,他就是這個樣子。可見,王軍的這些性格特質,是從小養成的。要改變這些性格特質,首先要回到原生家庭,讓王軍回到原來的情緒中。

我遞給王軍一張白紙,說:“你還記得小時候,家裡吃飯的餐桌是什麼形狀的嗎?把它畫下來,然後,再畫出家庭成員常坐的位置!”

王軍略微想了一下,在紙上畫了一張方形的桌子,又畫了4個人:爸爸、媽媽、姐姐和自己。

“可以用兩個詞來描述一下爸爸、媽媽和姐姐嗎?”我問。

王軍說:“姐姐,是直率和堅韌;媽媽,是溫柔和包容;爸爸是嚴厲和剛毅。”

“那你們在一起吃飯是什麼感覺?”我引導王軍繼續思考。

“壓抑!”王軍拿著畫紙的手指微微顫抖,陷入了回憶,“爸爸太強勢了,我們好像隨時都會受到指責!不是說媽媽做的菜不好吃,就是罵姐姐花太多的錢。罵得最多的還是我,他對我的要求和期望,實在是太高了……”

我和王軍核實:“你是說,爸爸給了你們很大的壓力?”

王軍大聲地說:“他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好像對什麼事都瞭若指掌!其實,他根本不理解我們……”

我幫忙澄清王軍的情緒:“你好像很憤怒?”

王軍馬上否認:“不,我是難過,心疼我媽!她總得討好我爸,讓他開心,好少罵我們一點兒。有時候,我和我姐看不過去,就會和我爸吵架。”

“嗯……”我點點頭,回應王軍,“你是說,你變得強勢,不是為了自己?”我注意到,按照王軍的說法,爸爸、姐姐和他,個性中都有很強的一面。

王軍沒有正面回答我,而是說:“我小學六年級那年,我媽得肝癌去世了。從那以後,我懶得和我爸再多說一句話。家裡死氣沉沉,沒有個家的樣子。全家人卻還得勉強坐在一起吃飯……”

媽媽去世後,王軍喪失了生命中所有可能的溫暖、柔軟的體驗,很多自然流露的感受都被他壓抑下來。為了向爸爸證明自己,他不再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是讓自己更努力、更成功。因為在爸爸眼裡,那些柔軟的情感是“沒有用的”,男人只有靠實力說話。

劉梅聽了王軍的話,很吃驚:“我是第一次聽他說這些。以前,我只知道他和父親的關係不太好。這太可怕了!他給我的感受和他爸給他的感受,簡直一模一樣……老公,咱們改變一下吧!哪怕為了孩子,也不能繼續這樣了!”王軍下定了決心:“我一直有一種感覺,好像有千萬根繩子捆著我,讓我渾身僵硬。我真怕自己這麼僵,一旦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王軍一直僵化地執行自己的標準,絲毫不肯放鬆的原因。因為他可以用嚴格的標準和規律的生活抵抗內心的恐懼,獲得安全感。

學會情感表達,改變我們的“內核”

為了讓王軍能更接納自己,我先向他介紹了“內核”的概念:“就像蘋果有核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地方,專門負責吸收和模仿一切事物。小的時候,我們不加選擇地吸收。慢慢地,開始考慮和我們互動最多的那個人的期待和感受。當我們的表現不符合他的期待時,他會用行動影響我們。你的內核裡,一直住著爸爸的期待。”

王軍點點頭,說:“嗯,我能感受得到。可是,這和我的那些標準有什麼關係呢?”

我繼續解釋:“人們都傾向隱藏。當被重要的親人否定時,要麼製造一些混亂,要麼像你一樣,製造一些標準來轉移自己的心理需要。這些標準,只是幫助你隱藏自我的一種手段而已,你是可以離開刻板標準的。”

我讓王軍儘量放鬆自己,閉上眼睛冥想。“現在,你腦海中浮現很多幅畫面,這些畫面都是關於家庭的。想一想,你最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想好時,可以睜開眼睛……好的,請你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

王軍興奮地說:“我看到,我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

“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

王軍回答道:“嗯……我們看起來很放鬆,沒有什麼經濟壓力,在海邊度假……大家都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笑容,整個畫面特別溫暖……”

從王軍的回答中,我概括出4點:放鬆、沒有負擔、有家人陪伴、有愛的感覺。然後,我把這4點寫在紙上,對王軍說:“你有很美好的家庭願景,要實現這4個小目標,你們可以商量一下,現在能做什麼?”

王軍認真地和劉梅進行討論。最後他們決定:每個年初做一份家庭理財計畫,保持收支平衡的生活。降低工作強度,陪伴家人,全家人一起度假,享受放鬆的生活。

當輕鬆生活的目標慢慢取代刻板生活的標準,王軍僵化的行為模式就會鬆動,一些情感開始在生命中流動起來。相對于王軍來說,劉梅的情感更豐富,內在的整合程度更高。雖然,她遇到了焦慮障礙,但主要是由於丈夫的壓力所迫。現在,她需要支援丈夫,讓他不再壓抑,能夠支配自己的內在感受。

我問劉梅:“作為一個成年人,你覺得在什麼時候,表達自己的感受最困難?”

劉梅想了想,說:“應該是面對一些兩難的情況,或者是自己遭受挫折的時候吧!”

我對劉梅說:“你的丈夫曾經在表達情感上遭遇過挫折,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否定。你願意幫助他,重新學習表達情感嗎?你願意給他支持嗎?”

劉梅激動地拉住王軍的手:“我願意,我當然願意!”在那一瞬間,我發現,王軍的眼圈紅了。

諮詢結束前,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家庭作業:每天抽出一個小時,專門分享彼此的感受。比如,說說自己當天遇到什麼事,心情怎麼樣,聊聊八卦,藉以練習情感表達。如果王軍感到困難,談話先從劉梅的感覺開始,然後他再加入。王軍鄭重地表態:“我知道,我要學習這一部分,希望不會太晚吧!”我笑著說:“只要願意改變,永遠都不晚!”

兩個月後,我對劉梅進行了電話隨訪。劉梅說,王軍的變化很大,做事不再那麼刻板了。她和王軍相處的心理壓力小了很多,已經不會感到莫名的緊張了。這對夫妻,一起共同治癒了“焦慮症”。 

你也是知道的!我那麼一絲不苟地生活、工作,只是希望我們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啊!”劉梅抬頭看著丈夫,搖了搖頭,說:“我可能等不到更好的日子了!”

本來是要治療妻子的焦慮,現在,丈夫的問題卻逐漸暴露出來。王軍追求完美、刻板、冷漠的個性,對於工作,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可婚姻是一種親密關係,無法用任何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和束縛,只按照一個人的標準來,肯定不行。

劉梅的焦慮是一種信號,回應著丈夫的性格特質和行為方式。如果能夠幫助這段婚姻擺脫王軍的刻板行為,劉梅的焦慮自然會緩解。

繪製家庭餐桌,還原心靈地圖

按照劉梅的話說,認識王軍時,他就是這個樣子。可見,王軍的這些性格特質,是從小養成的。要改變這些性格特質,首先要回到原生家庭,讓王軍回到原來的情緒中。

我遞給王軍一張白紙,說:“你還記得小時候,家裡吃飯的餐桌是什麼形狀的嗎?把它畫下來,然後,再畫出家庭成員常坐的位置!”

王軍略微想了一下,在紙上畫了一張方形的桌子,又畫了4個人:爸爸、媽媽、姐姐和自己。

“可以用兩個詞來描述一下爸爸、媽媽和姐姐嗎?”我問。

王軍說:“姐姐,是直率和堅韌;媽媽,是溫柔和包容;爸爸是嚴厲和剛毅。”

“那你們在一起吃飯是什麼感覺?”我引導王軍繼續思考。

“壓抑!”王軍拿著畫紙的手指微微顫抖,陷入了回憶,“爸爸太強勢了,我們好像隨時都會受到指責!不是說媽媽做的菜不好吃,就是罵姐姐花太多的錢。罵得最多的還是我,他對我的要求和期望,實在是太高了……”

我和王軍核實:“你是說,爸爸給了你們很大的壓力?”

王軍大聲地說:“他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好像對什麼事都瞭若指掌!其實,他根本不理解我們……”

我幫忙澄清王軍的情緒:“你好像很憤怒?”

王軍馬上否認:“不,我是難過,心疼我媽!她總得討好我爸,讓他開心,好少罵我們一點兒。有時候,我和我姐看不過去,就會和我爸吵架。”

“嗯……”我點點頭,回應王軍,“你是說,你變得強勢,不是為了自己?”我注意到,按照王軍的說法,爸爸、姐姐和他,個性中都有很強的一面。

王軍沒有正面回答我,而是說:“我小學六年級那年,我媽得肝癌去世了。從那以後,我懶得和我爸再多說一句話。家裡死氣沉沉,沒有個家的樣子。全家人卻還得勉強坐在一起吃飯……”

媽媽去世後,王軍喪失了生命中所有可能的溫暖、柔軟的體驗,很多自然流露的感受都被他壓抑下來。為了向爸爸證明自己,他不再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是讓自己更努力、更成功。因為在爸爸眼裡,那些柔軟的情感是“沒有用的”,男人只有靠實力說話。

劉梅聽了王軍的話,很吃驚:“我是第一次聽他說這些。以前,我只知道他和父親的關係不太好。這太可怕了!他給我的感受和他爸給他的感受,簡直一模一樣……老公,咱們改變一下吧!哪怕為了孩子,也不能繼續這樣了!”王軍下定了決心:“我一直有一種感覺,好像有千萬根繩子捆著我,讓我渾身僵硬。我真怕自己這麼僵,一旦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王軍一直僵化地執行自己的標準,絲毫不肯放鬆的原因。因為他可以用嚴格的標準和規律的生活抵抗內心的恐懼,獲得安全感。

學會情感表達,改變我們的“內核”

為了讓王軍能更接納自己,我先向他介紹了“內核”的概念:“就像蘋果有核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地方,專門負責吸收和模仿一切事物。小的時候,我們不加選擇地吸收。慢慢地,開始考慮和我們互動最多的那個人的期待和感受。當我們的表現不符合他的期待時,他會用行動影響我們。你的內核裡,一直住著爸爸的期待。”

王軍點點頭,說:“嗯,我能感受得到。可是,這和我的那些標準有什麼關係呢?”

我繼續解釋:“人們都傾向隱藏。當被重要的親人否定時,要麼製造一些混亂,要麼像你一樣,製造一些標準來轉移自己的心理需要。這些標準,只是幫助你隱藏自我的一種手段而已,你是可以離開刻板標準的。”

我讓王軍儘量放鬆自己,閉上眼睛冥想。“現在,你腦海中浮現很多幅畫面,這些畫面都是關於家庭的。想一想,你最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想好時,可以睜開眼睛……好的,請你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

王軍興奮地說:“我看到,我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

“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

王軍回答道:“嗯……我們看起來很放鬆,沒有什麼經濟壓力,在海邊度假……大家都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笑容,整個畫面特別溫暖……”

從王軍的回答中,我概括出4點:放鬆、沒有負擔、有家人陪伴、有愛的感覺。然後,我把這4點寫在紙上,對王軍說:“你有很美好的家庭願景,要實現這4個小目標,你們可以商量一下,現在能做什麼?”

王軍認真地和劉梅進行討論。最後他們決定:每個年初做一份家庭理財計畫,保持收支平衡的生活。降低工作強度,陪伴家人,全家人一起度假,享受放鬆的生活。

當輕鬆生活的目標慢慢取代刻板生活的標準,王軍僵化的行為模式就會鬆動,一些情感開始在生命中流動起來。相對于王軍來說,劉梅的情感更豐富,內在的整合程度更高。雖然,她遇到了焦慮障礙,但主要是由於丈夫的壓力所迫。現在,她需要支援丈夫,讓他不再壓抑,能夠支配自己的內在感受。

我問劉梅:“作為一個成年人,你覺得在什麼時候,表達自己的感受最困難?”

劉梅想了想,說:“應該是面對一些兩難的情況,或者是自己遭受挫折的時候吧!”

我對劉梅說:“你的丈夫曾經在表達情感上遭遇過挫折,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否定。你願意幫助他,重新學習表達情感嗎?你願意給他支持嗎?”

劉梅激動地拉住王軍的手:“我願意,我當然願意!”在那一瞬間,我發現,王軍的眼圈紅了。

諮詢結束前,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家庭作業:每天抽出一個小時,專門分享彼此的感受。比如,說說自己當天遇到什麼事,心情怎麼樣,聊聊八卦,藉以練習情感表達。如果王軍感到困難,談話先從劉梅的感覺開始,然後他再加入。王軍鄭重地表態:“我知道,我要學習這一部分,希望不會太晚吧!”我笑著說:“只要願意改變,永遠都不晚!”

兩個月後,我對劉梅進行了電話隨訪。劉梅說,王軍的變化很大,做事不再那麼刻板了。她和王軍相處的心理壓力小了很多,已經不會感到莫名的緊張了。這對夫妻,一起共同治癒了“焦慮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