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誤讀孩子 你還在繼續嗎?

每一天孩子都在成長, 生活習慣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身為父母, 如果我們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瞭解他們當前的心理, 孩子就會擁有被認同的愉悅感, 教育也可以切中要點。 以下這些小細節, 您真的讀懂了自己的孩子嗎?

Advertisiment

尋求完美≠笨

情景再現:

媽媽請胖胖幫忙搬小板凳。 胖胖向板凳方向走去, 奶奶在胖胖靠近時, 拿起板凳遞給胖胖。 胖胖大叫“不是這樣的”。 他把小板凳放回原處, 然後再自己搬起來。 奶奶笑著說:“真是個笨孩子”。

專家解讀:

胖胖這不是笨, 而是處在“完美敏感期”孩子的常見舉動。 這一階段, 孩子凡是都講究完整性。 按照他們的理解, 事情應該這樣做, 如果被打亂, 他們便很不樂意。 他們正從初步建立有計劃處理事情的意識, 向逐漸掌握思維能力過渡。 對此, 我們何不寬容一些, 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施行破壞≠錯

情景再現:

Advertisiment

鬧鬧是個小“破壞王”。 他經常毀壞家裡大大小小的物品, 自己的玩具車, 媽媽的化妝盒等常常被拆得亂七八糟。 父母總是大聲指責鬧鬧, 強力阻止他“搞破壞”。

專家解讀:

事實上, 孩子拆東西也是在進行學習。 孩子天生充滿好奇心, 他們通過探尋各種事物來認識這個世界, 智力也同時得到提升。 在大人看來, 他只是又損壞了一個物件, 其實在這一行為中用到了孩子手眼等感官, 孩子也弄明白了自己好奇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樣。 所以, 家長不應隨意指責並阻止他們的學習過程, 以免孩子喪失好奇心, 失去了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如果事情本身有一定的危險性或不可操作性, 可以先向孩子解釋, 然後另外找相關的事情讓孩子做。

Advertisiment

重複並不只為記憶

情景再現:

朵朵很喜歡《小美人魚》的故事, 總是讓媽媽反復講, 幾乎每晚都要聽一遍, 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朵媽對此感到很奇怪, 覺得孩子聽了那麼多遍早應該記住了, 想要拒絕再講, 但是朵朵不甘休。

專家解讀:

重複是孩子學習的典型特徵。

Advertisiment
學習並不是知識資訊的堆積, 而是需要不斷的刺激來增強記憶, 從而提升孩子智力的發展。 在學習中, 當大量重複記憶到達一定的程度, 就會進入新的學習階段。 而且孩子從自己熟悉的內容中, 可以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依戀與自理並不衝突

情景再現:

晴晴的父母從小就很注重培養她的獨立性, 不讓她粘著他們。 晴晴很早就自己吃飯、穿衣。 為了培養晴晴的資歷能力, 甚至把她送進了全托的幼稚園。

專家解讀:

Advertisiment

粘父母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常規舉動。 在依戀父母的過程中, 孩子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從而認識世界。 經過依戀的階段, 孩子逐步建立起健全人格。 從心理學上講, 孩子在成長中需要被重視、認同, 與他們的獨立性並沒有衝突。

育兒感悟

家長不能以成人的準則來看待孩子, 這樣很容易誤解他們的舉動。 我們應該走進孩子, 在制止孩子行為之前, 先認真想一下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在要求孩子之前, 先考慮一下要求十分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請低下頭,走進孩子。

請低下頭,走進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