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詳解母乳不足的八大原因

新生兒門診裡, 一位焦慮的新爸爸和外婆抱著出生才10天的寶寶來就診, 主訴是寶寶不吃不喝一個白天了, 整天在睡。 前幾天還頻繁地鬧著要吃奶, 好像不知飽, 今天突然不吃不喝也不鬧, 好像不知餓, 一個白天才排了一次尿, 兩天沒排大便了, 而且黃疸不退, 這兩天好像加深了, 出生10天, 體重不僅沒增加, 反而比出生時下降了250克, 真令人擔心。

醫生詳細地詢問了寶寶病史, 然後體檢, 除皮膚中度黃染外, 沒發現其他陽性體征, 經過血液方面的檢查, 也排除了感染和溶血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症, 最後, 醫生診斷寶寶患了“母乳餵養不足症”。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不足症”

“母乳餵養不足症”就是母乳不足, 造成純母乳餵養兒進食不足。 母乳不足表現為:餵奶時聽不到寶寶吞咽的聲音;媽媽自己感不到奶脹, 寶寶吃奶時不安靜, 吃奶後過不了多久又想吃奶;尿量少且每日少於6次;生後十天體重仍在下降, 生長曲線平坦等等, 嚴重者通過睡覺不吃不哭來保存能量, 長時間的睡覺, 表情淡漠, 哭聲低微, 並出現早發性母乳性黃疸(又稱餵養性黃疸)。 早發性母乳性黃疸主要是因為哺乳次數不夠, 母乳不足, 熱卡不足及膽紅素排泄過慢導致腸肝迴圈增加所致。

現在經濟條件都很好, 平時都很注意營養, 懷孕時更是吃得一點不比別的孕婦少, 怎麼還會母乳不足呢?

Advertisiment

母乳不足這種情況如今在臨床並不少見, 大多數媽媽在分娩後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哺乳困難,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正常, 只有不超過1%的媽媽可能出現母乳不足的情況, 大部分的媽媽出現母乳不足往往是由於哺乳方式不當引起的, 此外, 媽媽營養充足, 但飲食不平衡, 產婦過度緊張、憂慮、憤怒、驚恐等不良精神狀態, 哺乳期乳腺病導致乳腺管堵塞, 都有可能造成母乳不足或“哺乳困難症”。

細究8大原因

現在, 越來越多的產婦樂意接受母乳餵養, 但不少初產婦在哺乳期有不同程度的母乳不足及各種哺乳困難症, 其原因有:

1.餵養不當

新生兒出生後沒有及早地吸吮乳☆禁☆房, 也沒有按需哺乳, 每24小時哺乳的次數及吸吮的時間不夠,

Advertisiment
吸吮的姿勢不正確;母嬰分離, 使用奶瓶餵奶而造成“乳☆禁☆頭錯覺”, 導致新生兒不願吸吮母乳;乳☆禁☆頭疼痛而不願讓新生兒吸吮;過早地增加輔食等因素, 均可導致乳汁不足。

2.指導不當

醫務工作者沒有正確地指導哺乳, 或由於一些客觀原因而使得媽媽產生自己乳汁不足的錯覺, 導致新生兒對乳☆禁☆房吸吮刺激的減少, 最終導致乳汁不足。

3.暫時性母乳供應減少

由於產婦過度緊張、憂慮、憤怒、驚恐等不良精神狀態;或乳母疲勞、精神抑鬱、對母乳餵養缺乏信心;媽媽或新生兒患病;媽媽月經恢復等因素均可使乳汁暫時性分泌不足。

4.飲食不平衡

媽媽由於飲食不平衡, 如乳製品攝入不夠, 或只吃肉類, 不吃蔬菜水果,

Advertisiment
都有可能造成母乳不足。 分娩後馬上開始豬蹄湯、鯽魚湯等高蛋白高脂肪飲食, 會使初乳過分濃稠, 引起排乳不暢。

5.哺乳期乳腺病

目前, 哺乳期乳腺病導致乳腺管堵塞引起的“哺乳困難症”在當今也很普遍, 而哺乳期乳腺病易患人群最常見的就是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職業婦女、上班族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婦女, 此外, 還見於在環境污染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有痛經、月經失調症者;初產婦、剖腹產、乳☆禁☆頭短小內陷、哺乳失調者;有流產史、乳☆禁☆房腫塊、副乳症、乳腺小葉增生症'乳☆禁☆房有手術史者;遺傳因素:有哺乳期乳腺病及乳腺癌家族史者;曾用藥物或手術方法豐乳隆胸者。

6.初產婦

初產婦剖腹難產分娩, 體質虛弱, 或出血過多造成氣血虧虛,

Advertisiment
會引起乳絡阻滯, 泌乳遲緩, 生化乳汁不足或無泌乳。 同時, 麻醉劑和抗菌素藥物會抑制腦垂體催乳激素分泌乳汁。

7.自身有缺陷

有些媽媽乳☆禁☆房偏小和平坦, 乳☆禁☆頭內陷和短小, 卻未在產前進行適當保健, 給產後哺乳帶來困難。 明顯的副乳症或巨乳症, 分娩前有乳☆禁☆房腫塊開刀史、手術或注射豐乳、隆胸史、乳☆禁☆房外傷史等均會造成排乳、哺乳困難。 其他如:乳☆禁☆房發育不良、乳☆禁☆房手術、乳☆禁☆頭凹陷、再次妊娠、媽媽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使用了某些影響乳汁分泌的藥物, 均可使乳汁分泌減少。

8.未及時吸乳

有些初產婦在泌乳量偏多時未及時吸空餘乳, 少乳時又聚奶延時哺喂, 未正常按時(3小時內須有一次哺乳)哺喂。 另外, 哺乳中初產婦酣睡(吹奶)以及嬰兒出牙期咬傷乳☆禁☆頭感染等, 都易發生乳汁淤積症和乳腺炎,均會抑制腦垂體催乳激素分泌。

都易發生乳汁淤積症和乳腺炎,均會抑制腦垂體催乳激素分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