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詳解0-1歲寶寶奶量 寶媽一定要收藏好

嬰幼兒不同于成年人, 只能靠乳汁為營養來源, 才有足夠的養分成長, 媽咪都會擔心寶寶吃得夠不夠。 尤其是3個月內的寶寶, 更難以得知寶寶的食量, 其實, 媽咪可以透過寶寶的反應, 來瞭解孩子是否已經吃飽了, 或是需要再增加奶量。

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和睡, 但嬰幼兒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意思, 因此有時哇哇大哭起來, 新手媽媽也搞不清楚是不是餓了。 新生兒會有吸吮反射, 但反射動作是因為腦神經還沒發育完全, 依靠脊髓和腦部的反射動作, 沒有意識下身體會自然出現的反應,
Advertisiment
因為沒有經過大腦的判斷和思考, 不見得是餓了。
0-3個月寶寶
依寶寶需求給予, 個別差異大。
寶寶餓了會怎麼表示呢?當寶寶的嘴巴張開, 並且有吸吮的動作, 頭也會主動的扭來扭去要找乳☆禁☆頭, 身體也捲曲起來、手握緊, 顯現出比較緊張的感覺, 就真的是肚子餓。 在新生兒時期, 由於寶寶的胃容量不大, 加上每個孩子出生時的體型不同, 因此食量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母乳寶寶, 從排泄判斷奶量。
若以全母乳寶寶為例, 新生兒大約2至3個小時要喝一次奶, 在滿月之內一天喂10至12次是很正常的, 很多媽咪擔心寶寶才吸沒幾分鐘, 真的有喝到奶水嗎?新生兒的睡眠時間長, 吃母乳其實很費力, 有的寶寶體力比較差, 如果持續在吸,
Advertisiment
5分鐘其實就會累, 如果一直睡, 也可摸摸寶寶的耳朵、臉頰, 或跟他講話、拍拍他, 讓他多吃一點。
如果寶寶睡覺的時間很長, 吃的時間短, 媽咪可以從尿布的分量來評估, 孩子的奶量是否足夠。 一天如果會換6至8片尿布, 每片都是有重量、沉沉的, 小便的顏色也很清澈, 就表示寶寶奶量足夠, 即使看起來吃得少也不必太在意, 或是每次吸奶的時間不長, 但效率很高剛好都有吃到, 就不用太擔心。 若尿布的數量和重量都不夠, 小便的顏色也偏黃, 就要多用點心, 常常叫寶寶起來喝奶。
配方奶寶寶, 觀察喝奶習慣。
除了親喂母乳外, 瓶喂和喝配方奶的寶寶, 都能較明確知道寶寶喝了多少, 有一個大略的標準可以參考, 以寶寶的體重為准,
Advertisiment
每天每公斤要喝150ml的奶量, 但每個寶寶的狀況不同, 建議媽咪記錄寶寶每天喝的量和次數, 掌握孩子奶量的狀況。
因此, 如果要增加奶量, 最直觀的方法就是依照體重調整, 有些媽咪發現寶寶某餐很快就吃完, 好像還想再吃的樣子, 是否就要增加奶量呢?嬰幼兒也會有大小餐, 上餐吃得少、下餐就吃得多, 不見得一次不夠就要馬上增加奶量, 可多觀察幾次, 以一天的量來評估, 若寶寶明顯覺得還不滿足, 此時奶量可再慢慢增加。
也曾經遇過寶寶雖然感覺餓, 但增加奶量後又喝不完, 可能是孩子的胃容量還不夠, 一下就滿了, 這時可以不要增加奶量, 但稍微縮短每餐餵奶的間隔時間, 就能讓寶寶喝得夠, 至於到底哪一種方法才對,
Advertisiment
還是必須靠媽咪的觀察來調整, 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寶寶需要安撫, 避免過度餵食。
除了前述的吸吮反射之外, 嬰幼兒也會透過吸吮的動作得到安撫, 因此有時候哭鬧不見得是餓了, 可能是需要安撫, 如果媽咪發現該吃的時間還沒到, 可以先安撫寶寶, 例如按摩、抱著孩子到客廳或陽臺走走, 或坐搖籃、搖椅, 白天則可到戶外兜兜風、放音樂, 也可使用包巾稍稍包覆給予安全感;或是讓寶寶聽低頻的聲音, 如電風扇轉動的嗡嗡聲、吸塵器馬達聲皆可。 不要每次一哭就喂, 如果寶寶只是想吸而已, 就會演變成過度餵食, 吃了太多而不自知, 無形中把胃撐大了, 可能造成日後肥胖的因素之一。
如何知道寶寶吃飽了?
有些新生兒確實對於「飽」的感覺比較遲鈍,
Advertisiment
以配方奶瓶喂時, 較會出現希望孩子把奶都喝光的情形, 有些寶寶只是口欲比較強, 喜歡吸吮的感覺, 即使不餓也會繼續吸, 因此家長可依據體重做為每天應吃奶量的參考, 別讓寶寶吃得太多。
大部分的新生兒如果吃飽了, 會用肢體動作來表達, 即使把奶瓶湊上去也會有些微反抗, 一直轉頭不想吃;至於吃母乳的寶寶, 吃飽了則會看起來比較放鬆, 拳頭也不會緊握著, 或者含著乳☆禁☆頭卻不吸, 甚至是睡著。
詳解0-1歲寶寶奶量
詳解0-1歲寶寶奶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