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該不該讓孩子過多參與集體生活?

我有一個兒子, 平日裡的大部分時間孩子都是獨自一個人玩耍和生活, 身邊都是比他大不少的人, 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嘗試了幾次把穆薩放進同齡人圈子玩耍和生活, 剛開始效果很不好, 不懂得和小朋友玩, 不懂得分享, 依舊獨來獨往。 我後來判斷這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就是穆薩年齡還小, 還沒到懂得如何過群體生活的年齡。 第二就是適應能力較慢, 俗話說預熱慢。 這一點在後來的不斷嘗試中得到了驗證。
不過隨著和同齡孩子越來越多的接觸, 我在質疑一個問題, 過多的集體化生活是否真的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以點純屬個人觀點,
Advertisiment
或有偏激)
對於創造力的影響
對於年齡較小, 創造思維較弱的孩子來說, 隨著集體化生活的增多, 他們的創造能力會越來越弱, 因為他們會更樂意跟在別的小朋友背後做事情與模仿, 逐漸的會完全打壓了他的獨立創作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因為他們覺得跟在別人後面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至少不用費腦子。
而如果他是自己一個人玩, 即使他並不知道某些玩具的玩法, 他也會想些辦法去玩。
當然對於本身就很獨立且天生具有領導風範的小孩來說, 這樣的群體生活越多, 他的創造思維就會越活躍, 因為他知道, 他怎麼去做, 會有很多小孩子會模仿他的做法。
Advertisiment
久而久之, 這樣的小孩創造與領導能力會越來越強。 可是, 這樣的孩子畢竟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毋庸置疑, 模仿是孩子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手段, 正因為模仿, 使得孩子們學會了不少東西。 但我主要擔心的就是模仿成習慣, 當模仿成為一種習慣, 孩子就會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 因為, 畢竟, 模仿也是最簡單的學習的手段。
質疑分享意識
孩子的分享意識來自于我們大人的說教, 很多時候不是他們真實想法的表現, 究竟這種“裝裝樣子”式的分享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例子:當穆薩正拿著他喜歡的玩具, 一個站在旁邊的小弟弟流露出渴望的眼神, 通常我會說, “小熊, 把玩具給弟弟玩會兒”。 往往第一遍的效果是沒有的,
Advertisiment
我只好反復說幾遍, 有時不知出於什麼心理, 兒子會把玩具遞給弟弟, 而更多的時候是我把玩具從他手裡“奪”過來遞給弟弟。 有時他會哭, 有時他漠無表情。 當然我知道這個結果不是他的意願, 但他是否明白這就是分享嗎?對於他來說, 或許是為了達到“不被我指責甚至教訓”的目的。 說白了, 就是討我歡喜。
其實很多孩子的分享意識的最終目的來自於“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為他們在分享出自己玩具的同時, 能夠得到別人的玩具。 這才是孩子們真正想要的, 也應該是孩子眼中的分享。 可這真的是分享的真實意義嗎?還是說只是簡單的物物交換?我覺得我自己都想不明白。
但到目前為止, 我還是時時刻刻提醒穆薩要懂得分享。
Advertisiment
因為在成人社會裡, 分享是一種美德。
質疑爭鬥
孩子們在一起少不了爭鬥,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搶東西, 以食物和玩具為主。
例子:穆薩和妞妞在搶一個玩具, 我和妞媽在旁邊觀戰, 我會在旁邊鼓勵兒子, 妞媽會鼓勵妞妞, 我們鼓勵的話語基本雷同:“加油, 努力搶過來。 ”
我們代表了一部分家長, 可以說是一大部分,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 要從小培養競爭意識, 不能退縮, 不能膽小, 要堅持住, 得相信堅持就是勝利。 所以當結果是“穆薩哭著喊媽媽, 妞妞拿著玩具跑開”時, 我會失落, 不開心, 如同自己打了敗仗。 有時還會“訓斥”兒子, “怎麼就知道哭呀, 下次要努力搶回來!別那麼膽小, 像個女孩子。 ”
集體生活裡,
Advertisiment
這種爭鬥應該是時時上演的, 如果每個孩子抱有的心態都是下次一定要搶回來, 那麼孩子們還會有和平相處的時間麼?
究竟該在什麼時候告訴兒子要分享, 該在什麼時候告訴兒子要堅持, 我還在不斷努力的思考著......
當然集體生活也有很多的好處, 至少孩子明白了生活的現實, 並不是只有父母爺爺奶奶的呵護, 在同齡人的圈子裡, 沒有人會讓著你, 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要想得到什麼, 你要自己想辦法, 受了委屈要自己承受, 受了欺負要考慮如何反擊。 但究竟這些東西該讓孩子從多大開始承受呢??這就有涉及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問題。
討論一下吧:你覺得集體生活是利大於弊, 還是弊大於利呢??說說你的看法吧。
想要查看更多內容,請查看原帖:http://www.bjmama.com/thread-976909-1-1.html
(責任編輯:Coco)
想要查看更多內容,請查看原帖:http://www.bjmama.com/thread-976909-1-1.html
(責任編輯:Coco)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