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錄童年:寶寶拍照全攻略

寶寶拍照是一件需要非常精心、耐心, 且必須細心的事情。 這裡指的寶寶, 是0~6歲的嬰幼兒;這裡指的拍照, 是爸爸、媽媽手持家用照相機, 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場合抓拍寶寶成長經歷的過程。  

為什麼要給寶寶拍照?僅僅是因為可愛、好玩嗎?我覺得那只是其中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通過給寶寶拍照, 瞭解寶寶成長發育的細微變化, 觀察寶寶一顰一笑的感知與互動, 記錄寶寶人生起點的蹣跚步履, 為寶寶留存記憶的情感物證。 那麼, 給寶寶拍照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下面我將以最簡便、最易懂、最實用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告訴讀者其間的程式、要點和訣竅。  

攻略一:說說相機 

不少新手爸媽為了給寶寶拍出好照片而準備更換相機時, 都很困惑。 如果單指照相機。 我認為越貴越好, 但是僅僅用來給寶寶拍照就不一定非要照專業相機下手了。 可以選購一台1000萬圖元左右、帶數位變焦、大顯示幕、兼設錄製功能、價格在3000元上下、售後服務非常規範、使用者反映良好的, 並非著名品牌的數碼照相機。 圖元高, 解析度就高, 圖片品質就好;帶變焦, 是為了能給寶寶拍一些特寫;3000元的價位, 是讓你在使用了幾年後, 淘汰起來不至於太心疼;注重產品使用資訊。 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 你要是個攝影發燒友或手頭有足夠的資金, 就沒必要受這種局限,

Advertisiment
可以買一架准專業的機身, 再配上兩款鏡頭和一部外置閃光燈, 操作起來肯定要比“卡片機”得心應手。  

攻略二:拍攝步驟 

所謂拍攝步驟就是在腦子裡形成一個概念, 或者叫排列一個程式, 即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拍照, 其節奏怎麼掌握等等。  

在我看來, 給寶寶拍照應該從妻子拿到妊娠報告的那一天開始, 那一刻是夫妻兩個人最重要的人生經歷, 是憧憬美好未來的起點。 夫妻倆可以手持這份報告自拍, 或者乾脆就在醫院裡記錄這個充滿期盼的瞬間。  

一般而言, 在整個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拍照, 至少應抓住7個環節: 

1、拍攝隆起的肚子需要品位和創意 

妻子懷孕至5個月的時候, 肚子就明顯地隆起了, 且時不時地伴有令人欣慰的胎動,

Advertisiment
這時就應該實施拍照了。 千萬不要小看拍肚子, 這可需要有一定品位的喔!一是不要過於暴露, 可以用輕紗作帷幔遮掩身體, 也可以身著半透明的睡衣, 讓肚子若隱若現。 另一個是專門拍攝局部, 可以在大肚子上記錄年月日, 也可以在大肚子上繪製未來寶寶的“形象”, 或其他有象徵意義的人體彩繪。 這樣拍出的照片不僅充滿浪漫情調, 且能夠拿到“桌面上”給外人觀看。 除此之外, 在有可能的情況下, 還可以拍攝B超裡的寶寶, 這也是非常珍貴的。  

2、拍攝產房裡的寶寶讓母子在一起 

現在生產, 家屬可以通過大螢幕觀看產房裡的情況, 甚至還可以通過視頻通話、交流, 這時千萬不要因過於激動而忘記拍照, 即便螢幕顯示不是很清楚,

Advertisiment
即便光線有些昏暗, 也決不能放棄記錄寶寶降臨的那一刻。 注意, 在產房拍照一定要遵守醫院的規定, 特別是需贏得護士的協助與配合, 切不可亂闖亂撞, 破壞了好心情。  

此外, 拍寶寶時最好不要驚擾寶寶。 一般情況下, 除了給寶寶拍幾張特寫外, 應多記錄出生環境、寶寶和媽媽在一起的溫馨與快樂。 拍出母子平安的幸福感, 是所有照片的“核心”。 對啦, 那張小小的“出生證”可是重要的“道具”, 無論如何也要想法用上。 給剛出生的寶寶拍照最好不要使用閃光燈, 事先將模式調到“不閃光”那一檔。 解決曝光不足的方法是, 將感光度上調至800或1200, 這樣就能保證畫面的清晰。  

3、拍攝滿月前的寶寶把重點放在細節上 

Advertisiment

滿月前, 寶寶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中的小床上, 或依偎在媽媽懷裡吃奶。 在這期間, 可能你一宿一宿地睡不好覺, 早已疲憊不堪, 但這種苦中有樂、樂在其中的情景更不能放過, 夫妻倆可以對拍“狼狽相”, 可以把喂水、餵奶、換尿布都如實記錄下來。 而給寶寶拍照。 吃姿、睡姿、哭姿都不能少, 特別要注意寶寶表情的細微變化。 比如, 可以拍一組寶寶吃奶時的各種狀態, 還可以拍一組寶寶啼哭時的窘相, 當然寶寶熟睡時掛著笑靨的憨狀也不要輕易漏掉。

4、拍攝半歲前的寶寶不放過每一次“進步” 

滿月後到半歲前的寶寶變化最大, 一天一個樣。 這時父母也是最辛苦、最勞累的階段, 同時也是最興奮、最驚喜的階段。 寶寶在父母的誘導和激勵下, “進步”非常快,今兒會“擠眼兒”了,明兒會“噘嘴”了,過幾天會來“壞樣兒”了,再過幾天會爬了、會坐了、會抓東西了等等,這些人生的“第一次”就是拍攝的最佳題材。需要提醒的是,除了堅持少使用閃光燈外。拍攝寶寶時的光線也不要太“硬”,就是說避免明暗反差過大,因為嬰幼兒的皮膚比較細膩、柔軟,使用散光、平光拍攝,質感豐富,效果柔和。 

5、拍攝1歲前的寶寶“直立行走”是關鍵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最為活躍,不停地動。不停地長,什麼都模仿,咿呀學語、蹣跚學步,人類進化的那一刻仿佛就要再現。“直立行走”是生命的一大轉折,或者叫成長的第一個階段,需要不失時機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加以記錄。比如,在學步車裡的情景;大人用腰帶給寶寶助力的情景;拉著小手踉踉蹌蹌往前走的情景;自主邁出人生第一步的情景等等。這些照片不僅對孩子長大成人後體味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幫助,而且對他們今後生兒育女也能起到“圖解”和樣板的作用。拍這類照片時,主要靠即興抓拍,所以在按動快門時要打好提前量,你可以先觀察寶寶的運動規律,事先按下半個快門,“鎖住”焦點,待時機成熟再實施拍照,這樣就解決了快門滯後的缺陷。 

6、拍攝3歲前的寶寶把培養自信作為出發點 

1~3歲的寶寶是最討人喜歡、最令家人神魂顛倒的年齡,也是最“上鏡”、最有表現欲的時段。這期間你要隨時帶著照相機,不僅讓寶寶明白你在給他拍照,而且不斷地誇寶寶美麗、可愛、帥氣,讓寶寶很好地配合你。1歲以後就可以到室外拍攝,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環境,都給拍照贏得了最廣闊的發揮空間。你可以借助各式各樣的玩具,還可以讓寶寶裝扮成有趣的形象,總而言之,寶寶帶給家庭的歡樂和日後難忘的回憶,都靠照相機來完成了。 

7、拍攝7歲前的寶寶更多地記載“幸福葉光” 

孩子一天天成長,越來越像“小大人”了,尤其是進了幼稚園,又上學前班。這個階段給寶寶拍照可更理智些了,拍照的出發點可大多體現在孩子的天賦、智商、才氣上。比如,拍寶寶識字、作畫、跳舞、彈琴等。拍攝寶寶愛好和特長,最好體現完整性、系統性,千萬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可把拍攝學習過程和拍攝學習成果結合起來,特別是得到收穫的喜悅。包括每一次比賽、表演、展覽、評獎等,都要留存現場的氣氛及寶寶的心境。可以說,具備史料價值的拍照,是提升自己攝影水準的關鍵。 

攻略三:拍攝要點 

所謂拍攝要點,就是指在拍攝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或掌握哪些要領。歸納起來大致有3個問題需要說明。 

1、追求自然、真實的攝影本質 

在寶寶的眼中,周圍是龐然大物和巨人的世界,用較低視角拍照,就如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家庭是孩子的安樂窩,在他們最熟悉的環境中拍攝,是獲得好照片的基礎。但是,不論如何,我還是要強調自然、真實。天真爛漫是孩子的本性,千萬不要抹殺,拍照時儘量不要過多地干涉寶寶,更不要過分地擺佈和約束寶寶。家庭拍照與影樓寫真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隨意、無拘無束和實打實。養成抓拍的習慣,拍得好不好並不重要,拍得真實有趣才最重要。 

2、設計系統完整的拍攝思路

前面已經敘述了給寶寶拍照的基本步驟,這個步驟應該就是拍照的總思路。將每個階段劃分的“拍攝區域”組合起來,便是寶寶0~6歲的全景式成長記錄。也許你會說。給寶寶拍照至於動這麼多腦子嘛,想起來就拍拍,想不起來就算。這當然是個人的自由,但作為一個有文化、有品位、負責任的家長,還是應該在百忙之中留給孩子更多的記憶。人的成長是不可複製的,更不可能從頭再來,失去了就無法挽回,基於這一點,就請多按幾下快門吧。 

這裡說的系統性,一是按時間順序,一步一步地跟蹤拍攝。可以是“流水帳”式的,看似鬆散卻很全面;也可以是“固定”式的,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每個月的這一天,都在相同的地點、相同的位置拍攝一張“紀念照”。如果按6年計算,那就是72張,而且還可以一直拍下去……另一個是抓取性格特徵,比如:喜、怒、哀、樂,以這4條並行的線路逐年添加,達到妙趣橫生的效果;再比如:琴、棋、書、畫。不管你的孩子選擇了哪一種,都可以作為系列攝影加以堅持,最好能拍出故事、拍出情節來。 

3、樹立編輯、整理的檔案意識 

許多父母特別喜歡給寶寶拍照,尤其使用數碼相機以後,根本沒有了成本的概念,只要存儲卡夠用,拍起來像打機關槍。然而,拍完了恐怕看都不看就放進電腦裡了,日積月累,片子越拍越多,越多越亂,想起來就頭疼,更不知道今後應該怎樣處理。 

所以,應該及時刪減和整理,然後簡要地記錄一下拍攝時間、地點及相關背景,單獨設一個資料夾,同時留好備份。我覺得一年整理出一本紀念冊並不為過,有條件的話,最好自己設計製作,可以做成傳統的影集,也可以做成時尚的畫冊或“雜誌”。應該說,整理是一種樂趣,是一種回味,是一種感懷,是一種寄託。你甚至可以在冊子裡將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實物編排進去,還可以把自己的感悟、體會和有趣的經歷編排進去。如此這般地年復一年,待孩子舉行婚禮的那一天,就可以將記錄成長的冊子作為禮物送給孩子了,這將會多麼難忘啊!

“進步”非常快,今兒會“擠眼兒”了,明兒會“噘嘴”了,過幾天會來“壞樣兒”了,再過幾天會爬了、會坐了、會抓東西了等等,這些人生的“第一次”就是拍攝的最佳題材。需要提醒的是,除了堅持少使用閃光燈外。拍攝寶寶時的光線也不要太“硬”,就是說避免明暗反差過大,因為嬰幼兒的皮膚比較細膩、柔軟,使用散光、平光拍攝,質感豐富,效果柔和。 

5、拍攝1歲前的寶寶“直立行走”是關鍵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最為活躍,不停地動。不停地長,什麼都模仿,咿呀學語、蹣跚學步,人類進化的那一刻仿佛就要再現。“直立行走”是生命的一大轉折,或者叫成長的第一個階段,需要不失時機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加以記錄。比如,在學步車裡的情景;大人用腰帶給寶寶助力的情景;拉著小手踉踉蹌蹌往前走的情景;自主邁出人生第一步的情景等等。這些照片不僅對孩子長大成人後體味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幫助,而且對他們今後生兒育女也能起到“圖解”和樣板的作用。拍這類照片時,主要靠即興抓拍,所以在按動快門時要打好提前量,你可以先觀察寶寶的運動規律,事先按下半個快門,“鎖住”焦點,待時機成熟再實施拍照,這樣就解決了快門滯後的缺陷。 

6、拍攝3歲前的寶寶把培養自信作為出發點 

1~3歲的寶寶是最討人喜歡、最令家人神魂顛倒的年齡,也是最“上鏡”、最有表現欲的時段。這期間你要隨時帶著照相機,不僅讓寶寶明白你在給他拍照,而且不斷地誇寶寶美麗、可愛、帥氣,讓寶寶很好地配合你。1歲以後就可以到室外拍攝,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環境,都給拍照贏得了最廣闊的發揮空間。你可以借助各式各樣的玩具,還可以讓寶寶裝扮成有趣的形象,總而言之,寶寶帶給家庭的歡樂和日後難忘的回憶,都靠照相機來完成了。 

7、拍攝7歲前的寶寶更多地記載“幸福葉光” 

孩子一天天成長,越來越像“小大人”了,尤其是進了幼稚園,又上學前班。這個階段給寶寶拍照可更理智些了,拍照的出發點可大多體現在孩子的天賦、智商、才氣上。比如,拍寶寶識字、作畫、跳舞、彈琴等。拍攝寶寶愛好和特長,最好體現完整性、系統性,千萬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可把拍攝學習過程和拍攝學習成果結合起來,特別是得到收穫的喜悅。包括每一次比賽、表演、展覽、評獎等,都要留存現場的氣氛及寶寶的心境。可以說,具備史料價值的拍照,是提升自己攝影水準的關鍵。 

攻略三:拍攝要點 

所謂拍攝要點,就是指在拍攝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或掌握哪些要領。歸納起來大致有3個問題需要說明。 

1、追求自然、真實的攝影本質 

在寶寶的眼中,周圍是龐然大物和巨人的世界,用較低視角拍照,就如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家庭是孩子的安樂窩,在他們最熟悉的環境中拍攝,是獲得好照片的基礎。但是,不論如何,我還是要強調自然、真實。天真爛漫是孩子的本性,千萬不要抹殺,拍照時儘量不要過多地干涉寶寶,更不要過分地擺佈和約束寶寶。家庭拍照與影樓寫真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隨意、無拘無束和實打實。養成抓拍的習慣,拍得好不好並不重要,拍得真實有趣才最重要。 

2、設計系統完整的拍攝思路

前面已經敘述了給寶寶拍照的基本步驟,這個步驟應該就是拍照的總思路。將每個階段劃分的“拍攝區域”組合起來,便是寶寶0~6歲的全景式成長記錄。也許你會說。給寶寶拍照至於動這麼多腦子嘛,想起來就拍拍,想不起來就算。這當然是個人的自由,但作為一個有文化、有品位、負責任的家長,還是應該在百忙之中留給孩子更多的記憶。人的成長是不可複製的,更不可能從頭再來,失去了就無法挽回,基於這一點,就請多按幾下快門吧。 

這裡說的系統性,一是按時間順序,一步一步地跟蹤拍攝。可以是“流水帳”式的,看似鬆散卻很全面;也可以是“固定”式的,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每個月的這一天,都在相同的地點、相同的位置拍攝一張“紀念照”。如果按6年計算,那就是72張,而且還可以一直拍下去……另一個是抓取性格特徵,比如:喜、怒、哀、樂,以這4條並行的線路逐年添加,達到妙趣橫生的效果;再比如:琴、棋、書、畫。不管你的孩子選擇了哪一種,都可以作為系列攝影加以堅持,最好能拍出故事、拍出情節來。 

3、樹立編輯、整理的檔案意識 

許多父母特別喜歡給寶寶拍照,尤其使用數碼相機以後,根本沒有了成本的概念,只要存儲卡夠用,拍起來像打機關槍。然而,拍完了恐怕看都不看就放進電腦裡了,日積月累,片子越拍越多,越多越亂,想起來就頭疼,更不知道今後應該怎樣處理。 

所以,應該及時刪減和整理,然後簡要地記錄一下拍攝時間、地點及相關背景,單獨設一個資料夾,同時留好備份。我覺得一年整理出一本紀念冊並不為過,有條件的話,最好自己設計製作,可以做成傳統的影集,也可以做成時尚的畫冊或“雜誌”。應該說,整理是一種樂趣,是一種回味,是一種感懷,是一種寄託。你甚至可以在冊子裡將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實物編排進去,還可以把自己的感悟、體會和有趣的經歷編排進去。如此這般地年復一年,待孩子舉行婚禮的那一天,就可以將記錄成長的冊子作為禮物送給孩子了,這將會多麼難忘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