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住四大規律 給孩子最好家庭早教

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如今備受年輕家長關注, 但目前多數家庭教育仍停留于傳統的育兒經驗上。 早期教育一定要改變舊觀念, 家長要像關心孩子吃飯穿衣那樣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 尤其應把孩子的性格培養放在早期教育的首位。

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堪稱“根基教育”, 能讓孩子充分吸收知識的養料。 早期教育的主教育場在家庭, 父母應該承擔起孩子早期教育的責任。

家庭教育有四大規律可循

第一規律:兩個“生命”要同時養育

我們把身體健康當作孩子的第一生命。 對於第一生命, 家長照顧得無微不至,

Advertisiment
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少生病, 但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把心理健康當作孩子的第二生命, 如果心理不健康, 將很難成才。 從小實行胎教, 多參加體育運動, 學習與他人交往, 學習音樂舞蹈、美術造型, 種植花草, 飼養小動物等活動可以讓孩子受益無窮。

“學習交往”可以讓孩子做到“半歲不認生、周歲會串門”;“音樂舞蹈”則能培養美感;“種植飼養”會讓孩子學會熱愛生命;“體育運動”讓孩子變得開朗、樂觀、勇敢、合群等, 這些都是第二生命的“核心”。

第二規律:看圖識字, 閱讀廣泛

“孩子太小, 教他看圖識字太難, 等上了小學自然就會了。 ”這是家長的普遍觀點。 一些專家認為, 認字和閱讀對嬰幼兒來說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他們將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況且識字閱讀並不難, 因為對於嬰幼兒來說, 認東西和認字是一回事。 只是因為父母天天說,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 因此不到一歲就熟練掌握口語了, 但認字和閱讀訓練的機會少就需要家長有一點技巧和耐心了。

專家主張用生活滲透法、趣味閱讀法、遊戲活動法幫助孩子認字和閱讀。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學會認物、走路、說話、聽音樂一樣, 會在不知不覺中三歲脫盲閱讀, 五六歲博覽群書。

第三規律:別錯過最佳期

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期是在0-6歲。 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往往於事無補。 就拿聽音樂來說, 在嬰幼兒時期, 孩子的聽覺十分發達, 可以分辨鋼琴上88個半音的音調, 錯過了音樂開發的最佳期,

Advertisiment
到少年的時候再去聽鋼琴, 只能聽准44個半音。 而到了中年, 幾乎就是“五音不全”。

第四規律:把性格培養放在首位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證, 是智力發展的動力。 因此, 性格培養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 塑造一個人, 就要從性格培養開始。 所謂“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說的就是在三歲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兒期)。

在家庭教育裡, 從小應注意培養孩子“七大優良性格”———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勤勞善良、有獨立性、有創造精神、長大了做大事的英雄氣概。

好孩子並不是打罵出來的。 家庭環境、父母的愛、父母的言行都是影響孩子發育發展的“潛在力量”。 沒有一個孩子能在父母的抱怨下成才,

Advertisiment
也沒有一個孩子會在父母的打罵下學好, 培養一個孩子依靠的是潛教育。 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

此外, 積極暗示同樣重要。 消極言行往往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 對孩子要多鼓勵, 多給予支持。

有規矩可循, 家庭教育或許就不這樣複雜了。 作為父母, 在家庭教育上若有缺失, 對於孩子成長史很不利的, 因此, 在家庭教育上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哦!

(原標題:早教規律 你按常理出牌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