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訓斥孩子不如給孩子規律

“我小時候就學習不好, 我們家孩子學習不好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

“我就沒上過什麼好大學, 也沒辦法指望我們家孩子金榜題名啊。 ”

媽媽們聚在一起的時候, 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果真像她們說的那樣嗎?

我周圍有一些朋友, 雖然父母都沒怎麼上過學, 孩子卻考入了東京大學。 這就是所謂的“雞窩裡飛出金鳳凰”嗎?其實不儘然。

我對很多優秀兒童的父母進行調查, 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之處。 那就是, 在孩子10歲之前, 他們讓孩子具備了兩個能力, 一個是目標管理能力, 一個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而且,

Advertisiment
只要稍微注意改變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 這些能力是完全可以培養出來的。

我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 是緣于一次針對優秀兒童的學習行為模式所進行的大型市場調查和研究。

由於工作關係, 在十二年裡, 我接觸研究了超過五萬例“優秀兒童的學習行為模式”。 研究結果讓我更加確信, 即使父母的學習能力不強, 也並不能代表其孩子就不能成為學習能力強的優秀兒童。

於是, 我們又對東京範圍內家裡有從上幼稚園的孩子到初中3年級學生的2534個家庭進行了問卷調查, 有的還當面進行了採訪, 主要瞭解孩子們平時的學習態度以及生活習慣。

後來, 這次調查的結果也驗證了我長年研究得出的結論。

那就是, 優秀的孩子,

Advertisiment
考上好學校的孩子, 他們並不會受到家長學習能力的影響, 他們成功的原因, 是他們自己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

比如, 每天堅持同一時間起床, 同一時間吃點心, 同一時間就寢……有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這樣規律的生活習慣。 那些優秀的兒童, 就是能把這些細小的事情做好的孩子。

還有, 最重要的是, 這些習慣必須在十歲之前培養成功。 因為, 有必要早一點讓孩子們認識到, 自己是“優秀的孩子”。 只要把自己列入了“優秀孩子”的行列, 以後即使父母不十分鞭策他, 也會被那些“優秀朋友”拉著向前走。

另外, 意識到自己是“優秀孩子”, 還會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孩子能獲得很大的自信。 這種自信可以幫助他戰勝今後人生中的種種困難,

Advertisiment
使他勇往直前。

開頭我也提到, 在進行問卷調查和採訪時, 聽到很多媽媽說:“唉, 我又沒怎麼上過學…”對此, 我總是覺得很遺憾, 因為我想, 無論什麼樣的孩子, 都是可以成為優秀兒童的。

也許我的說法有點嚴厲, 但是我確實認為, 那些說自己“沒有什麼學歷”的家長, 是把這個作為自己不能好好引導孩子的藉口。 由於家長這種不負責任的托詞, 也許會使一個本來可能成為優秀兒童的孩子失去了機會。

任何一個孩子都潛藏著無限的可能性。

有的孩子擅長體育, 有的孩子擅長音樂, 有的孩子擅長繪畫。 擅長, 說明他在那方面有才能。 父母的任務就是要幫助發展他那方面的才能。

但是, 學習是不需要才能的。 正像調查結果顯示的那樣,

Advertisiment
只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什麼樣的孩子都可以成為學習好的孩子。 比起賽跑得第一名, 或者唱歌得第一名來, 其實學習得第一名是最簡單的。

可是, 人們為什麼總要拿父母的學習能力來衡量孩子的學習能力呢?其實, 很多學歷高的家長小時候也是被正正規規地教育出來的。 所以, 他們成人以後大多也過著正正規規的生活, 並且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以同樣的方式生活。 也就是說, “遺傳”下來的並不是學習能力, 而是生活習慣, 即時間表。

那麼, “優秀兒童”的時間表和“不夠優秀兒童”的時間表有什麼不同呢?下面我介紹這兩個方面的一些典型的例子。

我準備了兩個模式。 一個是幼稚園孩子模式, 一個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模式。

Advertisiment
您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進行參考。

看了”優秀兒童”和”不夠優秀兒童”的時間表, 你有沒有發現一些不同?

對此我將會在書中做詳盡的解說, 不過在此我最想提請大家注意的是, 父母和孩子共同度過一些時光是很重要的。 而且, 陪在孩子身邊的媽媽要像運動員的教練那樣, 鼓勵孩子, 正確地引導孩子。

如果只是一味地呵斥孩子, 比如埋怨他們”你怎麼不好好努力啊!”“你就知道看電視, 現在成績下降了吧!”, 這樣孩子是不會成長的。 另外, 挨訓的孩子肯定很不好受, 而不得不訓斥自己心愛孩子的媽媽肯定更不好受。

所以, 父母們不如好好地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和孩子們一起, 按照”優秀兒童”的黃金時間表來生活好不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