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計畫內和計畫外疫苗的區別

衛生部規定的計畫免疫類疫苗主要是四種:即預防麻疹的麻疹疫苗, 預防結核的卡介苗, 預防小兒麻痹症的脊髓灰質炎疫苗以及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的百白破疫苗。 此外, 乙肝疫苗、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 乙腦(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 風疹、腮腺炎疫苗, 也被列入計畫免疫管理範圍。 在兒童預防接種證上通常也列有以上9種疫苗, 人們通常把這些疫苗稱之為計畫內疫苗。

而接種證上沒有列出的還有預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熱、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 均屬計畫外疫苗。 面對種類繁多的疫苗,

Advertisiment
家長們很想知道, 哪些預防針是必須打的, 哪些是自願選擇的。 對此, 有關部門的解釋是:這些疫苗由地方衛生防疫機構根據疾病發生和流行的特點、規律, 確定針對某一重點保護人群接種, 或是向公眾推薦, 由人們自己選擇接種或不接種。 只有當某一地區出現疫情或發生大的自然災害, 為避免某些傳染病暴發流行, 才會有針對性地要求人群普遍接種某種疫苗。

預防傳染病, 最積極的辦法還是講衛生, 多鍛煉身體。 一般認為, 預防針不宜打得過多過濫, 因為疫苗在生產過程中要使用某些人體細胞或動物蛋白, 疫苗提純過程中, 難以完全去除這些蛋白, 接種疫苗後, 人體在產生對某種疾病抗體的同時, 也會產生異體蛋白抗體,

Advertisiment
有可能造成過敏反應。

但在如下情況, 這些疫苗應當予以接種:

1、當地出現某種傳染病流行。

2、屬於重點保護人群, 例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重點保護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7歲以下的幼童和體弱多病的人。 甲肝疫苗重點接種人群是沒有感染過的兒童及餐飲業工作人員、經常接觸甲肝病人的醫務人員和經常出差、飲食衛生沒有保證的人。

3、是否處於疫區, 例如出血熱疫苗, 一般只有生活在疫區和要前往疫區的易感成人才需要接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