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察寶寶臉色 窺知寶寶的健康

近日, 有用戶在育兒論壇談到新生寶寶還不會用言語表達, 寶寶如果疼了、癢了、病了怎麼辦, 因此很擔心寶寶即使有了不適也不被發現而貽誤病情。 (http://www.mama.cn/)育嬰專家指出其實爸爸媽媽只要仔細觀察小寶貝的皮膚表現, 就可以從中窺知寶寶的健康情況。

專家指出, 我們常說的“紅、黃、白、黑、青”這5種顏色, 在新生寶寶的身上都有可能看得到。 細心的爸爸媽媽可以從嬰兒的臉部的顏色而去找醫生。 當然, 身體其他部位的膚色也可有相應的改變。

每個人天生的膚色有相當差異, 多是家族遺傳, 有的人天生就很白,

Advertisiment
有的就比較黝黑。 新生寶寶的膚色變化也很快, 甚至早上、晚上就會有所不同, 往往需要父母隨時觀察。 光是看膚色還不能診斷寶寶是否有問題, 一定要留意是否有合併其他症狀, 以發現寶寶的身體不適。

■ 紅

新生寶寶往往看起來皮膚紅潤, 尤其哭起來時, 更是滿臉通紅。 這是因為新生寶寶的血紅素較成人高, 所以看起來會比成人的臉色紅潤。 但若產生異常紅色, 如棗紅、暗紅時, 就要注意是否為“新生兒多血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媽媽生出的寶寶較易出現此症狀。

專家提示:

有時媽媽擔心寶寶著涼, 便將其一包再包。 穿了許多衣服在身上的寶寶, 即便太熱也無法表達, 過高的體溫便會表現在膚色上;此外, 發燒也會使膚色偏紅。

Advertisiment
當寶寶膚色偏紅時, 父母不妨先量寶寶的體溫, 若沒有發燒情況, 應褪去寶寶身上的衣服, 稍做通風, 就能得到改善。

■ 黃

新生寶寶黃疸是常見的一種症狀, 會在眼睛的鞏膜、臉、身體的皮膚看到, 一般可分成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大約在出生後第二天就會出 現, 高峰期約在出生後的4~7天, 約2~3周後會自行消退。 通常體重偏低、過重或早產兒是黃疸的高危險群, 而高峰期也可能較長。

另外, 還有一種母乳性黃疸, 喂母乳是常見的原因, 往往是輕微黃疸, 而且只要黃疸不要太高, 對寶寶的健康是無害的。

若黃疸在出生後24小時之內出現, 黃疸值(即膽紅素)每天大於5mg/dl或整體膽紅素濃度大於15mg/dl, 這些都屬病理性黃膽疸的徵兆。

Advertisiment
當判斷為病理性黃疸後, 醫生會評估寶寶的出生天數、體重高低來決定治療方案。

專家提示:

一般黃疸會從臉上開始, 再逐漸往下延伸到腳, 消退時的路徑是反過來的, 會從腳底開始往上消退, 臉部為最後。 若發現寶寶面部膚色偏黃, 不妨翻開寶 寶的衣物, 和身體的膚色做比較, 若是身體的膚色沒有明顯偏黃, 則表示黃疸情況還屬輕微, 不用擔心;若是已黃到軀幹部位, 甚至往腿部延伸, 就必須請醫生檢查 黃疸指數, 給予治療。

■白

膚色太白也要小心哦, 當寶寶的皮膚變得越來越白, 媽媽不要以為寶寶的膚色變得白皙了而高興得太早, 這很可能是寶寶貧血造成的。 因為新生寶寶有血 液流失的可能性, 因此要注意結膜、嘴唇、手掌、腳掌是否有血色、心跳是否變快。

Advertisiment
另外, 也要注意是否有溶血的可能, 以及ABO血型不合或蠶豆症引起急性溶 血。

貧血寶寶也可能合併呼吸不順的情況, 因血液中的紅血球數不足, 帶氧量功能便不足, 呼吸時容易喘, 有時甚至會造成低血壓而出現休克的情況。

寶寶出現貧血的情況除了是先天性貧血之外, 還跟後天食物中的鐵質攝取不足有關。 先天性貧血大多屬病理性的原因, 像是血液疾病是如地中海型貧血和鎌狀型細胞貧血等, 此外, 有些寶寶因為自體免疫系統被破壞, 也會出現貧血的症狀。

專家提示:

雖然配方奶中有加強鐵質的配方, 但母乳的鐵質更容易被寶寶所吸收, 所以建議大家堅持母乳餵養。

Advertisiment
當寶寶能吃輔食之後, 要按照輔食添加原則多給他吃些富含鐵質的食物, 如奶、蛋、肉類、新鮮肝臟及深綠色蔬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