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屬間相互稱呼的禮儀文化

隨著生活的演變, 親屬間的相互稱呼已逐漸趨向於簡單化, 過去那種繁複的稱謂正慢慢被淘汰。

首先是對自己父母的稱呼, 有些人雖然當面叫自己的父母“爸爸”、“媽媽”。 但與外人談起自己的父母卻變成了“我們家老頭”等等, 似乎唯此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獨立精神和時代感, 這種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的人恐怕也很難尊重別人, 因而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提到自己的父母時, 過去常說“家父”、“家母”, 對方則稱之為“令尊”、“令堂”, 這些稱呼雖很禮貌, 但畢竟陳舊了, 遇有這種情況還是以稱“我父親”、“我母親”為好。

Advertisiment

孩子如何稱呼繼父、繼母, 這恐怕要稍微複雜一點, 主要是看具體情況而定。 決不能強迫他們喊繼父母“爸爸”、“媽媽”, 尤其是當其親生父母還在世的時候。 如果孩子自己願意這樣稱呼, 那是對繼父母的尊敬, 應予以鼓勵。 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與繼父或繼母同住, 而且他的親生父親或母親已經去世, 或者孩子們根本沒有看見過親生父母的話, 那他自然可以視其繼父母為自己的父母。 喊他們爸爸或媽媽。 如果孩子已經長大, 父母中有人再婚時, 稱謂應由孩子去選擇, 如果他們叫繼父母為“叔叔”或“阿姨”, 對方也應欣然接受, 而不必強求。

兒媳如何稱謂公婆, 女婿如何稱呼岳父母, 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通常是使用具有“父母”意義的稱呼比較親切自然。

Advertisiment
但最好能和自己的父母有所區別。 “爸爸”、“媽媽”的稱呼用意雖好, 可總容易產生混淆。 特別是親家相會, 這種稱呼常會造成誤會。

至於到底如何稱呼為好, 還要根據自己酌情而定。 總之應以親切和自然為原則。

兄弟姐妹的和睦相處是家庭愉快的條件之一。 作弟弟妹妹的不要直呼哥哥姐姐的名字, 對嫂子、姐夫的稱呼若覺得不自然, 也可稱“梅姐”、“建設哥”, 妯娌之間也可如此。 至於夫妻間如何相互稱呼, 那會憑雙方可能的想像力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