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閱讀,助兒童快樂成長

現象一“打魚式”閱讀

家庭中“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式繪本閱讀不計其數, 閱讀的時間得不到保障。 有的時候, 家長一時興起, 買了一堆繪本, 恨不得一天讓孩子全部讀完;可興致一過, 繪本就堆在角落無人問津, 偶爾想起再翻翻。

弊端:幼兒最早期的家庭學習“閱讀”活動變得自由散漫, 想起就讀讀, 忘了則可能一個月都不會閱讀。 長期以往, 很不利於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現象二:“牽牛式”閱讀

家長熱衷於將繪本內容從頭至尾展開閱讀, 中間沒有停頓, 沒有設疑, 沒有幼兒想像的空間, 讀完合上書便是結束。

Advertisiment
或者家長說得太多, 把繪本的寓意、價值直接塞給幼兒, 幼兒只需帶著耳朵, 做單純的聽眾, 不必思考。

弊端:久而久之, 幼兒養成繪本閱讀上的依賴, 依賴家長的介紹、講解, 阻礙了幼兒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最可怕的是, 沒有家長幼兒便不會看書。

 現象三:“放羊式”閱讀

家長將繪本交給幼兒就完事, 自顧自幹起了家務或看起了電視。 幼兒自由翻閱繪本, 親子間沒有指導、交流、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昇華、智慧的啟迪。

弊端:閱讀活動無目的, 過程無計畫, 幼兒的認知、理解、領悟自然生長, 幼兒的閱讀水準發展遲緩, 繪本隱含的價值沒有得到挖掘。

針對以上現象, 我覺得家長朋友們在繪本閱讀活動時要理清:幼兒期繪本閱讀的任務,

Advertisiment
首先是培養興趣;其次是養成習慣;最後是學會閱讀。 推薦以下幾種閱讀策略, 幫助幼兒愛讀、會讀、堅持讀。

策略一:“先收後放”式閱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家長和幼兒一起先“讀”故事的前半部分, 後讓幼兒帶著疑問去尋找故事後半部分的情節發展。

如:閱讀繪本《別再笑了, 裘裘》, “先收”:家長先講繪本故事給幼兒聽, 在故事講到一半時設置疑問:“這時, 裘裘聽到一個最最嚇人的聲音, 誰來了?下面會發生什麼事呢?”讓幼兒猜猜將發生的故事情節。 “後放”:帶著疑問, 幼兒自己讀繪本, 尋找下面的故事情節, 並請幼兒來描述和表演之後的故事。

策略二:“一天一次”式閱讀——養成習慣

好習慣成就精彩人生。 堅持天天閱讀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不是每個幼兒、每個家長都能做到的, 但一旦做到對幼兒整個一生的學習和發展將是功德無量的。 在培養的前期階段, 需要家長的持之以恆。 首先, 家長要知曉堅持閱讀的重要性和價值, 要有“一天一次”式閱讀的意識;其次, 家長的信念和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最後, 一個安靜、溫馨, 隨手就能拿到書的環境也是“一天一次”式閱讀的保障。 當然, 對於學前期的幼兒來說, 閱讀時長的把握也很重要。 有了這些, “一天一次”的閱讀, 對幼兒來說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重要。

策略三:“半收半放”式閱讀——學會閱讀

給幼兒自主閱讀的時間, 同時指導幼兒觀察繪本畫面的色彩、線條、細節, 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讀一讀, 逐步學會自主閱讀, 把握繪本主要情節。

Advertisiment

如:閱讀繪本《菲菲生氣了》, “半收”:家長帶領幼兒邊翻書邊讀“菲菲的姐姐拿走了她在玩的大猩猩, 媽媽還幫著姐姐說話”。 “半放”:家長引導幼兒猜猜“這時菲菲的心情怎樣”。 對, 菲菲開始生氣了。 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觀察菲菲的小臉蛋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著:黃色——生氣前;紅色——生氣時;橙紅色——趨於平靜時。 作者用細小的顏色變化, 把菲菲的情緒刻畫得淋漓盡致, 能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 給孩子良好的暗示。 潛移默化中, 幼兒會慢慢地讀懂繪本中色彩、細節、線條等獨特語言。

此外, 現在各式繪本層出不窮, 許多繪本的確很精彩, 有很高的閱讀價值, 但也不免會有魚目混雜現象, 所以, 家長們在為幼兒挑選繪本時一定要細心識別,

Advertisiment
選擇一些有價值的優秀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