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遊戲有益於嬰兒成長

古人很早就提倡的嬰兒期親子之遊戲, 既有母子其樂融融之趣, 又有利於嬰兒身心健康。 金元時期, 名醫張子和在《儒門事親·卷一》就曾說:“兒未坐時臥以赤地……及能坐, 以鐵鈴、木壺、雜戲之物, 連以細繩置之水盆中, 使一浮一沉, 弄之有聲。 當炎暑之時, 令坐其旁, 掬(注:用兩手捧東西)水弄鈴以散諸熱。 ……手得寒水, 陰氣達於心中, 乃不藥之藥也。 ”意思是說, 當嬰兒還不能坐立時, 讓他睡臥在乾淨的地方。 ……當其能坐立時, 用鐵鈴、木壺等玩具用細繩系上, 放在水盆之中, 使玩具有的浮於水面有的沉于水中, 玩弄起來還有聲響,

Advertisiment
與嬰兒嬉戲。 暑天很炎熱時, 讓小兒坐于一旁, 兩手捧水或者玩弄鈴鐺, 可以散熱祛暑。 ……手浸於冷水中, 可使清涼之氣直達心中。 這就是古代醫家宣導的親子遊戲

6~7個月後孩子白天醒的時候越來越多。 除了日常生活照顧以外, 還可以有不少時間來和嬰兒玩, 嬰兒通過玩不僅鍛煉了身體, 認識了周圍世界, 學習了各種本領, 還和家長進行了溝通了感情, 心理上得到滿足, 情緒高興愉悅。 家長能夠把“與嬰兒玩”作為一件重要和必要的事, 真是非常有遠見的。

親子遊戲:

“蟲蟲飛”

媽媽坐椅子上, 嬰兒背靠媽媽, 坐在媽媽大腿上。 媽媽雙手把住孩子的兩隻小手腕, 讓其食指尖互相碰撞, 又分開, 反復這樣做。 口中同時念著“蟲蟲,

Advertisiment
蟲蟲, 蟲蟲飛”。 講“蟲蟲”時兩食指尖碰撞, 到講“飛”字兩指左右分開, 象徵小蟲飛了。 慢慢做熟練後, 孩子聽到“蟲蟲飛”, 就會自己模仿著來做。 這個遊戲能促進手眼協調, 訓練語言和動作結合, 並培養節奏感。 同樣也可訓練拍手, 說“歡迎、歡迎”;兩手相合上下搖動說“謝謝”擺手說“再會”。

“蹬氣球”

孩子仰臥床上, 成人在他腳上方懸掛一氣球, 逗引他用腳來蹬踢。 氣球忽高忽低, 忽左忽右。 讓孩子追著來蹬。 這個遊戲可進一步鍛煉手眼協調、軀體及四肢協調的能力, 提高反應的靈敏性和動作的準確性, 激發孩子的積極情痞。

“滾皮球"

成人與嬰兒對坐地上, 相距約l米。 先示範著在地板上滾小皮球, 幾次後將皮球滾向孩子, 讓他用雙手來抓, 抓住了就開心大笑。

Advertisiment
也可對著牆壁滾球, 等球彈回來再去抓。 在桌上也可玩滾球遊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