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交流不要自作“聰明”

導讀:親子交流中間, 家長往往會從大人的角度來處理和孩子的關係, 從而不能達到暢通的交流, 其實在和寶寶交流的過程中, 媽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 給孩子時間來表達自己。

琛琛還是個小寶寶, 經常表達不流暢, 說話斷斷續續, 這時候琛琛媽媽就會打斷孩子, 然後用自己的話替孩子說。

針對這個現象, 專家指出:“父母們都希望瞭解孩子內心的感受, 然而會不經意間流露、扮演某些傳統角色, 從而造成親子溝通的障礙,扼殺了孩子情緒表達的勇氣。 ”

實際上, 很多父母都懂得不能隨意打罵子女, 與孩子溝通不能用冷嘲熱諷的語氣,

Advertisiment
不能說‘你真笨’、‘我不喜歡你’之類否定孩子的話,不能心不在焉地聽孩子講話……

但專家說這還遠遠不夠, “真正的親子溝通是用心交流、彼此瞭解, 善於溝通的父母懂得傾聽, 耐心地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並且保持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說話。

一 假裝遲鈍, 假裝無知

有全知全能的父母也是件可怕的事情, 因為他們的孩子都不需要開口, 一個眼神、一個動作, 他們馬上就知道孩子要什麼、想什麼。

在不愛說話的孩子面前可以“遲鈍”一些, 平時, 孩子一有什麼要求, 父母不要馬上去滿足, 而要讓孩子自己用語言表達清楚;除了假裝“遲鈍”, 還可以假裝“示弱”, 當你經常問孩子“為什麼這麼想”、“為什麼這麼做”,

Advertisiment
不僅能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 還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開口, 如果孩子給不出問題的答案, 那麼家長可以引導, “我們現在先這樣, 好不好”, 或者給他兩個選擇。

二 親子衝突, 理性應對

貝貝的媽媽經常抱怨:“孩子今年3歲, 本來可愛聽話, 可是近來卻非常任性, 比如就是不穿事先給他選的衣服, 一早起來還大吵大鬧, 偏偏固執的要自己從衣櫃裡選衣服穿。 ”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的煩惱, 孩子3歲以後, 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 越來越經常與大人發生摩擦, 甚至故意跟大人唱反調, 家長們往往很頭疼。

針對此現象, 專家指出:“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 像貝貝這樣與媽媽發生的衝突是很正常的, 這恰恰說明, 孩子的心理發展達到了比較高的水準,

Advertisiment
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決策能力, 親子衝突對孩子產生的作用如何, 取決於父母的反應, 適當的親子衝突有利於雙方更深層次的交流, 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情緒, 不要輕易責備孩子, 同時要勇於向孩子道歉。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