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教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3歲半的嘟嘟是個聰明的小男孩, 可是他在幼稚園很不合群, 他很少參與小朋友的遊戲, 總是自己一個人玩。 大多數小朋友都在結夥做遊戲, 嘟嘟卻總是一個人溜在牆邊, 看著別的孩子玩。 其實, 像嘟嘟這樣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 他們在自己家裡可能愛說愛笑, 但在集體中, 就明顯表現出交往能力差, 不習慣或不願與人交往。 其實交往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 也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 而幼兒的社會交往更是生長發育與個性發展的需要, 是社會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

眾所周知,

Advertisiment
一個活潑開朗、樂於與人相處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和成人的喜愛, 而且也容易適應新環境。 然而, 現在家庭中有些孩子因缺少同齡夥伴, 接觸面較窄而產生了以“自我為中心”, 這類孩子大多愛搗亂、愛逞能、攻擊性強;另一類則是性格內向型的孩, 寡言少語, 不善於主動結識別人。

一些從小很有才華的孩子, 就因為“不合群”, 長大以後, 一直“懷才不遇”, 自感“英雄無用武之地”, 不僅才華得不到發揮, 而且一生總是“不順”;一些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反而受到大家的歡迎, 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自己也感到很快樂。 任何人都不會喜歡性情乖戾、憂鬱的人, 人人都喜歡與快樂而熱情洋溢的人在一起。 教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 同時教給孩子交往的技巧, 不妨嘗試以下的方法。

給孩子做好榜樣

喜歡模仿是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 同時也是他們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在生活中, 家長是幼兒進行模仿的主要對象, 家長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態度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幼兒。 如果家長個性開朗、喜歡交往、與他人友好相處, 幼兒耳濡目染, 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模仿家長的交往行為。 相反如果家長個性孤僻、生活閉塞, 與別人很少交流, 幼兒也就很容易去模仿這樣的待人方式。 因此,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要以身作則, 為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為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

Advertisiment

交往能力是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形成和發展的, 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 兒童的交往概念就很難形成, 交往能力也就很難發展。 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條件、提供各種機會, 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交往, 感受交往的快樂。 如可以帶孩子到社區去, 讓他們結識更多的人;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朋友聚會, 增加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及時鼓勵孩子的交往行為

幼兒都喜歡被表揚。 家長對於不合群的幼兒偶然表現出的良好交往行為要及時表揚和鼓勵, 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肯定, 並經常與幼兒交流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使幼兒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 樹立交往的信心。

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交往興趣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

Advertisiment
在遊戲中培養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也是一條重要途徑。 如在角色遊戲中, 幼兒可以扮演“醫生”、“教師”、“售貨員”等角色, 而這些角色在遊戲中必然要和“病人”、“學生”、“顧客”進行交往, 在這種愉快的遊戲中, 幼兒的交往興趣自然而然被激發出來。 此外, 通過角色扮演, 不但強化了幼兒的交往意識, 也會使其交往行為自覺或不自覺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給孩子交往的技巧

一般來說, 幼兒都有與人交往的願望, 但往往由於交往的方式方法不當, 使交往無法繼續, 甚至出現爭吵打架等不良行為, 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要教幼兒用語言與他人交流, 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係”、“您好”、“……行嗎?(好嗎?)”、“可以嗎?”、“我們一起玩”等,

Advertisiment
這些神奇的話在與人交往時很有效, 其次教幼兒學會等待、輪流、分享, 在交往中待人熱情、主動, 遇到困難、矛盾試著自己解決等, 逐步學會與人交往, 學會交朋友。

幼兒缺乏生活經驗, 更缺乏交往經驗, 為了使幼兒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 成為群體中受歡迎的人, 家長可以教給幼兒一些簡單而實用的方法, 如言行要有禮貌, 幼兒只有講禮貌才會受人歡迎, 小朋友才會喜歡和他一起玩;要遵守一定的規則, 如在遊戲中要遵守事先定好的規則, 否則就容易發生矛盾, 造成不友好的氣氛;要主動幫助別人, 一個樂於助人的幼兒能獲得同伴的喜愛, 也能獲得更多的朋友, 這些方法都有助於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要使一個不合群的幼兒變得善於與他人交往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們堅持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引導和教育,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要使一個不合群的幼兒變得善於與他人交往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們堅持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引導和教育,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