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不要寶寶上幼稚園

家住金尚的王小姐打電話問:孩子已經兩歲, 按理說可以上幼稚園小小班了, 可是她怕孩子無法習慣幼稚園的生活, 所以一直猶豫著要不要讓孩子上幼稚園。 其實, 王小姐的猶豫也許是很多年輕父母的猶豫。

濤濤媽:想在家進行個性化教育


濤濤已經4歲, 可還沒有上幼稚園, 一直由外婆帶著。 因為濤濤媽媽覺得幼稚園裡老師少孩子多, 怕老師照顧不過來, 另外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計畫給予孩子個性化教育。

上午八點, 濤濤起床, 吃完早飯後, 外婆便教他讀兒歌, 空閒時則帶著他玩積木、拼四驅車等啟智玩具。

Advertisiment
而每天傍晚, 外婆和外公都會帶著濤濤到附近的白鷺洲公園散步, 讓濤濤多多接觸大自然。 晚上是濤濤最忙的時候, 下了班的爸爸媽媽拿著精挑細選的識字圖片、英文畫冊和啟智故事書陪他一起遊戲學習。 濤濤媽媽說:“在幼稚園裡, 所有孩子接受的都是同一種教育方式, 我相信自己選擇的親子教育方案更能夠讓孩子個性化成長。 ”

點評:濤濤媽媽決定自己教育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要實行個性化教育, 首先就要對孩子的性格、智慧、體能等各方面有準確、深入的瞭解, 然後依據孩子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教育方案。 這要求父母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要非常細心, 同時也必須具備相當科學的早教方法,

Advertisiment
否則有可能弄巧成拙。 另外, 即使濤濤媽媽制定的教育方案比較科學, 但由於她工作很忙, 實際操作者還是濤濤的外婆, 這也不一定保證能按計劃實施。

而正規幼稚園的老師都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比一般的保姆或爺爺奶奶更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同時把孩子放在幼稚園裡過集體生活, 一來能夠增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二來, 孩子上幼稚園有一定的紀律約束, 不至於過於懶散。 因此, 濤濤媽媽可以先試著讓濤濤上幼稚園, 晚上回家一樣可以進行個性化補充教育。

宇宇媽:擔心寶寶在幼稚園不適應

宇宇媽說, 寶寶上幼稚園我最擔心的就是她不能適應陌生的環境, 我很深刻地記得那次我去接她比較晚, 其他孩子和老師都走了,

Advertisiment
只有一個保育員把她放在園子裡的小板凳上。 寶寶一看見我, 就非常傷心地哭起來(是閉著眼那種無聲的痛哭, 完全像個大人的表情), 我趕快去抱她, 才發現她剛拉了“巴巴”, 褲子全髒了。 原來老師走了, 她不認識那個保育員, 就沒跟她說要大便, 結果拉在了褲子裡。 我很少見寶寶那麼傷心委屈, 把她緊緊抱在懷裡, 心痛死了。 把她洗乾淨後, 直到回到家, 我都一直把她緊緊抱在懷裡。 宇宇是我一直在家裡帶著長大的, 我真有些不願意讓她離開我一整天, 怕她在幼稚園沒人好好照顧, 擔心他不適應。

點評:宇宇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她也不必因此對寶寶上幼稚園充滿擔心。 宇宇把“巴巴”拉在褲子裡的事情剛好說明宇宇需要多多和別人交往,

Advertisiment
並懂得尋求他人的幫助, 而在家裡是很難有這樣的鍛煉機會的。 對於在家生活慣了的孩子, 剛到幼稚園肯定有一個不適應過程, 但慢慢他們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家長也不要老以為幼稚園就一定不如家裡, 其實小孩子並不一定這樣認為, 有時候家長的觀點會影響孩子, 讓他們對幼稚園充滿恐懼。

上幼稚園可接受系統教育

淩先生:小孩放在幼稚園可以鍛煉他的自理能力, 又能培養他的團體精神, 還可以受到比較系統的早期教育, 比自己帶好多了。

王先生:我覺得送孩子上幼稚園是肯定的, 關鍵是如何找一個讓家長放心的幼稚園, 條件要好, 老師要認真負責。

上幼稚園不太放心

Advertisiment

林小姐:我和我愛人小時候都沒有上過幼稚園, 沒有在幼稚園生活的體會。 我們比較懷疑:沒有父母的影響, 一直在集體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是否會個性不強?

李小姐:如果有條件, 自己帶小孩是挺不錯的, 最起碼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各種情況, 比較讓人放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