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衡量孩子心理健康的3個準則

“在對兒童精神疾病的認識上, 許多人存在誤區。 有些家長誤把孩子的抑鬱表現當成懶惰懶散, 有些人認為與人交往困難就是性格內向。 還有些家長容易小題大做, 孩子偶爾成績不佳表現的低落, 也會被他們誤認為是得了精神疾病。 “所以, 過度輕視和過度重視都是不對的。 ” 專家表示, 一般來說, 如果孩子出現與自己年齡不符、教育程度不符、一貫表現不符的異常行為, 家長們都應提高警惕。 此外, 兒童精神疾病的表現與成人也不一樣, 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判斷。 以抑鬱症為例, 成人可能主要的表現是情緒低落,
Advertisiment
嚴重的可能有自傷、自殺行為, 但孩子的情緒表達突出, 部分孩子表現為毀物、傷人、具有攻擊性。 但是, 孩子究竟是有衝突還是已經上升到精神疾病, 還是要到醫院讓醫生來評判, 不要妄下論斷, 更不能擅自治療。

對於這類孩子, 家長除了要及時將他們送院治療, 與醫生及時溝通,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首先, 讓孩子有正常的生活規律, 按時起居。 在這方面, 家長要做表率, 保證使他們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 均衡營養適量運動。 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 與大自然、小動物接觸, 也是很好的心理治療。 最後, 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 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 不要無端指責孩子, 尤其不要跟孩子抬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