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為準則 0-1歲

不滿1歲的孩子幾乎不需要真正的行為準則。 在此之前, 你跟孩子講道理他聽不懂, 你主要的教育方式只能是對孩子說“不”, 若是孩子不服從, 你也許就要採取把東西取走的辦法威脅他, 但我不相信打罵能夠教育好年幼的孩子。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所有的父母都會教導孩子遵守社會行為準則, 包括約定俗成的內容, 而很多準則都是通過家庭成員在相互交往中表現出來的。 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舉止, 最好的方式是你用自己的舉止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身為父母, 你有責任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示範出應遵守哪些行為準則,

Advertisiment
在孩子不滿1歲時, 你就應該著手做這些事情。 若是你沒這樣做, 那麼不久後, 孩子就會發現別人不會容忍一個舉止不端和自私自利的人。 為了效率、公正和安全, 正如在其他一些有組織的集體中一樣, 你在家裡必須堅持一些行為難則。  

理解孩子的糟糕行為

孩子們不是故意要表現得令人討厭的, 儘管有許多筋疲力盡的父母確信如此。 孩子也許經常哭鬧、發脾氣、粗暴無禮, 但是, 通常是因為過於疲勞、饑餓、生病、焦慮、你不在他身邊或看見陌生人, 這不是孩子的過錯, 你不應該因為那些他一時還控制不了的事情去責備他。 若是你對孩子盡到了應盡的責任, 你也不應過多責備自己。

Advertisiment
 

在這一年即將過去的時候, 不良舉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於受挫。 開始孩子的意志可能相當頑強, 當他慢慢長大, 變得更加獨立時, 他極力要表現這一點, 不久, 將開始一場有關意願的較量。 他將不再接受你對他生活的全部控制, 他將向你的意願挑戰, 將開始強烈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通常, 他不喜歡吃你為他選擇的飯菜, 所以, 讓孩子自己選擇他想吃的飯菜, 讓他自己確定進餐的順序。 同樣, 若是他想穿哪件衣服, 就由他去好了。 這個時期, 要是你不給孩子一些自由的話, 他將變得灰心喪氣, 還會發脾氣。  

獨自做事也許會使孩子感到受挫, 因為他們常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無法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身體, 他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他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

Advertisiment
無疑, 這會讓他傷心得流下眼淚, 也許大發脾氣。 這時你千萬不要去招惹他——每個孩子都會有類似的行為——但是你一定得幫助他, 若是這時你不幫他, 他也許會做些他力所不及的徒勞的事情, 那麼, 不斷的受挫將會使他情緒低落。 一旦孩子沾染上這種情緒, 對他威脅和施加壓力只會使他更加固執, 你應該圓滑一點, 幽默一點, 甚至狡猾一點。 若是你讓孩子感到他掌握主動, 那麼你會發現他常會按照你的意圖去做事。 所以, 不要對正在亂扔塑膠杯的孩子說:“別扔了”, 你不妨把打掃“戰場”的工作變成一種遊戲, 坐下來, 建議孩子在你數完十個數之前把地上的塑膠杯都撿起來。  

何時說“不”

Advertisiment

在孩子不滿1歲時, 幾乎沒有理由對他說“不”。 我願意把對孩子要求的規則減小到最低限度。 我只堅持—條牢不可破的原則, 那就是當他們在做一件對他們自己和他人都不安全的事情時, 我會堅決對他們說“不”, 同時把不安全的物品從孩子身邊拿走, 或阻止孩子繼續進行危險的活動, 而不會被動地等孩子停下來。 當我教導孩子什麼是不安全的事時, 我總是和他解釋我之所以禁止他這麼做的理由何在, 我往往只需向他說明這麼做會有什麼危險。 每次, 我都和他重複可能發生的情況, 目的是希望孩子能記住這些, 以後不要再做類似的事。 我從不懲罰孩子, 我也克制自己儘量不發火。 一旦他們長大一點, 明白規則時, 我就會給他們反抗的機會,

Advertisiment
而不去干涉他們。  

相信, 通過對孩子良好舉止的讚揚和獎賞, 或通過其他家庭成員的榜樣作用, 孩子會愉快地接受其他的紀律的。 然而, 只有當孩子的智慧發展到能辨別出什麼是錯誤的, 並且能判斷正確行為時, 這些紀律的約束力才能對他奏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