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藥物流產後自我調節

隨著婦產科學的發展, 用人工方法終止妊娠作為避孕失敗後的補救措施而廣泛應用於臨床, 尤其是抗早孕新藥米非司酮的推廣應用, 並在流產後配以中藥治療, 減少了妊娠產物排出不暢所致的陰☆禁☆道出血量多和出血時間延長的副反應, 減少了清宮率, 大大地減輕了受試者的痛苦。

筆者從事臨床工作多年來, 深有感觸的是許多人工流產(尤其是近年來使用藥物流產)的患者, 流產後不重視調攝休養, 從而影響了身心的健康。

●產後調攝是眾所周知的, 歷來也倍受人們重視, 而藥流後調攝的重要性卻往往為人疏忽。

Advertisiment

藥物流產是使用藥物強行使孕胎和胞宮分離, 對身體的損傷比足月順產更為明顯。 明代醫家薛立齋也指出:“小產重於大產, 蓋大產如粟熟自脫;小產有如生摘, 破其皮殼, 傷其根蒂也”。 流產造成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 現在婦科醫生重視流產後休養, 認為流產後休息應重於大產後。

●在正常情況下, 早期妊娠藥物流產後, 陰☆禁☆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3—5天或7—10天乾淨。 一般不會給身體帶來大的影響。 但如果屢孕屢流, 或調攝不當也會引起很多併發症。 其原因是:

其一, 凡墮胎流產, 未有不損傷胞宮者。 調攝不當, 勞倦太過或房事不節, 易傷沖任, 則胞宮更難恢復。

其二, 流產後, 血室正開, 忽視調攝, 不保持外☆禁☆陰清潔,

Advertisiment
邪毒易犯。

其三, 流產後, 沖任之緒受損, 胞宮內餘血濁液停留, “護胎隨從之物”內滯, 而致陰☆禁☆道下血, 久流不止, 治療調攝不當, 往往致“盆腔感染”等諸多併發症。 因此, 流產後的調護尤其重要。

★調勞逸: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許多職業女性尤其是未婚先孕者, 流產後往往放棄休息時間。

筆者常問及此類門診病人, 為什麼藥流後不遵醫囑, 不予休息, 她們總一笑置之, 或者認為工作離不開, 或者認為損傷小, 無大礙。 筆者曾碰到一位出祖汽車司機, 兩年內作了4次人工流產(其中兩次是藥流), 共休息不足10天。 現在體弱多病, 動輒感冒等。 這說明流產後一定要遵醫囑休息調養, 切忌過度勞慮。

★適寒溫:流產後腠理不密, 風寒邪氣易於入侵, 切勿貪涼飲冷。

Advertisiment

“夏月忌貪涼用扇、食冷物、當風睡;夏日房中貯水一二缸, 解熱氣;冬天加火一二盆, 取暖之(《保產要靈》)”。

★慎飲食:流產後, 氣血損耗, 過食滋膩生冷, 易傷脾胃。

●應食富有營養而易於消化之品, 也可根據素體偏熱、偏寒, 選用適當的驗方或藥膳治療調理。 以下方藥可供選用:

1、益宮飲:黨參、女貞子、旱蓮草、茜草、益母草各15克, 白術、蒲黃炭各12克, 甘草3克。 冷水浸泡30分鐘, 煎熬取汁150 ̄200毫升, 兩次分服, 日1劑。 適用於流產後陰☆禁☆道出血不止者。

2、紅糖益母草湯:紅糖60克, 益母草30克。 以益母草煎湯取汁, 沖入紅糖, 分2次服用。 適用於瘀性下血過多者。

3、參芪膏:人參60克, 炙黃芪500克, 飴溏500克。 前兩味反復煎煮2次, 過濾取汁200毫升, 入飴糖, 文火濃縮成膏, 貯存備用。 日3次, 每次20克,

Advertisiment
開水沖服。 適用於氣虛, 下血色淡清稀者。

若症狀明顯如發熱、腹痛、久下血不淨、帶下或下血臭穢等, 應及時去醫院作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藥物流產後子宮右附件囊腫是怎麼回事?

    你好,藥物流產後是會有這樣的情況,這樣是在排除體內的異物,一到兩周就會恢復,如果情況持續時間比較久的話就要去醫院做b超檢查,看看是否流乾淨,必要時要進行刮宮的。 [詳細答案]

  • 4回答

    藥物流產後吃什麼恢復好?

    藥流不淨太嚇人了,刮宮後我也是腹痛厲害。醫生給開了藥,然後媽又買了調養的補品叫什麼^^流 產 康 健^^,還好雙重調養下,一個月後我又生龍活虎了。以後真的不能幹人流這個事了。 [詳細答案]

  • 4回答

    請問藥物流產後應注意什麼

    您好,藥物流產也是小產的一種,應當注意,不然也會留下病根的。藥物流產最應當注意的是是否有殘留,如有殘留應當及時做清宮,建議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藥物流產後要注意在一個月內禁止性☆禁☆生☆禁☆活,要有充分的休息,避... [詳細答案]

  • 4回答

    請問藥物流產後吃什麼好?

    你好,藥物流產後要注意休息一周左右,注意加強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以及大豆製品,有助於身體受損器官的恢復。 [詳細答案]

  • 6回答

    做藥物流產後吃什麼好?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需要保證優質蛋白質、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尤其是應補充足夠的鐵質,以預防貧血的發生。食物選擇既要講究營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鮮魚、嫩雞、雞蛋、動物肝、動物血、瘦肉、大豆製... [詳細答案]